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自助餐】同伴侶討論性別平等議題 正確溝通方法最重要

撰文:女人迷
出版:更新:

過去五月份,女人迷展開了性別問答的問題招募,任何關於性別的疑難雜症,都歡迎發問,我們一起討論!
沒有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女人迷的回答,不會是唯一或「最正解」,我們嘗試提供女人迷目前的思索(沒錯啊!我們也在學習,也希望逐漸優化,愈來愈好)。因此,我們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進入今日性別問答環節的主題:「女權自助餐是事實,還是一個具有惡意針對性的詞彙?」

撰文:女人迷主編婉昀

讀者Peichun提問:「最近常常聽到身邊男性友人說自己沒辦法接受享用『女權自助餐』,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樣的話語頗為刺耳,想問問大家對於「女權自助餐」此一詞彙的看法:女權自助餐是事實,還是一個具有惡意針對性的詞彙呢?」

這是非常好的提問!首先邀請可能沒聽過「女權自助餐」說法的讀者們先了解「女權自助餐」通常指的是什麼。

女權自助餐是什麼意思

其實,每個人使用「女權自助餐」的話語情境不同,很難一概而論是否每個人講「女權自助餐」指的是同一概念。但大致上,多數使用情境指的是「女性使用了平權論述,取用對自己有益的部分,而不願承擔相應義務」。

每個人使用「女權自助餐」的話語情境不同,很難一概而論是否每個人講「女權自助餐」指的是同一概念。(VCG)

有意思的是,女性主義、性別平權,其實也為不同的性別、性傾向與性別氣質的群組爭取權益,例如性別平權不只爭取女性平權、也爭取LGBTQ+平權、男性平權(例如男性應享有產假、不該受到陽剛氣質期待的壓迫等),爭取性別平權教育,希望從教育環境,減少性別氣質不符合刻板性別印象的欺凌事件,例如嘲笑「娘娘腔」及「男人婆」等等。

可是,為什麼只有出現「女權自助餐」一詞,而沒有出現「男權自助餐」、「同志自助餐」及「陰柔氣質自助餐」等等的詞彙呢?我們也可以思考,當平權論述普及的受惠者廣及所有性別,為什麼唯獨女性權益會被選出來,成為指標呢?想來,這正是為什麼讀者Peichun會在聽見「女權自助餐」一詞,而隱隱感覺到針對性。

可是,又為什麼要針對女性呢?說到這裏,先不要急着指責說出這些話語的人,邀請大家與我們進行三分鐘的換位思考,體驗部份青年世代的順性別男性,可能正在經歷的壓力。

為什麼會產生「女權自助餐」一詞

這幾年,港台等地年輕一代更廣泛地參與社會議題,同意並主動實踐民主、開放、公平、正義等價值,這也包括性別平等的追求。可是,部分男性在其他性別權益提升的過程,認為自己的處境並沒有獲得理解,為什麼呢?

女性主義者觀察到,父權社會如何衡量一個男性的成功,往往是很狹隘且很具壓迫性的。例如,父權社會期待,一個好男人必須擁有陽剛男子氣概,要強悍、不能示弱、要懂得壓抑情緒(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必須擁有(至少)一個好女人(是的,父權社會期待所有男性都必須是異性戀);他必須是有能力養家者(breadwinner),必須能夠在經濟上支撐家庭開支,要出外打拼事業而非在家照顧家人。

可是同時,青年貧窮問題愈趨嚴重,世代之間的財富分配嚴重不均,階級流動愈來愈困難,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中產階級正在快速消失,年輕人在經濟上感受到很強烈的壓力。要成為一個「有能力養家者」(breadwinner),愈來愈不容易。相對來講,受困在當下的薪酬階級的緊張感,也愈來愈強。

能否成為養家者、能否擁有一個好女人,是父權社會對男性的期待與要求,當社會環境轉變,青年貧窮問題愈嚴重、傳統親密關係經歷變遷,「無法成為養家者、也很難『擁有』一個女人」這對某些男性而言,很容易轉化成自我認同的焦慮,既需要一個出口去抵抗這些父權價值,卻又不知道怎麼做。

造成這些壓力的原因,可能來自他的家人、朋友、同伴、伴侶、心儀對象,任何可能暗示了「好男人=有能力養家=有好女伴」的人。

換句話說,對這些男性進行暗示的,其實是來自各種不同關係、不同性別的人。包括他們的同伴、朋友、父母。可是,如果沒有辦法從社會與經濟結構去解決問題的根源,卻又迫切需要一個相對直接、成本較小的情緒宣泄出口的話,哪個族群是發洩起來成本和代價將會是最小的呢?答案顯而易見,正是女性。

女性主義者觀察到,父權社會如何衡量一個男性的成功,往往是很狹隘且很具壓迫性的。(VCG)

即使如此,我們也不會說「男權自助餐」

相對來講,父權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也有一套樣板。

一個好女人,她必須是溫柔的、願意犧牲自己照顧他人的;她必須找到一個好人家嫁進去(想一想社會對未婚/失婚/不婚女性的嘲笑與指責)奉獻終身。傳統父權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構想,也會使得部分女性在婚嫁選擇之前,期待或要求未來的伴侶有經濟上的照顧能力。

女性被期待負起家庭照顧責任,先不論她是否能夠賺錢養家,照顧丈夫、孩子、老爺奶奶,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然而,當部分女性負起經濟照顧責任的同時,她們的男性伴侶是否又相對地擔負起了更多的家庭照顧責任呢?

如果要針對「女權自助餐」形成比較具攻擊性的論述,其實就是反過來想:為什麼沒有「男權自助餐」的詞彙?

當女性長期被期待應該照顧家庭,支持男性的職涯發展,社會要求她生孩子,政府與企業卻不給足夠的產假(或有孕婦的職場歧視)。現代社會要求女性平等負擔經濟壓力(縱然職場上還存在同工不同酬問題),產子後要迅速恢復工作,家庭照顧責任仍落在女性身上,上完白天公司班,晚上回家輪第二班,照顧丈夫、照顧子女。

根據台灣行政院最新數據統計,女性花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每日仍比男性多上三個小時,這只是平均值。可是,很少女性會義正詞嚴地指着男性鼻子,說男人正在享受「男權自助餐」。為什麼不?因為這樣說對現實狀況一點幫助都沒有。不只男性會受到傳統性別價值的影響,女性也是,所有的性別其實都是在同一套性別價值體系下生長,性別平等,必然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女人不用當兵,就是女權自助餐的證據?

台灣的女權自助餐論者常常提到,真正平等就是女人也當兵,可是,「讓穿裙子的從政/保家衛國,國家就完蛋了!」的發言也同樣並存於社會,軍隊對於陽剛氣息與文化的崇拜,確實仍牢不可破。

然而,我們必須留意台灣「徵兵制」的特殊性。「徵兵制」意味着國家以專斷力量,強迫男性成為戰場上的殺戮機器。當兵役法的強迫徵兵,也意味着男性面對國家力量,根本沒有選擇。而參與這個立法過程的,並非所有都是男性。

因此,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要「強迫」男人當兵,而不是轉而強迫女人一起當兵。

當兵役法的強迫徵兵,也意味着男性面對國家力量,根本沒有選擇。(VCG)

社會在進步,不同個體消化吸收平權理念的速度不同

性別平權概念正逐漸在社會裏落地,不同的個體,正在逐漸認識平權的概念,也摸索着自身的實踐。

這些個體,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教育環境、經濟條件、社會階級,每個人前進的速度和方向,也都不盡相同。

有些順性別男性、女性以及各種性別的人,已經走得很前,早已挽起衣袖,為了平權盡了非常非常多努力和實質的實踐。有些順性別女性、男性以及各種性別的人,一邊在消化傳統父權社會賦予的價值想像,一邊在逐漸平權的社會裏,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選擇一條對自己阻力最小的平坦道路。

不同階級、性別、種族的人,其實都在對着社會賦予的權利進行選擇,關於義務責任,我們必須從自己身上開始訓練與期待。

常常說,談性別平權、談革命,其實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可以先想想,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改變自己。事實是,改變自己有多不容易,改變世界也就有多不容易。

女性主義與性別平權,向來就不只是一個性別的事,也不只是靠單一性別努力就能成功的。

如果覺得被「女權自助餐了」,如果希望女伴可以食飯AA制、如果希望女伴共同分擔一些壓力,其實可以直接和對方進行溝通的。戴上「女權自助餐」的帽子只會無助解決問題,換另一個角度去想,如果今天女伴希望溝通一件事,可是卻總是事無大小地濫用「男權自助餐」的說法,作為支持自己的理據,感受又會是如何?

溝通的技巧練習

如果,你覺得自己追求平權,可是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上,仍會受到傳統價值或期待的綁定,或許你也可以嘗試告訴自己的伴侶這件事。以下先由順性別的異性戀伴侶情境假設舉例:

男方例子,或許可以是:「我其實希望可以共同分擔,因為其實我也受部分傳統期待的綁架/在___上有一些壓力/希望存錢做____,可是我也會擔心如果我不這麼做,你會覺得我不夠好、不夠Man。我這樣說,不表示我不在乎或不想照顧你,只是有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我們共同找到一個,讓彼此都比較自在的方法?」
女方的例子,或許可以是:「我知道我應該共同分擔,可是我其實也受部分傳統期待的綁架/我在___上有一些壓力希/望存錢做____,我不希望讓你覺得不自在,有沒有可能我們共同找到一個,讓彼此都比較自在的方法?」

雙方甚至可以協商,不一定是每次出遊吃飯都是死板的AA制,有沒有可能,這一次我出錢,下一次換你?或者如果大家都有經濟上的壓力,有沒有可能,我們都不要死撐,而是一起去溝通,找出一些不是建基在金錢消費上卻又仍然能夠共享時光的生活模式?

溝通這一學問,向來並不容易,涉及示弱、可能有摩擦,也需要時間。但是比起委屈和抱怨,這會是對彼此最好的辦法。我們活在父權社會裏,從小受着刻板的性別印象教育長大,改變真的很難,也不太可能是一瞬間的事,但絕對值得期待,只要我們必須練習多一點耐心,給彼此多一點時間和空間去改變,當對方表現不如期望,別急着把對方釘死在一個標籤上。

以上所有練習,也都是我給自己的功課。

無法理解對方的時候,可以從發問開始,理解對方的思路、理解這條思路背後的壓力,設想「如果我也在這個性別位置,我可能有的難處是什麼」,也不要怕告訴對方你的難處是什麼。當我們漸漸理解對方的處境,會發現其實沒必要紮一個「女權自助餐」或「男權自助餐」的稻草人來打。

提問的讀者Peichun對於這個問題也有很好的思索,在這裏分享給大家:「女性主義或性別平權期待看到的平等,是兩性都不再受到根據傳統性別分工的『義務』束縛,而是可以自由選擇、溝通出可以接受的分工模式。」

同理與換位思考,會讓我們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處於困局的人,並且你以為的敵對方,其實與你也有相似之處,這會讓你對世界有更多理解,成為更有同情共感能力的人,甚至會發現,自己其實有力量能幫助他人,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女人迷」,原文:性別問答|你也曾經說過「女權自助餐」嗎?

《香港01》App,一物為時裝與設計的頻道。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