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經濟復甦的一條出路:改善視力醫療服務|護瞳行動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本文由國際眼科發展組織護瞳行動授權刊載

新冠疫情令全球貧富縣殊更水深火熱。疫情何時完結? 沒有人說得了。醫療系統在中低收入國家爆煲,此時此刻談論長遠改善醫療服務,似乎是天荒夜談。但很少人會談論到改善醫療服務其實是減輕國家貧困的一條出路。提升視力健康、醫治可以避免的失明,讓更多人獲得負擔得起的高質量眼科護理,其實有助改善個人、社區和國家經濟發展。

全球高達4,300萬人失明,11億人因無法接觸基本的眼健康服務而患有視力障礙,90%眼疾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包括近視在內的屈光不正,和能夠簡單治療的白內障是最主要導致患者失去視力的主因,若不改善全球眼疾治療,到2050年人口老化和增長將令失明和患嚴重視力障礙的人數推高約40%到6,100萬。

說到底眼疾不只是健康問題。視力影響我們如何和世界互動,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沒有健康的視力,在中低收入國家生存尤其困難。這些地區欠缺融合措施。視障兒童得無奈地放棄教育機會,壯年人士難以找到工作,老年失明患者只得留在家中渡日,更甚是需要家裡有人承擔照顧者的角色,進一步減少家裡的勞動力,削弱家庭跳出跨代貧窮的籠牢。

全球高達4,300萬人失明,11億人因無法接觸基本的眼健康服務而患有視力障礙。(國際眼科發展組織護瞳行動提供)

在多個國際組織的努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在今年7月首次通過決議,促請各國政府和企業採取行動,增加支援眼疾服務的撥款,特別是支援發展中國家的眼睛服務發展,確保眼睛健康能成為各國醫療系統發展的主要部分,提升公眾對眼健康的認知,在2030年逐步為可避免失明患者提供優質和可負擔的眼疾服務,並確保各國將眼健康納入其國家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中。

有關決議將大幅改善偏遠地區的眼健康服務,並回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改善教育和就業機會;而在55%失明和視障人士都是女性的前題下,復明同時能為婦女賦權。護瞳行動便曾經委託羅兵咸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估算,每投資$1改善眼疾醫療,能為社區帶來4倍的經濟回報。

據估算,每投資$1改善眼疾醫療,便能為社區帶來4倍的經濟回報。(國際眼科發展組織護瞳行動提供)

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2021年為10月14日)是「世界視覺日」,今年的主題是#LoveYourEyes 愛護眼睛。人的一生總會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眼健康醫療。近視、白內障、糖尿上眼、青光眼和老年黃斑病變等影響不同的年齡層。世界視覺日鼓勵公眾對自己的眼健康負責,定期檢查眼睛。可是許多中低收入國家缺乏資源,患有視力障礙的人便難以和其他人在平等的起跑線上參與,無論在教育或經濟發展獲得的機會都不平等。

新冠疫情未見終點,各國在思考經濟復甦計劃時,應該將包括眼疾在內的醫療也一併納入考慮,長遠規劃公眾健康,同時帶動經濟發展。健康的視力能為人和社區創造更多機會,減少因視力障礙而帶給少數族裔、女性、偏遠農村人口等的不公平現象。

作者:李駿晴,國際眼科發展組織「護瞳行動」香港及東盟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