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E|散戶英雄:反體制思潮下的明星創投家Chamath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1月份美股GME一役,網民散戶試圖反噬華爾街沽空機構,無疑是千禧一代對於社會現況不滿的一次大反擊。
新一代明星創投家Chamath Palihapitiya在CNBC訪問中為散戶發聲護航,狠批機構大行的言論,被公認為是次「金融革命」的經典一幕。Chamath化身年輕股民的發言人,瞬間成為廣為傳頌的「散戶英雄」。他的走紅,恰好反映當下反體制思潮的面貌。

在矽谷創投圈子裏,「為社會大眾改善生活」總是每間新創公司為求吸引投資者而掛在口邊的座右銘。但是,一位出生於斯里蘭卡、畢業於加拿大名牌大學的明星投資者卻不是這樣看。Chamath覺得,這是矽谷精英拿來愚弄大眾的虛偽,甚至認為整個矽谷創投生態,都是一場「災難」。

投資者總是將資本放在那些卑鄙、無用、愚蠢的新公司身上……而不是拿來處理如氣候變化、疾病的真正社會問題。
Chamath Palihapitiya

Chamath這位作風特立獨行的初創投資者公然揭示矽谷體制瘡疤的勇氣,令他在東西岸投資精英圈子裏贏得不少江湖名氣。

反體制的個人風格,注定了Chamath將會成為與美國年輕股民站在同一陣線的「散戶英雄」。

GME大戰,有反華爾街霸權示威者來到紐交所前發起抗議行動。(資料圖片)

1月27日,GameStop(NYSE: GME)股價正奔向300美元歷史高峰,由散戶發起的托價攻防戰鬥得正酣。

當晚, Chamath受邀在美國財經頻道CNBC的訪談節目上發表意見。他在節目上公然狠批對沖基金、造市商等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多年來濫用金融財技和龐大資本優勢為所欲為,壟斷股票市場。 Chamath甚至即席挑戰CNBC主持人Scott Wapner,質疑他認為「散戶分析能力有限」的想法缺乏依據。

Chamath向Scott Wapner說道,網絡論壇Reddit子討論板「r/WallStreetBets」上不少網民對大市走勢的分析精闢獨到,甚至比部分對沖基金的專業分析師表現得更為優秀。這一捧,使到 Chamath一舉成為散戶捍衛者,贏盡民心。

典型勵志移民故事

Chamath出生在斯里蘭卡一個中產家庭。童年時隨着父母搬到加拿大生活,高中就讀於渥太華的Lisgar Collegiate Institute。就學時期, Chamath間中會在快餐店兼職打工,幫補生計。1999年, Chamath順利從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電機工程學系畢業。畢業後首份工作,就是到投行當了一年交易員。然後,他加入美國互聯網公司AOL,很快便成為了公司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領導公司的即時通訊服務部門。

2005年, Chamath決定到當時正值如日方中的矽谷戰場「參戰」,進入了矽谷歷史最悠久的創投基金Mayfield Fund。過了不足一年, Chamath轉職當時僅僅成立一年多的Facebook,主要負責管理制定擴張用戶成長的市場戰略。在Facebook任職一段時間後, Chamath開始對社交媒體的興起產生憂慮。遊走矽谷的經歷,更令他對當年全球趨之若騖的西岸創投生態,愈來愈反感。

Facebook興起,令社會大眾反思社交媒體對社會秩序的影響。(Getty)

Chamath後來憶述在Facebook工作的日子,揭示自己曾經感覺到「巨大的罪咎感」(tremendous guilt)。

我認為我們(Facebook員工)創造了一些工具,是在瓦解着社會運作的基本結構。
Chamath Palihapitiya

他在2017年出席史丹福大學商學院一場講座時向在場學生說道。他甚至提議人們應該暫時離開社交媒體,「休息一下」。

Chamath雖然在Facebook位高權重,但隨着公司的全球滲透力愈來愈大,他不斷思索創新科技對社會的真正意義。2011年,他毅然離開Facebook,成立自己的創投基金Social Capital,先後參與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企業通訊軟件Slack等創投項目。這些公司後來聲名大噪, Chamath也漸漸在創投界闖出名堂。

企業通訊軟件Slack很受商務人士歡迎,查馬斯最初也有份投資。(Getty)

「SPAC之王」

不過,到了這個階段, Chamath的名氣只限於創投界圈子。他的名字之所以為大眾散戶認識,還是出於他最近一兩年活躍於推動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併購上市項目。他也遂而成為散戶口中的「SPAC之王」(King of SPACs)。

SPAC是一種沒有任何實質業務的空殼公司,又稱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que company),成立SPAC的目的,是為了最終與另一間擁有實質營運業務的目標公司通過合併,而讓該目標公司完成上市程序。由於市場投資者能夠在公共股票市場直接交易SPAC發行的股票,這即變相令散戶能夠參與待上市之目標公司的私募股權過程。在市場投資者的角度而言,他們預期在合併上市完成後繼續持有該公司股票,或待價而沽,從而獲利。

SPAC不算是新鮮的市場工具,原本未有受到外界太大關注。不過,SPAC在2020年忽然成為熱門金融字詞: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種種因素,導致股票市場極為熾熱,眾多公司希望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時機,冀繞過傳統繁複的IPO上市程序,以更快速的方式完成上市集資。那麼,通過SPAC合併方式就是最好方法了。

點圖觀看更多Chamath的圖片▼▼▼

+1

2020年美國股票市場SPAC集資額高達破紀錄的830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的六倍。根據國外媒體引述Refinitiv數據指出,去年8月起,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數目已超越以傳統IPO方式上市的數目。

Chamath通過Social Capital的名義與常年合作的英國創投公司Hedosophia成立了數間SPAC* ,至今先後成功與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NYSE: SPCE,合併後代號)、房地產網上交易平台Opendoor(NASDAQ: OPEN,合併後代號)、醫療保健科技公司Clover Health(NASDAQ: CLOV,合併後代號)實現合併上市。

*Chamath旗下每間SPAC的名稱都以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 Holdings為首,再加以I、II、III、IV等羅馬數字區分,並以IPOA、IPOB、IPOC、IPOD等交易代號進行買賣,如此類推。Chamath去年透露,已向紐交所預留了IPOA至IPOZ的26個交易代號。

維珍銀河太空船以實現大眾太空旅行為目標。(Virgin Galactic)

更加矚目,且令人想入非非的,是Chamath現正準備實現合併上市的其中一間SPAC(NYSE: IPOE,全名為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 Holdings V),其目標合併公司,恰恰是正在冒起的網上交易券商平台SoFi。

當GME大戰鬥得正酣的時候,深受散戶追捧的網上券商Robinhood突然宣布限制GME、AMC等股票交易買賣,惹怒一眾散戶,散戶紛紛質疑Robinhood「偏幫」華爾街機構大戶。

此時因CNBC訪問中贏得極高民間聲望的Chamath,除了繼續在網上批評華爾街霸權之外,亦多次在Twitter發推文狙擊Robinhood。

Chamath憶述Robinhood創辦人當年在種子、A輪及B輪融資階段時,曾經遊說過自己參與投資。但他指當時因為某種「誠信」理由而放棄投資Robinhood。

Robinhood一度禁止股民買入GME,惹起眾怒。(Getty)

而在Chamath推文下方,就順帶推薦了自己有份投資,有待通過SPAC合併上市的SoFi。他呼籲追隨者從Robinhood「轉場」至SoFi或其他替代券商。

Chamath的真正影響力?

不少人相信,Chamath在1月27日於CNBC訪談中發表的那段言論,必會成為這場世紀「金融革命」的經典一幕。不過,Chamath的號召力是否真的那麼無遠弗屆呢?其實未必。

他成為網絡英雄,只是一個「果」,實質是源於互聯網去中心化、去領袖化效應的這個「因」。

網民散戶通過網絡論壇及討論區,互通市場消息,從消息面及技術面分析下一步買賣策略。但當中「無大台」的去中心化特徵其實十分明顯──沒有強行買賣指令;投資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銀;投資風險由自己承擔。

即使是首批發起購買GME股票的著名網民投資者YouTuber「Roaring Kitty」(據《華爾街日報》的獨家採訪,他的真名是Keith Gill),所謂「發起」,其實就只是在網上定時分享自己證券帳戶的截圖(無論賺蝕),證明自己繼續持有相關股票。這無疑吸引了不少模仿者,但他的號召力遠不至於領導動員不計其數的網民散戶加入熱炒狂潮,衝擊體積龐大的美股市場秩序。

↓ 「Roaring Kitty」在YouTube發表股票分析短片

像「Roaring Kitty」這類的意見領袖,其實只算是推波助瀾。

Chamath的角色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Chamath對矽谷、華爾街傳統建制一直抱持的鄙視態度,加上他的亞裔種族背景,憑着自己雙手白手興家,在創投圈子闖出一片天,本身是一個滿足網民胃口的勵志故事,但決遠不足以有能力領導整場「金融革命」。

平心而論,查馬斯也是「體制」內的人,但是單是他願意為散戶出一句聲,說一句話,就足以使他成為散戶的「反體制英雄」了。

民間一直等待的那個「人」

宏觀來看,Chamath之所以被推舉成為「英雄」,某程度是現今社會普羅大眾「反體制」的衍生物。

這麼多年來,「1比99」貧富懸殊、重商主義的掠奪性社會經濟結構,始終未見任何改善跡象,但這麼多年來,就是缺乏一個「人」,或者一個「平台」,能夠容許普羅階層充份發聲,訴說社會根本弊端問題。而Chamath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主流財經媒體上毅然捍衛散戶,替厭惡大財團的普羅大眾發泄多年來的心頭之恨,大家當然拍案叫絕,無比痛快。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普羅民眾對於華爾街資本建制集團的厭惡日益加深。(Getty)

散戶群眾心底裏可能不是真的想要像Chamath,或Elon Musk(本系列將會另文詳述)這樣的「人生贏家」擔當這場「金融革命」的領袖。他們想要的,其實只是希望奪回讓其他人聽到自己想法的揚聲器。

Chamath,只是恰如其分地演活了大家一直想要的那個「人」、那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