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EDIT:糅合建築的線條美

撰文:張凱祺
出版:更新:

早已慣了在連鎖店試衫,猶如流水作業的過程,失去了與人接觸的溫度;流連時裝網店,機械式下單,忘卻了衣物原本的質感。當人類以為隨着資訊爆炸年代,對世界了解愈深,其實,我們感應事物的力量愈見薄弱。本地品牌EDIT一直堅持辦實體店,就是堅持客人與時裝之間的「human touch」。

由文藝小店林立的荷里活道,遷移至黄竹坑,光鮮門面不再,EDIT現於舊式工業大廈駐足,昏暗的入口處大貨車絡繹不絕,升降機按鈕也褪色得七七八八,到達十樓推開門,又是另一番景象,偌大而簡約的多元空間。這是主理人的精心安排:「我就要給客人這份驚喜!」

六年,對一個時裝品牌來説,談不上「新鮮」、稱不起「完熟」,大概踏入「守業」的階段,EDIT撤出多年的荷里活道地鋪,今年七月搬到黄竹坑工廈,外來人看以為是捱不起貴租,輸少當贏而毅然離地?這些年來,主理人Jacqueline和Genevieve堅守經營之道-穩中求變,毎隔兩年,就予自己一個變革的challenge,總結來説,2017年的成績表是怎樣?在變幻莫測的時裝世界中,EDIT又如何持續地履行自己的一套?

由select shop轉賣自家設計,再由時裝店變成時裝、建築合一工作室,這些變,不是追趕潮流,而是一直在edit自己的品牌故事。
新季重點是ruffle線條,計算好布料的縫製斜度,擺脱縐褶穿起來很「娃娃」的印象,營造剛強美。

WHO – EDIT的繆思

逢打開press release,字裡行間中,都看出公關落力地為品牌賦予某一風格,增加辨識度也好、方便記者意會也好,塑造形象是個每一個品牌的指定動作。話説回來,設計的原點可以來自空想、來自生活的啟發,而一件衣服是什麼風格,是由物件本體散發出來,不是由我們去定義吧?問到EDIT的風格,她倆並沒有作「行貨」式回應:「其實很難回答,我們着重幾何線條和細節,從不會定義EDIT為『minimal』,大概不複雜、不誇張、一致就是我們共同追求的事物。除了是設計師,喜愛story-telling的主理人更兼職故事家,毎季的靈感都源自一個空想出來的女生,為她設定性格特徵和情節,而這個主人翁虛構故事成為創作的元素,比如今季這位女生,遊歷到異國情調的熱帶地方,所以新系構思,用上了鮮豔顏色和流線剪裁。

成立EDIT前,Gene(左)和Jacqueline(右)分別是會計師和建築師,Jacqueline今年更獲DFA頒發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HOW – 六年無間斷合作

辦品牌非畢業於時裝學府「blue blood」的專利,Jacqueline和Gene沒有修讀過時裝,但二人對時裝美學具無比熱情,Jacqueline無間斷進修,更曾往倫敦、日本公司工作,不斷突破自己的維度,甚至比同行人看得更寬更遠。近乎相同的審美眼光,彼此是對方的「creative director」,使EDIT發展方向一直沒有偏越軌道。由設計構思、過程到完成,每一步都尋求對方的意見,一隻手掌拍不響,找到跟得上節拍的另一隻手,結合的力量會大好幾倍吧。眼前兩位女子,不諱直言自己都是火爆派,瑣碎軼事小如遲到,都可是吵鬧的導火線:「這些衝突戲碼,對長遠的伙伴關係是健康無害,只有把問題攤出來,才能真正解決和了解對方」。

WHY - 堅持實體店

時裝店擁抱互聯網是必然大勢,儘管是全球逾二千間連鎖店的Zara,近年積極由線下走到線上,誓要全天候一網打盡傳統及網絡客源,提供翌日宅配到家、上門退貨服務,Inditex總裁Amancio Ortega把「有錢就是任性」表現得完美極致。遺憾的是,在香港賺多少也好,肥水還是流向地主田,內憂(租金貴)外患(連鎖、網店競爭)雙重夾擊,簡直把獨立實體店逼進窮途末路。EDIT多年來從未想過撤出地面,原因很簡單貼地,她們視「human touch」如瑰寶,沒什麼比得上皮膚確切碰到布料的體驗。Jacqueline:「與客人互動的價値,遠高於租金的成本,所以我們一直堅持營運實體店。」遷至工廈單位,吋呎大了,可能性也大了,與其説新址是間時裝店,「hub」才是較貼切的形容,既是陳列室,又是工作室,更有一隅擺滿了藝術、建築、時裝書籍,白牆上投影着影片。EDIT是否客人購物的destination也不要緊,自得其樂就好了。

外國很常見到多合一店鋪,店主甚至前鋪後居,在香港,空間是奢侈品。EDIT將店鋪、辦公室、工作室結合,整個品牌運作效率也提高了。
EDIT推出刺繡訂製服務,客人可選擇在羊絨頸巾、T恤或衛衣上繡上字母,成為獨一無二的節日禮物。

WHAT - 下一個變革

把成就量化,EDIT比起不少設計師幸運得多,街鋪屹立多年,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宣傳品牌,更衝出香港,全球約50個銷售點,Selfridges、SSENSE都有引入服飾。上了軌道,她們飲水思源,下一步希望進行綠色企劃,回饋社會。Jacqueline:「造衫時少不免産生樣辦布的浪費,把它丟掉都感到浪費,曾考慮過把這些布料upcycling,但成本太高。現在我們嘗試聯繫相關圑體,理想地希望棄布能用得其所。」

消費者對「有毒時裝」逐漸感到疲憊,各品牌馬上失憶般將自身DNA抛諸腦後,有些明明標榜速食的,也搞green line博大霧裝環保先鋒,家家戸高呼「go green」為宣傳口號,綠色時裝漸漸淪為公關標語。開牌六年的EDIT,忽爾筆鋒突轉走向染綠之路,出發點又是什麼呢?Gene説:「坦誠地説,我是個時裝愛好者,購物時我不會刻意買eco-friendly衣服,現在時機對了,我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些對環境有益的事。」同時主理Editecture的Jacqueline補充,室內設計的工作上較容易注入環保元素,亦得到客人支持,例如鼓勵採用環保木材、玻璃樽造的磚、環保油漆,或推薦cafe使用可持續咖啡豆,咖啡殘渣可轉化成其他物料。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EDIT 黃竹坑道18號瑞琪工業大廈10A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