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黃騰達|特朗普當上總統前:從商界初哥到地產大亨的發跡之路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將於1月20日宣誓就任成為第47任總統。特朗普去年12月12日二度當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Time Magazine Person of the Year),他同日親身前往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開市鐘,是繼前總統列根(Ronald Reegan)之後,再有美國總統為紐交所開市敲鐘,風頭一時無兩。
經歷過彈劾聆訊、連任失敗及官司纏身,特朗普如今強勢歸來,二度入住白宮,但大家可曾想過在他成為美國總統之前是何模樣?近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又譯狂人法則)讓大家一窺這位權傾一時的領袖的「成長記」;特朗普在偶遇「恩師」科恩(Roy Cohn)後,如何將師傅的三記致勝之道融會貫通及發揚光大,在1970年代中期就成為《紐約時報》筆下紐約市的首席地產開發商。
電影《飛黃騰達》香港版預告:
可能有人會以為電影片名《飛黃騰達》指的是讓特朗普成為全美,甚至全球家傳戶曉成功商人的同名真人騷節目(The Apprentice,港譯飛黃騰達,又譯學徒及誰是接班人),但其實這是語帶相關。這裏指的是擔任「學徒」的特朗普,如何在「師傅」科恩的循循善誘下,走出嚴父費特(Fred Trump)的陰影,成為叱咤紐約的地產大亨。
《飛黃騰達》電影入圍2024年法國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競逐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本片由伊朗籍導演阿巴斯(Ali Abbasi)執導,編劇謝爾曼(Gabriel Sherman)本身是一名政治記者,曾擔任名利場(Vanity Fair)的特約記者和《紐約》(New York)雜誌的編輯。
編劇謝爾曼在訪談中表示,劇本的源起是因他曾長時間報道特朗普競逐2016年總統大選。當時很多媒體都對特朗普獨有、帶點惡毒的演講方式感到意外,因為職業政客並不會這樣演說。
特朗普的顧問兼密友斯通(Roger Stone)告訴謝爾曼:特朗普師承律師科恩;他只是將從科恩身上學到的技巧和策略融為己用,而且青出於藍勝於藍。謝爾曼其後花不少時間鑽研特朗普與科恩之間的關係,並發現一個類似《科學怪人》(Frankenstein)一般的故事——是科恩將特朗普塑造成現在我們熟悉的「狂人」。
當徒弟特朗普遇上師傅科恩
《飛黃騰達》講述的是特朗普1970到80年代的發跡史。初出茅廬的特朗普當時只是幫父親費特打工,為其興建的特朗普村(Trump Village,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7座公寓大樓)當「收租公」。1973年,由費特與特朗普控制的家族企業被美國司法部起訴,指控他們違反《公平住房法案》(Fair Housing Act),透過大幅提高入息審查門檻,將非裔美國人拒之門外,「選擇性」地將旗下公寓租給白人租客。
就在特朗普家族面對官司一籌莫展之際,特朗普在一間高級私人會所「偶遇」律師科恩。科恩當時已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律師,曾在50年代為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追查美國共產黨地下活動時擔任其首席法律顧問,離任後在紐約執業,為不少知名人士處理法律案件並勝出官司。有人形容科恩是終極的法律「打手」(the quintessential fixer),擅於幫客戶「解決」法律上的難題。
特朗普與科恩一見如故,很快就向後者請教如何應對官司。科恩表示他作為「常勝將軍」有三個致勝法則:
科恩的致勝之道第一步:
進攻、進攻、進攻(Attack, attack, attack)。
科恩向特朗普進言:「你們可能有罪,但那沒有關係。反咬司法部一口吧,永遠都不要認罪。」特朗普家族其後反吿美國司法部,指官司「不負責任和毫無根據」,並索償一億美元(約7.78億港元)。電影中更出現科恩帶上特朗普與負責官司的檢察官私下會面,席間提到對方私生活上不檢點的地方,並提醒對方要「謹言慎行」。
在這場會面之後,科恩向一臉茫然的特朗普分享他對社會的看法:
這個世界沒有對錯之分,沒有道德可言,沒有真相。一切都是人為構建的,都是虛構的。除了勝利,一切都不重要。(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no morality. There is no truth with a capital T. It's a construct. It's a fiction and it's man-made. None of it matters except winning. )
訴訟最後和解收場,儘管特朗普方的反吿沒有成功,但他們成功脫罪,並不需要提供任何賠償。這是特朗普首次見識到科恩這位老江湖的功力。
對美國主流媒體總是採取「主動進攻」
若我們回顧特朗普之後的從政生涯,每當他受到攻擊的時候,他總是選擇「十倍奉還」。在面對媒體的質疑和批評時,特朗普總會指控它們是「假新聞」(fake news),美國多間主流媒體,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就常常成為特朗普口中的「假新聞機構」。
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一名著名主持人George Stephanopolous去年3月因在與特朗普的訪談中提及他的「性侵」(sexual assault)官司,並把他的行為說成了「強姦」而被告誹謗。這宗官司去年12月以ABC News賠償1500萬美元(1.17億港元)給特朗普成立的總統圖書館作結。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去年10月因播出對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哈里斯)的專訪時出現兩個不同版本,而被特朗普指控「偏頗」和偏幫民主黨。他向CBS News提出訴訟並索償100億美元(779億港元)。凡此種種都讓人聯想起科恩為特朗普上的寶貴第一課,當遇到質疑和批評的聲音時,大膽進攻,反咬對方一口,讓對方知難而退。
科恩對特朗普的諫言:
你必須構建屬於你的現實,真相總是容易改變的。(You have to create your own reality. Truth is a malleable thing)
回到電影中的特朗普,在擺平了官司後。當時年僅30歲的特朗普立志要在紐約幹出一番事業。他有意將紐約中央車站附近廢棄的海軍准將酒店 (Commodore Hotel) 改建成君悅酒店(Grand Hyatt)。
這是一個典型的「弄假直到成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故事。特朗普當時並沒有足夠的財力去執行這個龐大的項目。科恩建議他趁着打贏官司之勢,透過媒體專訪先將消息放出去,透過「先斬後奏」殺他的嚴父費特一個措手不及,逼使對方支持他的鴻圖大計。
除此之外,為了獲得君悅集團的支持,特朗普還「誇下海口」表示可以從紐約市政府獲得房產稅寬免的優待。這對當時財政緊拙需要削減公共服務的紐約市政府來說,可謂是「異想天開」的提議。
科恩的致勝之道第二步:
絕不承認任何事,總是否認一切。(Admit nothing,deny everything)
在一片爭議聲中,紐約市政府決定舉行聽證會處理是否支持這個項目。在聽證會上,有民眾指控為特朗普提供「稅務寬免」是劫貧濟富,富人不應該獲得更多援助。面對這些指控,科恩淡然處之,指特朗普只是希望為當時百業蕭條的紐約市注入血液,透過投資讓它重新煥發新機。
電影其後更出現科恩向特朗普展示他的「珍藏」,他透過竊聽和錄音機盜錄收集了大量政客名人的「黑材料」。就像打贏《公平住房法案》官司一樣,科恩再次利用手上掌握的「黑材料」向主持聽證會的官員作出「善意的提醒」。聽證會最終在1976年以特朗普獲得夢寐以求的稅務寬免作結。據《紐約時報》2016年的報道,這是一場史無前例歷時40年的稅務寬減,紐約市至少少收了3.593億美元(約28億港元)的稅收。
對法律訴訟「打死都不認罪」
綜觀特朗普過去面對的多宗法律訴訟,他幾乎都是採取「打死都不認罪」和「拖延」策略。他曾面對的指控包括:性侵、詐騙、干預選舉、誹謗、濫用機密文件和妨礙司法等。
就以今年1月10日作出裁決的「掩口費」案為例,儘管特朗普成為史上首位被定罪的總統,他依然堅持自己是無辜的,指案件是民主黨策劃的「政治獵巫」(political witch-hunt),目的為了破壞自己的名譽。同時,他表示將提出上訴,恢復美國人司法體系的信任。這種言論與科恩上述的第二致勝之道不謀而合,絕不承認任何事,總是否認一切。
初試啼聲後,擴張過度導致債台高築
回到電影中的特朗普,在1980年完成君悅酒店的項目後,特朗普並沒有放慢腳步,開始打造位於曼哈頓區的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並於1983年落成,其後又在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起酒店和賭場(Trump Plaza)。
在房地產迅速擴張的特朗普開始遇到週轉不靈,債主上門討債的情況。而面對這些憤怒的聲音,特朗普選擇以科恩教他的第三條致勝之道應對。
科恩的致勝之道第三步:
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你總是宣稱獲得勝利,永遠拒絕承認失敗。(no matter what happens, you claim victory and never admit defeat.)
面對債主的窮追猛打,特朗普不斷強調他的信用良好及可靠,聲稱他位於大西洋城的特朗普泰姬陵酒店(Trump Taj Mahal,編按:現已改建為The Hard Rock Hotel & Casino Atlantic City)將會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特朗普至今仍拒承認2020年敗選
特朗普顯然一直謹記科恩的教誨。2020年總統大選,特朗普在點票仍未結束之際,就率先宣稱自己獲得勝利,讓外界譁然。
而在美國主流媒體預測拜登(Joe Biden)已獲得足夠選舉人票勝選後,特朗普變本加厲,不斷散播選舉中出現舞弊的情況,鼓動支持者上街抗議不公,這一切導致2021年1月6日發生的國會山莊騷亂。
在去年11月勝選後,特朗普依然拒絕承認2020年輸掉選舉,甚至揚言再上台後,會對那場大選中出現的舞弊行為進行調查。
特朗普對《飛黃騰達》電影口誅筆伐
《飛黃騰達》去年10月11日在美國上映時,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猛烈抨擊,指其「虛假且欠缺品味,低劣、帶有誹謗和屬於令人厭惡的政治攻擊。」電影上映的時間點是為了阻礙他推行美國史上最偉大的政治運動——「讓美國再次偉大」。
特朗普的顧問兼密友斯通則表示,律師科恩曾是他的朋友。Jeremy Strong在《飛黃騰達》中飾演的科恩,其還原本人的準確程度令人難以置信(uncanny in its accuracy)。
可堪玩味的是,在電影中,正正就是斯通告訴特朗普,美國前總統列根(Ronald Reegan)1980年競逐總統時的口號正正就是「讓我們令美國再次偉大」(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列根才是這個口號的原創人。
在本片中飾演年輕特朗普的Sebastian Stan與扮演科恩的Jeremy Strong皆有入圍2025年的第82屆金球獎,分別獲提名最佳戲劇類男主角與最佳戲劇類男配角。
《飛黃騰達》的編劇謝爾曼強調,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人物和事件撰寫劇本,而片中人物之間的私人對話則是他的藝術創作。他在談到電影中發生的真實事件時提到特朗普在1980年接受一名主持人的訪問,主持人問特朗普假如他今日失去了所有的財富,他明天會如何自處。特朗普回答指,他可能會去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