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到病 大流行引發精神疾病危機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聯合國衛生專家上月初的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全球數以百萬人處身於死亡、疾病、被迫隔離、貧窮和焦慮的威脅中,因而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世衛精神健康部門主任Devora Kestel表示:「隔離、恐懼、不確定性、經濟動盪,所有這些都有可能會引發心理焦慮。」
隨着各國封城隔離的措施逐步放寬,雖有望舒緩部份精神健康和情緒問題。然而,距離疫情終結之日恐怕尚有一段頗漫長的路要走,因疫情而起的精神疾病危機變成迫切。

自四月起,Jessica Griffin和未婚夫及三名孩子,便在位於美國麻省的家中後院露營。他們一整天的活動和生活體驗,包括透過營火烹煮早餐到晚餐,是一家人聯繫感情與歡樂的難忘時光。但這同時具有治療目的,就是對抗因疫情而被迫留在家中及社交隔離的心理影響。

作為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及兒科副教授, Jessica Griffin指出:「創造更多正面回憶,可以令他們不會在回望這段經歷時,只記得我們當下所感到的恐懼和不安。」

當然,不是人人都有「在後院露營」等生活條件,不少人都要一家人困在狹小家中,已構成不少衝突或家暴問題。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近期的調查,逾三分一國民表示,疫情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構成嚴重影響;接近六成人認為,疫情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嚴重影響,六成二則表示對家人至親有機會感染新冠病毒感到焦慮。由此可見,絕大部份人在今次史無前例且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都面對某程度的壓力。

疫情中,許多人都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容易構成心理健康問題。(路透社)

問題是雖然出現這些情緒是正常的,但若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這些所有壓力將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害。面對焦慮其中一種方法是尋求別人的支持,有些人可能同時需要尋求專業協助。Jessica Griffin表示:「現在我們必須要透支心理健康來保護身體健康,意味社會將有可能會面臨抑鬱、焦慮和濫藥問題。」

心理健康專家的主要擔憂是,當診所重開後會接到受虐兒童或遭家暴的大量個案和轉介。由於疫情期間停課及整日待在家中,令外人難以察覺這些情況,令問題變得更加嚴重。Jessica Griffin對此感到憂慮,因為歷史上每當失業率上升,虐兒和家暴的情況也必然有所增加。

早前,雖然封城和隔離等措施而令前往診所求診的人收有所減少,但尋求遙距式創傷治療的個案則大幅上升。專家們正努力為臨床醫生和專業人士提供教學技能和策略,以幫助兒童和家長增強疫情期間的適應力。與此同時,業界亦要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緊急心理健康服務,以及為已知出現抑鬱和焦慮的人,又或面臨家庭暴力與突然遭逢困頓的人們主動提供協助。

Devora Kestel指出,疫情期間可能引致的心理健康風險。(網上圖片)

及早部署 慎防疫後自殺潮

除虐兒和家暴問題,世衛早前的報告亦強調幾個對心理疾病特別脆弱的群體,包括前線醫護人員、年長人士、本身有健康問題的病患、婦女和兒童。尤其是本身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病患,由於疫情期間相關的醫療機構大多都經已關閉,或有機會令他們的病情惡化。

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調查顯示,疫情對全球心理健康帶來巨大衝擊,一些國家的抑鬱和焦慮病例、家庭暴力和自殺等個案正在增加。具體的數字有,四月份在埃塞俄比亞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估計該國約有三分一人表現出抑鬱症狀,是疫情前的三倍。此外,報告亦指出為了應對全球大流行帶來的壓力,人們轉移尋求酒精、毒品、香煙或手遊電遊等可能令人上癮的活動。例子之一是在大流行期間,五分之一的15至49歲的加拿大人飲酒較以往多。

在不安和無助下,人們訴諸酒精或其他容易上癮的物品的情況有上升趨勢。(網上圖片)

近期的研究亦顯示,以往在面對SARS和MERS時,人們普遍出現的症狀包括有困惑、抑鬱情緒、焦慮、記憶問題和失眠。而在疫情後也會出現抑鬱情緒、失眠、焦慮、易怒、記憶問題和疲勞。因疫情而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的機率約32.2%、抑鬱症為14.9%,焦慮症為14.8%。患者平均需要接近35個月才能恢復工作,這些研究將有助我們進一步了解今次疫情下可能出現的狀況。

此外,還有專家警告疫情後隨即而來的經濟不景氣,對自殺率影響更加大,認為應額外留意,有需要超前部署及全力防治。

各國的精神醫療系統在疫情備受考驗。(美聯社)

避免精神醫療系統一同崩潰

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超過650萬人確診,逾38萬人死亡。聯合國警告,全球大流行的心理健康支援雖有創新的方法協助,但仍不足以滿足龐大的需求,各國平均僅將其醫療保健預算的2%用於精神衛生。在疫情發生之前,抑鬱症影響了全球2.64億人。抑鬱症和焦慮症每年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超過1萬億美元。而在全球範圍內,每10,000人中只有不到一名精神衛生專業人員。

面對是次全球大流行中,我們經已看到疫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摧毀了世界多國的醫療系統,導致醫護人員承受無比巨大的壓力,每日疲於奔命、物資供應缺如,造成大量人命損失或不幸事件。

相信沒有人希望見到社會的精神醫療系統在疫情中一同告急,令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陷入更深的絕望之中。特別是在面對這些心理健康威脅時,我們其實可以通過及早預防、密切監視和有效計劃,能夠大大減輕由此引起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