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韓國男子組合躍登世界舞台 防彈少年團成就將超披頭四?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BTS)出演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節目《斯蒂芬科爾伯特深夜節目》(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暫譯),身穿黑色西裝獻唱新歌《Boy with Luv》。電視台特別製成黑白畫面,主持人科爾伯特也配以上世紀60年代的懷舊髮型,令電視機前的家庭觀眾,無一不聯想起「英倫入侵」(British Invasion)時期的代表人物——披頭四(The Beatles)。
1964年2月9日,英國傳奇樂隊披頭四首次登上美國電視節目的舞台,透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埃德沙利文節目》(The Ed Sullivan Show,暫譯)接觸美國普羅大眾。當晚,有近四成美國人,合計730萬人觀看節目。有人笑言,披頭四登陸標誌20世紀下半葉正式展開。
在流行文化佔重要份量的美國,披頭四可謂是當時最重要的人物。四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透過音樂醫治傷痕累累的美國,掀起「披頭四狂熱」(Beatlemania),寫下傳奇歷史。
到21世紀,韓流吹襲。早年的Wonder Girls、SHINee、少女時代和EXO,以至2012年憑《Gangnam Style》一炮而紅的PSY,全部曾經是韓流的代表作,只是剎那光輝未有延續下去。改寫韓國演藝界機械式生產明星模式的防彈少年團,又能否打破前人的局限?他們又是否配得起與披頭四相提並論?

防彈韓流:1964年2月7日,英國傳奇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抵達美國紐約,用搖滾音樂改變美國的一切。當年,他們還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一臉青澀的笑容,那正正是英倫紳士迷倒萬千少女的「武器」。(Getty Images)

1964年2月的美國是傷痕累累的國家:總統甘迺迪(Kennedy)在3個月前遇刺、越戰打得火熱、民權運動演變成街頭鬥爭。文化評論員斯塔克(Steven Stark)形容,當時美國全國陷入抑鬱,對民眾來說,能夠有這些有趣的傢伙從「外太空」而來,絕對是種激勵。搖滾樂自此成為當代標記,改變美國政治、文化和時裝。

流露真實自我 創另類偶像先河

轉眼間來到21世紀,即使仍不乏披頭四的歌迷,但年輕一代最愛的還是來自韓國的「花美男」。站在潮流最尖端的,就是防彈少年團。

眾所周知,韓國的經理人公司如「明星工廠」一樣機械式訓練偶像。很多人少年時已加入公司成為實習生,接受歌唱、舞蹈等刻苦的訓練,但也不保證能夠順利出道。即使能夠公開亮相,公司通常也會嚴厲監管旗下的偶像歌手,表面風光的背後,藏着無法宣洩的情緒。

防彈少年團正正是在這個氣氛下誕生。音樂製作人房時爀決心要建立與眾不同的娛樂公司,最終在2005年創辦Big Hit娛樂,並在2010年開始組建防彈少年團。所謂的「防彈」,是要抵抗到世界的壓力,房時爀也期望防彈少年團能夠流露真實的自我,令年輕人產生共嗚,成為他們的依靠。2013年,由Jin、SUGA、j-hope、RM、Jimin、V、Jung Kook七名成員組成的防彈少年團正式出道。

防彈韓流:2018年9月,防彈少年團到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限一代」(Generation Unlimited)活動並發表演講,隊長RM當天以流利英語發表約7分鐘的演講,講述個人故事以及樂團經歷,勉勵青少年愛自己和忠於自我,希望各人可以道出自己的心聲。(視覺中國)

▼想觀看更多防彈少年團的相片,請點擊以下圖輯:

+9

敢於觸碰「禁忌」題材

防彈少年團並非出身於韓國三大娛樂公司SM、JYP和YG,某程度是「輸在起跑線」。但在音樂中的真情流露,令他們成為韓流中的「清泉」。校園問題、精神健康等社會議題都是BTS敢於觸碰的題材。

美國音樂雜誌《告示牌》(Billboard)專欄作家赫爾曼(Tamar Herman)指,有好一段時間,韓國組合都未如BTS般顯露現實,「由2009年至2015年,他們主要唱的是關於愛、悲傷、友情和情緒等等。但BTS談論的是生命中的困難和掙扎,對站在高牆前的年輕人更實在。」

韓國偶像網Idology專欄作家Mimyo舉例指,BTS花樣年華(HYYH)三部曲中的故事就反映出世界各地年輕人經歷的事,「他們在論峴洞三樓,眼看其他歌手在17平方英尺的練習室練習,登上舞台領獎。但自己就困在發臭的工作室,無止境逃避現實,全因他們在愛和絕望面前別無他選。」

披頭四當年也一樣,為面對世界荒謬的人發聲。1960年代中期,披頭四開始創作具爭議、發人深省的歌詞:世界和平、譴責越戰和政治。有記者曾經在1966年問披頭四會否寫反戰的歌曲,約翰連濃(John Lennon)回應指,披頭四所有的歌都是反戰,後來更在1968年發表《Revolution》一曲,首次直接回應政治議題,批評以「革命」為名進行破壞的人。

防彈韓流:防彈少年團2019年在紐約iHeartRadio Theater演唱。(Getty Images)

A.R.M.Y VS披頭四狂熱 Twitter完美助攻

談到BTS的成功,不得不提他們的「忠粉」ARMY。古有「披頭四狂熱」,今有遍佈國際的A.R.M.Y。有人形容,如果沒有ARMY,BTS的成功就不會發生。

A.R.M.Y一直努力為BTS「應援」,韓國以外的A.R.M.Y亦格外「給力」將BTS帶到世界的大舞台。2017年,BTS的歌迷有系統地「轟炸」北美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目標白貨(Target)和亞馬遜(Amazon),要求商店銷售BTS的新專輯,繼而將專輯推上銷售榜冠軍。

隨BTS愈來愈廣為人知,他們也獲得機會成為著名清談節目《艾倫狄珍妮節目》(The Ellen DeGeneres Show)和《占美金梅直播節目》(Jimmy Kimmel Live!)的嘉賓。

BTS初登全美音樂獎舞台(American Music Awards)時,宣傳短片正是以「A.R.M.Y,這即將發生」為題。Mimyo解釋,A.R.M.Y成員分散多地,但因為對追隨BTS偶像而團結,成為充滿熱情的一群「粉絲」,亦以社交媒體Twitter作為共通平台,也成為A.R.M.Y壯大聲勢的重要地方。

為線上音樂提供分析數據的公司Next Big Sound指出,BTS在Twitter的歌迷數目遠超披頭四,提及前者的推文有3679萬條,提及後者的推文只有2.33萬條。不過如果在披頭四登陸美國時,Twitter已經面世,結果或者會截然不同。

防彈韓流:防彈少年團在2019年告示牌音樂獎(Billboard Music Awards)上與女歌手哈爾西(Halsey)合唱。(Getty Images)

叱吒多年仍迴腸盪氣 披頭四更「入屋」

披頭四之所以是傳奇,全因他們的音樂滲透美國每個角落。要比較音樂家對其他國家產生的文化影響,單看Twitter反映的人氣絕對是不足夠。

披頭四組成的十年間,有21首歌登上《告示牌》排行榜的第一位。而BTS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有一首單曲能夠登上榜首,最好的成績是曾登上第八位的《Boy With Luv》。不過,BTS出道時間只有短短六年左右,加上在國際舞台曝光的時間比起披頭四仍少得多,並不能直接比較。

根據Next Big Sound,在5月3日至30日28天內,披頭四錄得61,495,061次播放次數,BTS的播放次數則為12,380,056次。即使前者早已不再推出新作,甚至絕跡各大報章版面,但仍然有一定人氣。

防彈韓流:防彈少年團在2019年出席格林美獎(Grammys)頒獎典禮。(Getty Images)

赫爾曼提到,BTS目前仍未在美國贏得重要的音樂獎項,大部分美國民眾仍未完全注意到他們,如果BTS能夠贏得格林美獎(Grammys)的最佳新人,那將會是重要的轉捩點,證明他們的成就。BTS也正逐步往前走,除了連續三年贏得由歌迷投票得出的告示牌音樂獎最佳社交媒體藝人之外,還成為首奪最佳組合的韓國團體。

語言隔膜也是另一個阻礙熱潮散播的因素,令BTS顯得比披頭四遜色的原因。赫爾曼指,在美國能夠說韓語的人有限,BTS隊長RM操流利英語,但當作為組合接受訪問時,其他成員便像是「多餘」。

的而且確,對於BTS是否21世紀的披頭四,要下定論仍是言之尚早,甚至亦難以百分百肯定地說韓流就是新一代的英倫入侵。不過當位於利物浦的披頭四故事館(The Beatles Story)也開口邀請BTS到訪,可見BTS的份量。

對於外界將BTS與披頭四相提並論,RM如此回應說:「我們當然都是披頭四的『粉絲』——有誰不是?對於能夠與音樂界最偉大的名字齊名,我們感到十分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