【人造天劫.影評】科幻片泛濫時代 BBQ式大結局如何製造經典?

撰文:林穎嵐
出版:更新:

科幻片在二十一世紀電影以至美劇市場上,地位顯然比九十年代有所提升。站在現時這個時空點去看,當年只要有本事想出一條「科幻橋」,要拍出一部當代驚世作品,其實並非難事;但當科幻片市場開始進入飽和狀態,佳作爛片共冶一爐時,要再製作一部「經典」,不論對新手導演、資深導演甚至一代科幻片編劇來說,似乎都相當困難。沒錯,說的正是近日有新片《人造天劫》上映的導演甸特夫連。

《人造天劫》劇照

這位本身是演員的美國電影人,九十年代曾為多部出色科幻電影執筆撰寫劇本,成功由演員轉營為編劇,其作品包括92年的《再造戰士》、94年的《星際之門》、97年至07年的《星際之門》電視版,而最重要的作品就是96年的《天煞地球反擊戰》。他的最新作品《人造天劫》,講述地球面對氣候危機,科學家積佳(謝拉畢拿飾)研製及控制名為「荷蘭仔」的人造衛星以作應對,但因為積佳在聽證會上不時「搞對抗」、「唱反調」,令當局決定改聘其弟擔任此重要職位,致使兩兄分反目成仇;同時,美國總統的近身為了奪位,不惜破壞「荷蘭仔」系統,將人類推向滅亡以換得高位。

《人造天劫》劇照
《人造天劫》劇照

地裂爆破合格有餘

《人》片故事無疑與當年的《天煞地球反擊戰》有共通之處,人造衛星「出問題」、地球變成廢墟……但並非要指責特夫連重用舊橋,反而是,由千禧年開始至今的科幻片,無論是好片或爛片都走著同一樣的套路。《人》片作為一部娛樂商業電影,絕對不難看,要地裂有地裂,要爆破有爆破,至少娛樂性非常豐富,而由吳彥祖飾演的駐香港Dutch Boy Program負責人亦戲份不少,導演更特意以實景加CG拍攝一場旺角地裂戲,大大提升親切感。不過,以現今技術而言,要爆破地裂又有多難?

《人造天劫》劇照

重提「人類與科技的矛盾點」

當然,《人》片必然有其道理要說。片中人類試圖以科技抑制天災,但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被他們所研發的人造衛星「玩返轉頭」,而最可笑是,罪魁禍首竟然是人類自身。說到底,故事核心要說的都是人類與科技發展之間存在的盲點與矛盾。其實此大主題並非特夫連首次借電影探討,而今次,他又再次在《人》片拋出疑問,作為科幻片迷總期望有個完滿解答,但可恨是,今回又是一個TVB式BBQ大結局,問題未解決,但故事已經完。

《人造天劫》劇照

佳作太多了

科幻片熱潮,由九十年代掀起至今,已有數十年之久,尤其是2000年後更是佳作頻頻,如《迷幻列車》導演Danny Boyle以科學理論為基礎的《太陽倒數》以及《28日後》,又如以視覺效果見稱的《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系列,及玩時空玩得出神入化的04年獨立電影《Primer》;及至近代,更是愈來愈多娛樂與劇本俱佳的好電影,單是基斯杜化路蘭的《星際啟示錄》及《潛行兇間》已經有足夠代表性。你說,要再造科幻經典,是否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