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的故事》再遭禁 「無法焚毀之書」何以拍出百萬天價?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82歲高齡女作家Margaret Atwood臉上映着火光。戴着防高溫手套的她,兩手舉起噴火器、對準她的小說《侍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噴射出藍色火焰。「我從未想過會嘗試燒掉我自己的書...結果還是燒不成。」她在自己的Twitter上說。
影片當中的這本書並非什麼電影道具,而是一本真正無法被焚毀的書。本月7日,這本「燒不掉的書」在紐約蘇富比(Sotheby)拍賣行以13萬美元(約102萬港元)賣出。

在文學愛好者、收藏家之間,珍貴的手稿、經典文學作品的首版書具有非同尋常的價值,也因此是拍賣行的常客,但一本出版於不到40年前、尚未絕版的小說為何需要如此特殊定製、甚至令藏家願意花重金買下?

自1985年出版以來,Atwood這本帶有不少情色描寫、批判父權的反烏托邦小說就在美國頻頻遭禁,但近來又面臨新一輪禁書潮。小說以男女性別階級分明的基列共和國為背景,講述作為生育機器而存在的「侍女們」的故事,當中涉及不少露骨的情色描寫,因此在美國常常受到保守家長的「審查」。根據言論自由倡議組織「美國筆會」(PEN America)今年發佈的統計,去年7月到今年3月間全美學區出現一股罕見的禁書運動,涉及的書籍禁令達1,500次以上,《侍女的故事》再一次「榜上有名」。

在為這本特殊的《侍女的故事》的拍賣宣傳影片中,Margaret Atwood手持噴火器試圖「焚毀」該書。(蘇富比)

「不可焚之書」的煉成

去年底,來自加拿大創意企業Rethink的Caroline Friesen和 Robbie Percy聽說了德州的禁書清單——該書單由德州眾議院議員Matt Krause提出,包括逾800本不適合於學校圖書館的書籍,兩人於是突發奇想:什麼樣的書是即使在最嚴厲的書籍審查制度下都不可能被取締、銷毀呢?Percy對美聯社表示:「我們認為一本無法焚毀的《侍女的故事》可以作為一種象徵」。

兩人與Atwood及其美國和加拿大的出版商取得了聯繫,又找來書籍裝幀和設計工作室The Gas Company Inc.來實現他們的願望。

Margaret Atwood的《侍女的故事》在出版30餘年後,掀起更大迴響。(VCG)

經過兩個月的時間製作,一本合共384頁、完全防火、可供讀者正常翻閱的《侍女的故事》誕生了。乍看之下,這本不可燃的書籍和任何平常的印刷書沒什麼兩樣,實際上卻是由鎳絲、不鏽鋼、黑色鋁箔紙和防火油墨製成的。由於鋁箔紙實在太薄,在打印的過程很容易從打印機的縫隙中掉落,一旦受損又難以修復,因此工作室僅在印刷上就花了數日,隨後再以手工用鎳絲將所有「書頁」裝訂在一起。

工作室的主要負責人Doug Laxdal表示:「只有碎紙機能夠毀掉這本書。」這本書的拍賣所得最終交給了美國筆會,Atwood對結果表示滿意,惟也坦言:「這是自己其中一件從未料想到的事情。」

原著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中,侍女穿著紅袍白頭罩,這身打扮已成為抗議活動中支持墮胎權的象徵。(Hulu)

「侍女」走入現實?

不過,眼下這本書的「不死之身」還有另一層象徵意義。原著故事背景被設定在2020至2030年的「基列共和國」——一個由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激進分子建立的極權國家,在這裏,女性失去作為人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受到父權統治。由於環境污染造成了廣泛的不育現象,少數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成為「侍女」,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或與人交談,淪為生育機器,並被發配到各個主教家中與之交合,誕下子嗣方能繼續生存。為了防止她們逃跑,侍女被要求穿着血紅色的、清教徒式長袍——這些觸目驚心的反烏托邦式想像也讓小說確立了它在當代文學中的地位。

然而,身穿血紅長袍、頭戴白帽的女性眼下正在現實中的美國街頭示威遊行,試圖反抗剝削性的制度。

2020年10月12日上午,身着侍女服裝的抗議者站在美國最高法院外,抗議新任大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的提名。巴雷特由前總統特朗普提名,以填補不久前去世的金斯伯格大法官留下的空缺。(Getty Images)

2019年以來,美國多個由共和黨主政的州份接二連三通過收緊墮胎權的法案,從阿拉巴馬州(Alabama)到俄亥俄州(Ohio)、從猶他州(Utah)再到德州......當中一些法案被聯邦法院駁回,但密西西比州禁止在孕期滿15周後墮胎的法案最終上訴至最高法院。今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對此案的一項內部判決意見書泄漏,大法官們推翻羅訴韋德案(確保墮胎在約24周內的合法性的先例)的可能性一下子近在眼前。民主黨眾議員 Jamie Raskin在接受採訪時稱,最高法院的決定將會在全國範圍內促成「像《侍女的故事》中一樣反女權的規定和立法」。

這些社會現實令女權組織、墮胎權倡議者們深感恐懼,在波士頓、洛杉磯、哥倫布(Columbus,俄亥俄州首府)、奧蘭多(Orlando)等全國各地的教堂、法院和州議會外,不少女性效仿小說中的打扮抗議、要求保護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上個月的最高法院意見書泄漏後,一名女性示威者闖入洛杉磯一個天主教會的彌撒,引發與教會成員的口頭衝突。影片流出後在網絡上引發爭議。

對美國女性而言,《侍女的故事》是對父權制度的尖銳指控,也是映照和警示現實世界的重要參照,在最高法院擬推翻墮胎權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爭議持續延燒的當下,一本「不可焚毀」版本的小說也因此更具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