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家「I❤NY」作品成功振興紐約旅遊業 細數歷年相近設計

撰文:山本保玲
出版:更新:

昨晚(5日)「I❤香港」藍衫T恤設計引起不少風波,而這設計挪用了美國設計師Milton Glaser「I❤NY」的創作。
「I❤NY」設計自1977年面世,最初為推廣紐約市旅遊業,其後標誌紅遍全球,相關二創商品不絕。先是2005年,Adidas推出Superstar 35周年別注波鞋,當時「Cities series」中的球鞋設計,更別具心思玩轉「I❤NY」標誌。而2013年,時裝攝影師Terry Richardson為法國《Vogue》雜誌拍攝,同樣以「I❤NY」為題創作。
不過,真正愛護一個地方,就應好好守護一地的文化、體制。

平面設計師Milton Glaser於1977年設計出「I❤NY」經典logo。(Wikipedia)

如今紅遍全球的「I❤NY」黑字紅心Logo,其實早於1977年即已面世。Logo出自平面設計師Milton Glaser之手。當年,紐約市為振興旅遊業,找來Milton Glaser設計標語。一句「I love New York」,除可見遊客熱愛紐約之餘,背後亦借用了紐約市市歌歌名,意義甚深。據Milton所言,當年設計或多或少受美國pop art藝術家Robert Indiana的代表作《LOVE》所啟發,將標語簡化成「I❤NY」四字,簡單易明之餘,鮮紅心心亦十分搶眼。當年設計一出大受歡迎,除在各式宣傳商品和單張上均能看到此四字logo外,最經典的莫過於一件「I❤NY」的白色T恤。如今看來「老套」到爆的遊客T恤,當年卻是熱門單品,人人一件。而Milton Glaser的設計手稿亦早已上了「神枱」,成為紐約MoMA博物館藏品。 

美國pop art藝術家Robert Indiana的代表作《LOVE》。 (Robert Indian)

Milton設計的「I❤NY」標誌,多年來被「二次創作」成不同設計。除了搬字過紙式的「我❤香港」淺藍T恤,其實adidas的Superstar鞋款亦曾玩轉這經典logo。早幾年Retro白鞋熱潮來襲,除了adidas Stan Smith外,相信Superstar亦是港人數一數二喜愛的白鞋款式。Superstar作為史上第一對「低筒」籃球鞋,誕生於1969年,多年來廣受大眾歡迎。而早於2005年,adidas為紀念Superstar推出35周年,共推出5個系列共35款別注波鞋。當時「Cities series」中「Berlin」、「London」、「Paris」、「New York City」、「Boston」、「Tokyo」、「Buenos Aires」等7款Superstar設計,配色印花各異,但相同的是,鞋踭位均巧花心思地挪用了「I❤NY」的標誌,❤變成adidas的三頁草Logo,而NY變成以上七個城市等字句,為多年沉悶老套的logo增添點點時尚玩味。

點擊看addias的「Cities series」設計:

+2

除了adidas,2013年著名時裝攝影師Terry Richardson為法國《Vogue》二月號掌鏡,亦有以「I❤NY」為題拍攝。Terry Richardson多年來與《Vogue》、《GQ》、《Vanity Fair》等時裝雜誌合作,又因照片充滿裸體及性暗示而廣為人知。這位「情色攝影師」雖然於兩年前因「情色風波」而被時裝界封殺,但於2013年時,Richardson在時裝圈仍然如魚得水冬當年法國《Vogue》二月號就由他主理,並以「I❤NY」為題,於紐約街頭上為俄羅斯超模Natasha Poly進行拍攝。照片少了Richardson標誌性的情色元素,反而多了一份紐約街頭的隨性。也許Richardson所鐘愛的紐約,都離不開當地自由自在的文化氛圍。

點擊看Terry Richardson為法國《Vogue》掌鏡「I❤NY」作品:

+6

不過,真心愛護一個地方,並非口說一句「我愛XX」或身穿一件「我❤XX」的T恤,就可以隨意施暴。好好守護一地獨有的文化、體制,比起穿上一件T恤,作廉價的表態,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