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室憂變群組爆發 疫情改變全球消閒運動業?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香港西營盤健身中心URSUS Fitness爆發疫情,成為最新的大型感染群組。放眼全球,不少國家的健身行業同樣偶有爆疫情況,加上不時被勒令停業,業界深受影響。
據國際健身、球類及運動會協會的數字,全球一成五的健身中心於疫情期間結業,損失超過150億美元(約1,164億港元)及流失近50萬個職位。另一方面,不少人在這段期間為保持健康身心,選擇戶外運動、虛擬健身、宅健身等替代活動。在疫情過後,健身行業能保以往增長勢頭?

全球疫情下,多國健身行業自去年疫情以來大部份時間都得關閉。以往,每年一月是業界業務增長的主要月份,不少人因在聖誕、新年等節日「增磅」不少,因此前往健身室鍛鍊,往往為行業帶來逾一成的盈利增長。然而,不少業界憂慮傳播風險,恐開業將導致更廣泛的封城措施,唯有忍痛停業或大幅限制人數。

另一方面,健身室由於存在三大高風險因素,包括會用手接觸健身器材;共用儲物櫃、淋浴等設施;病毒經空氣傳播,健身人士普遍會除下口罩。加上,目前多國對健身室採較嚴格限制,如人數、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令不少有健身習慣的人士卻步,暫時避免前往。

健身室因共用設施,故是疫情爆發的高危場所之一。(Getty)

早前,美國芝加哥的健身室也曾是疫情爆發的主要場所之一,去年9月更發生過十多個健身室爆發群組。其中一個群組,81名參與同一高強度運動課程的人中多達55人確診。美國運動醫學教授Keri Denay表示:「疫情期間,在室內設施進行鍛煉,尤其是進行高強度活動是個巨大風險。」也有專家認為,在通風不良的封閉環境下,即使有6呎的社交距離也不足以減低傳播風險,長時間持續急速呼吸也會增加氣溶膠傳播病毒的風險。

雖然當地業界如今能夠重開,惟建議顧客和健身室職員,在任何時候均需佩戴口罩。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亦建議,健身室採取各種減輕感染的措施,包括為健身設備進行更多的清潔和分隔,也應在各種器械旁邊增設搓手液,當然少不了要求佩戴口罩和限制入場人數等措施。

不過,有健身室老闆坦言即使能夠重開,人流和防疫限制也使得店舖難以收支平衡,因健身室基本開支不少,如租金、職員、教練的工資,消毒防疫工作也導致額外的開支。因此也有健身室轉攻網絡,經營健康和減肥服務。美國健身室老闆Sterling Wise表示:「疫情教曉我一件事,就是業務方面需要多元化收入來源。」疫情下,他兼營營養品公司,提供蛋白質飲品、補充劑、服飾等商品,幫補生計。

健身室不再是「唯一」選擇?

現年44歲的美國人Ron Gumucio和太太原本也經常前往健身室,惟疫情關係現時選擇避免前往。他們最終購買了健身單車,成為近期「宅健身」潮流的一份子。此外,近期他本人還迷上「廉價健身」,每日在社區內緩步跑,又購買了便宜的訓練阻力帶作力量訓練,還會善用公園內的攀爬架作引體上升等練習。

疫下教練:YouTube與跑步APP

疫情下,世界各地不少同樣有健身習慣的人士在尋求健身樂趣的同時,重新思考相關活動所涉及的衛生風險和成本開支。全球有逾100萬人購買了跑步機和健身單車的在家課程。與此同時,許多人也在回歸低成本的健身運動,戶外運動、虛擬健身、宅健身大行其道。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研究,徒手訓練和戶外訓練均屬今年五大主要健身趨勢之內。YouTube如今成為不少人的健身導師,這促使體育零售商增加了啞鈴和瑜伽墊等設備的銷量。此外,跑步程式Runkeeper去年春季的全球註冊量也增長了252%之多。以上的戶外健身、宅健身成為疫情下不少國家的新趨勢,尤其是疫情相對嚴重的歐美國家。

疫情下,健身中心也轉攻網上授課。(Getty)

美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兼首席科學家Cedric Bryant認為,健身行業的變革將會在疫後持續。他估計,兩成在疫情前有健身習慣的美國人會回歸健身室,但其他更簡單的健身方法如跑步、踏單車、瑜伽和遠足等將變得更流行。此外,網上健身課程相比價格高昂的健身室也更具吸引力。他預期:

人們將重返健身室,但他們也希望將傳統練習融合在一起,當世界回復正常,我們或許會發現健身室其實可以是任何地方。

至於疫情相對受控的國家如中國內地、澳洲、紐西蘭等,類似的趨勢其實也能見到。雖然這些地區的健身中心或許關門的日子較短,惟因業界的開支不少,突如其來的疫情仍無可避免為他們帶來重大衝擊。如有內地健身室老闆表示,去年疫情下1月至4月均沒有營業,惟員工工資、房租、社保等依然照常,對公司經營影響很大,最終被迫結業。

疫情過後,健身人士總會回到健身室,唯健身室也許不再是唯一選擇。(Getty)

的確,雖然如中國健身業的增長勢頭未有受疫情阻擋下來,預計未來數年的年複合增長率仍高達35.5%,今年全年預計則達404億元人民幣。但疫情影響下,不少健身中心也選擇延遲開業,部份則開啟網上教學服務,這不僅保持客戶忠誠度,也一定程度開發新潛在市場,包括「宅健身」等。這些也證明健身市場雖沒有負面影響,但其結構多少出現轉變,只是不知道發展趨勢能否如疫前強勁。

誠然,疫情是健身行業當下的重要「寒暑」指標之一,大流行尚未結束,不少有健身習慣的人經已意識到,花費不菲的健身室不再是他們的唯一選項。更廉價、更具彈性的虛擬健身、宅健身等選項,日後也許會繼續影響健身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