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同陷困境 法協與歌德學園「漁人得利」?|歐洲文化戰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提起法國,大家可能會想到巴黎、羅浮宮、時裝、藝術、美食或電影;德國的話則多少會聯想到啤酒節、足球、汽車、哲學等。這除了是各位的知識及記憶外,或許還與兩國長期苦心經營的文化影響力不無關係。
有別與英國文化協會近期的削減規模,同類型的文化機構法國文化協會和歌德學院似乎未見太受疫情和財政危機所困,依然憑藉自身的軟實力享譽並佈局全球。

歐洲文化戰專題第一篇:British Council關門危機恐波及「全球化英國」?

法國文化協會(Alliance française,下稱法協)是於1883年由法國一批聲名顯赫的社會賢達所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專門推廣法語和法國文化。其總部設於巴黎,目前在全球135個國家設有逾千個分部機構。法協的收入主要來自法語課程和場地器材租賃為主,並接受法國政府約5%的補助。該組織在中國內地有以法語教學為目標的「法語聯盟」。

法協成立之初,目標是讓國家從1870年普法戰爭的慘敗中站起,並對外宣揚國威以及啟蒙時期的哲學思潮。除推廣法語外,組織的任務還包括提高公眾對法國文化的注意度和認受性,同時增加全球文化的多樣性。組織每年在全球接收超過一萬名法語學生,多達六百萬人參與和法協有關的文化活動。

全球每年多達600萬人參與法協的活動。(Getty)

長年經營文化影響力,法協的成績的確有目共睹。2019年,法國成功壓過英國與德國,登上《軟實力30強》報告第一的寶座。這份由美國南加大公眾外交中心和英國波特蘭公關公司(Portland Communications)合作的研究報告,結合25個國家民調,以及各國科技、文化、企業、參與、教育、政府等六項公開資料進行排名。

可以說,法協是法國全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仰賴對自身文化的珍視和野心,加上政府對文化藝術的長期投入,成就了國家軟實力的空前成功。疫情期間,法協甚至還有擴充之勢。例如,法國駐印度大使Emmanuel Lenain去年7月表示,鼓勵法協在印度增加辦事處,以滿足該國學習法語的需求,而該組織在印度經已有14間辦事處。

全球對法協的需求在疫情期間似乎有增無減,圖為泰國法協分校。(網上圖片)

法蘭西成功之道

有分析認為,法協的成功除得益於國家多年經營及歷史積累的文化底蘊外,近年美英兩國因脫歐鬧劇和特朗普引發的爭議不斷令兩國的聲望下跌亦息息相關。此外,當然少不了法國當局估計每年為推廣國家文化和語言所花費的14億美元(約109億港元)投資

2010年,法國還透過「法蘭西協會」(Institut français)與法協緊密合作。透過相關合作,當局希望統一對外各形式藝術、知識交流的窗口,以達致文化推廣的目的。除藝術邀演、產業合作外,還積極推動各類工作坊、專業培訓等,深化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法國凱旋門「完全被包」16天 一個斥資逾億 醖釀60年的藝術鉅作

白晝之夜(Nuit Blanche)是源自法國的全球性夜間城市藝術節,不同城市皆有各自特色與設計。(:美國波士頓白晝之夜官網)

此外,藝術活動亦是法國的秘密武器。法國藝術節的規模與層次,是其他國家難以匹敵。以著名的「白晝之夜」(Nuit Blanche)夜間城巿藝術節為例,2002年於巴黎推出後,羅馬、多倫多、布魯塞爾、慕尼黑、奧克蘭等多個城市近年來開始複製其概念,並邀請法國協助或合作。

法國對於文化經濟的眼光全面及長遠,不僅積極與其他國家合辦活動以輸出文化,還籌辦各類藝術平台,廣邀各國藝術家、藝術團隊及策展人前往法國參展。這不但豐富了法國人的藝術視野,亦能促進國家的觀光經濟,並打造法國的國家品牌。

博物館是文化輸出的重要一環。(Getty)

另一個重點計劃是推動「博物館外交」,即藝術場館向海外借出展品,甚至開設分館。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法國不僅能夠「豬籠入水」,更建立起文化藝術輸出的長期平台;而合作的單位也能憑博物館的名氣和豐富館藏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前來,達致雙羸局面。

正如法國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de Gaulle)曾說:「我們的語言和文化對海外許多人而言,是價值、進步、交流的中心,執行和推動這方面的發展,不僅是我們的優勢,也是責任。」

全球有27.8萬人上過歌德學院的德語課。(Getty)

英國脫歐「帶挈」歌德學院?

至於成立於1952年的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德意志學院,以德國最受景仰的思想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而命名。機構初期的任務是為外國的德語教師在德國提供進修培訓,如今則是向全世界推廣德語及德國文化。除德語課、德語教學材料、教師培訓、學術研究外,還支持國際文化合作,涉及電影、舞蹈、音樂、戲劇、展覽、文學和翻譯領域。

目前,歌德學院在德國設有13間分校,還有全球98個國家的159間分校。據學院的官方網站顯示,全球有27.8萬人上過歌德學院的德語課,48.4萬人參加過德語考試。2017年,學院在世界各地舉辦了32000場次的文化活動,參與人數達到1600萬人。

由於德國過往有與法國成功轉化世仇關係為緊密夥伴的經驗,獲得不少國家的肯定,紛紛稱許要向德國取經。更何況,德國還有東西德一統的經驗,是和平統一解決領土爭端和分離主義的成功案例,有利對外推廣自身對維持世界和平的貢獻。

美英兩國近年深受國內危機的影響,此消彼長之下或間接助長法協和歌德學院的發展。(Getty)

隨着英國脫歐,外界預測德語在歐盟內部的地位將大大提升,因為除了在歐盟國家佔大量德語人口,還因為歐盟高層有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等德國人。據歌德學院的數字,2012年至2019年間,歐盟外交官和記者的免費語言輔導服務的需求增加了五倍。

去年,德國政府一項為期五年的評估報告顯示,全球約有1,540萬人正在學習德語。與2015年同類的調查相比,丹麥增加62%、法國增加16%、荷蘭增加 30%,顯示歐洲對德語的學習不斷上升。

法協和歌德學院的成功,或許說明了一個國家即便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也需要配合能夠發揮軟實力的組織機關,以便在世界各地推廣自身的文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