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迷思(上):撕走小眾標籤

撰文:陳樂兒
出版:更新:

經常有人以「小眾」來標籤非名牌類時裝品牌,到底何謂小眾品牌?小眾又是否必定與大品牌對立?《一物》邀來三個本地非大型時裝品牌的創辦人——Jeff Mui(Dark Art)、Miu Chan(Stillhouse)及Rex Ko(Luddite)來談談作為設計師、經營者如何看待「小眾」這回事。

經常有人以「小眾」來標籤非名牌類時裝品牌,到底何謂小眾品牌?小眾又是否必定與大品牌對立?《一物》邀來三個本地非大型時裝品牌的設計師及創辦人——Jeff Mui(Dark Art)、Miu Chan(Stillhouse)及Rex Ko(Luddite)來談談作為設計師、經營者如何看待「小眾」這回事。

o:object a
J:Jeff Mui
M:Miu Chan
R:Rex Ko

o:你們認為自己小眾嗎?
M:我們做的設計跟現時流行的東西有出入,所以被標籤為「小眾」。其實我做的品牌一點也不小眾,不是一些很偏門、很難穿的衣服,人人都可以carry。

R:我無特別思考小不小眾的問題,一向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發展自己的設計,某程度上會做一些外面沒有的設計,慢慢給人感覺這是他們未見過的東西,所以會被標籤為「小眾」。

J:對我來說,「小眾」會成為將來的大眾。它只是一些目前大部份人未見過的東西,但它會在周邊延伸,慢慢變成將來的大眾,將來的大眾又把一些將來小眾的元素成為一個新的時代,不斷mix and match,目前走得前的品牌就被稱作「小眾」。

某程度上做創作是頑皮的,你有自己的見解 、影響力,所以你才會做創作去影響別人。
Jeff Mui - Dark Art設計師
Jeff的婚紗作品,他將之形容為「Between painting and reality」。(Jeff Dark Art facebook)

o:你們如何看待大眾、小眾標籤?當愈來愈多所謂「小眾」品牌出現時,會否覺得泛濫?
J:在這個新世代,大小眾不是分類得太明顯,反而接近了。Facebook及Instagram的平台一打開就可以搜尋到各類的東西,只要好看的東西自然就多點擊率。這個世代是由自己做主導,我們三人都不太介意大小眾與否,可能衍生的價值觀是——「怎樣才是自己」才是重要的。為何你喜歡這件事呢?是否能理解自己多些?

o:在設計路上,你們如何理解自己?有找到「怎樣才是自己」的答案嗎?
J:某程度上做創作是頑皮的,你有自己的見解 、影響力,所以你才會做創作去影響別人。我知道我性格是這樣,所以才開始去用圖像盡量表現自己,不多用文字。

R:喜歡創作的人都有共通點:坐不定、喜歡古靈精怪的點子、喜歡玩、喜歡創作和製作的過程。我自小已經有這個演變和意識,長大後便讀設計,一步一步都想有自己的作品,慢慢走了這條路。再說,如果我們不做這行,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坐office或做銀行我都做到,但未必享受。

M:我想很多創業人士都有考慮「你創業後能走回頭路嗎?」你性格是否能打工呢?或者是否能安於本分、按步驟做事?

J:那種步驟不是別人要求你按照的步驟,是你自己的步伐。我們創造自己的文化,我的人生是喜歡用這種速度來走,並非你告訴我要用你的節奏。

Rex尋寶回來的1930年代法國工人背心服。(IG @luddite1811)

o:設計師固然有自己的想法,但你們的客人都有什麼特質?
M:他們不是想追潮流,而是想尋找適合自己、一些比較耐用耐穿的衣服,想建立自己形象,不想隨波逐流,不是想買快時尚的人。

J:很簡單,喜歡我的東西。我本身的方向較藝術性,我覺得設計和藝術的源頭來自「反叛」和「反對」,對我來說這絕對不是負面的詞語。真正有自由的人會接受這種想法,我們的腦是無限大的,有不同的見解。如果有意念去做出來的話,才會成為一個有價值觀的方向。

R:我的店主要賣古着,什麼種類的人都會來,可以看出喜歡我店舖的都是有自己的追求、有多些思考的人。他們從不認識古着而開始去研究,是否光顧是另一件事,但他們會在這裡得到一些啟發。

(設計)賣不出不代表他們的設計不好、不代表他們不值得更好的生存,而是他們有沒有自己的機會。
Miu Chan - Stillhouse創辦人

o:藝術性與商業化是對立面嗎?
J:是對立面,對我來說兩者不需要最得平衡,那是徒勞的。你如果取得平衡,不會做到好作品,你不能完全表現自己。做一件事時,如果用了30%精力去想其他事,對我來說是浪費自己生命、時間,人們看到我的作品  是想看到我用100%的精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最重要的。我的作品很多基本上不能穿,但我不介意, 因為作品代表我生命。做獨立品牌是自己一個選擇,曾經很多大品牌都叫我加入開晚裝系列,給的條件都很好,但我都拒絕了,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作品成為主流、成為一個短暫的潮流。我為自己一手一腳做出來而自豪,我親手賣出來時起碼自己舒服。另外多年來我都堅持自己的畫不會賣,周杰倫也來過我的店買畫,我也拒絕了。獨特和小眾有些堅持,是對方不明白,這種不明白就成就了自己這條路。

R:經濟層面來說,我們做的東西會慢慢衍生價值,客人都會慢慢明白我們做的事情的價值。他們喜歡與否我不能控制,但他們樂意給我們意見去做設計,或者幫助他們做出他們想要的服裝,這是共同的價值,過程中有交流。我沒有特別去想對立面,只是有些事情的價值可以一起生長出來。

Stillhouse會協助新進設計師辦pop-up店,又與不同設計師聯乘,圖為與Curtis Li Studio合作的洗水寬腿牛仔褲,再配搭Blue Blue Japan 的針織外套。(IG @stillhouse.haven)

M:Stillhouse的角色除了賣自家服飾,也有賣其他設計師的作品。我無真正去考究其他設計師的作品是否很商業,反而考量到底我們有無辦法去接觸好的作品及設計。設計或品牌是否必定要得到市場認受性才是好的作品?我不認同,總有人欣賞你的作品,只是他們能否接觸到你的作品。很多喜歡設計或做設計的人都不太懂表達自己,但他們的作品就是一套表達自己的語言。賣不出不代表他們的設計不好、不代表他們不值得更好的生存,而是他們有沒有自己的機會。

我在做將來的古着,它們是沒有過季的。我的衣服從來不做特價,我定的價值是多少就多少,如果特價的話對之前買了的人不公平。
Rex Ko - Luddite設計師

o:假如你們設計的作品沒有人買,也會懷疑自己嗎?
R:我不想我的系列像普通時裝品牌般一季接一季,我在做將來的古着,它們是沒有過季的。例如有件衣服第一季出來反應一般,我會下年或下下年再賣,反而下季有人找它。隨時間不同大家看的東西都不同,或者你的客人由讀書到出來工作時看法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我的衣服從來不做特價,我定的價值是多少就多少,如果特價的話對之前買了的人不公平。有些客問:「這件不是上年的嗎?」我會說:「對呀上年的,今年升值了!」古着就是這個意思,以前的衣服你找不回,如果剩下最後三件,反而會覺得更罕有。這個概念一來環保很多,而且為何要捨棄自己的作品?

J:美學是一種恆久性,如果那件事經不起時間,那種美學只是大路文化。無論你放多少年,再拿出來還是自己喜歡的,這才是好的設計。

M:我們三人都有自己店舖,建立了自己的生存模式,可以不用理會外面時裝的趨勢。我們的經營模式完全是依賴店舖去製造品牌的生存環境﹐比起很多外面的大品牌健康很多,不用因為過季而減價或者要看多少買手入貨。他們不斷製造新的潮流和消費意欲,但我們沒有。我們的顧客也是喜歡我們的獨特性,而不是不停轉變新的潮流。需要不斷追潮流的客人,相信也不是我們的客人。

採訪:陳樂兒
場地提供:stillhouse.lock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