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採訪│OSINT改寫俄烏戰爭:成為情報員的律師、搬運工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來自烏克蘭的自由研究者Olga Lubiv幾個月後收拾行裝離開故土,奔赴另一個戰線——開源情報。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室,她和同事們和所有密切關注俄烏局勢的人一樣,每天瀏覽各種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影像、照片、新聞報道,不同的是他們會花上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去仔細查證、拼湊這一幅幅圖象背後的事件。爆炸是在哪座城市的哪條街上發生的?裏面的人是誰?
戰爭開始以後,開源情報(Open Source Intelligence,簡稱OSINT)活動以前所未見的規模擴張。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人們無須持槍持械,只要坐在電腦前、連接互聯網就能收集大量的公開情報,進行分析並最終確定事件時間和地點、誰參與其中、使用了什麼類型的武器等問題。
俄烏戰爭前夕,來自美國加州密德伯里大學(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的武器專家劉易斯(Jeffrey Lewis)發現Google地圖上的道路交通報告,發現2月24日凌晨3:15俄羅斯一側的邊境地區出現了明顯的堵塞。他在Twitter上表示:「有人在行動」。不到三小時後,俄軍便發動了戰爭。
教師、醫生、律師、搬家工成情報員?
早在2010年開始的利比亞內戰期間,互聯網愛好者們就開始研究如何利用公開資訊來查明利比亞當地的戰爭罪行。在敘利亞、也門、2014年俄羅斯在烏克蘭上空擊落馬來西亞航空航班事件,甚至2018年有俄羅斯特工在英國試圖暗殺前俄羅斯間諜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的事件中, 開源情報都發揮了作用。但直到近一兩年,OSINT才從一個小眾活動走進公共視野。
Olga對《香港01》說:「每一秒甚至不到一秒的時間,就有數十億的用戶上傳多達數千兆字節的資訊。」俄烏戰爭開始後,又一批龐大的志願軍加入,他們活躍在Twitter、Discord等各種社交平台上,在海量的資訊中搜集和發佈可能有價值的內容。
英國一家專注戰爭罪行調查的社企 、信息復原中心(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的執行董事Ross Burley對《紐約雜誌》表示:「每天都有50、60人與我聯繫,希望用他們的技能為我們工作」。他補充道:「我們有教師、工程師、醫生。每個人都在為此事而努力,很令人震驚。」
律師出身的她幾年前轉行從事社交媒體上的文化分析,國內的戰火燃起後,她加入了總部位於荷蘭的開源情報調查新聞機構Bellingcat,該機構以成功調查披露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於烏克蘭上空遭擊落事件聞名。
來自紐約的Alexander McKeever已經在OSINT領域6年,俄烏戰爭開始時他正兼職做搬家工。「敘利亞是我接觸OSINT的起點」,他對《香港01》表示,去年2月他雖然馬上從自己熟悉的敘利亞轉向俄烏,「但實在有太多人參與烏克蘭的工作,而且他們的背景、能力都比我更合適」。
他稱:「所有我從內容整合賬號上獲得的、並進行分析的材料,我會去確定某個地點,然後我會發現早就有人找到它的地點而且已經發表了。」
Alexander McKeever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參與OSINT工作:
從微不足道的信息開始
涉及戰爭的情報往往與地點有關,Olga解釋道:「你一般會從非常常規的(地圖)開始,甚至通過Google Map來獲得整體的圖像」,根據「地圖夠不夠詳細、是否能提供給你需要的信息」,再去尋找一些更具體的地圖,如Liveuamap能夠顯示不同時期烏克蘭境內俄烏軍隊控制各自的控制範圍、發生爆炸的地區等,Mapillary能顯示街道景象。
Olga表示,許多這些地圖以眾包形式運作,非常依賴用戶上傳的資訊,包括酒店、商鋪、餐廳等場所的內外部圖像,這些資料對OSINT情報員們的搜查工作有很大幫助。她稱:「用戶上傳這些資訊的速度時常會讓你感到驚訝」。
社交媒體的普及、各類眾包平台的湧現讓前線的士兵、路過的青少年甚至剛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都成了戰爭資訊的貢獻者。「我們說它是TikTok戰爭也好、Telegram戰爭也好、Twitter也好,正是由於社交媒體上存在的資訊之多,又有更多用戶開始自己上傳資訊。」Olga說:「不過一年時間,這場戰爭已經成為21世紀所有衝突中產生(網絡)資訊量最多的一場。」
2014年馬航MH17客機墜毀事件發生後,由英國記者Eliot Higgins創辦的Bellingcat(當時還只是完全由義工組成的團隊)發佈了一系列基於照片、衛星圖像調查報告,從擊落航班的導彈的種類、俄羅斯一側邊境地區車隊移動的圖片以及車隊在烏克蘭境內的移動情況等,其團隊拼湊、證明了俄羅斯在事件當中扮演的角色(俄羅斯至今否認其參與)。
Olga解釋稱,OSINT調查工作往往耗時龐大。所有的地圖平台、各類搜尋引擎、社交媒體上的圖片影像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利用所有的資訊找到答案才是真正的難題。但Olga說,「當你掌握了一個非常微不足道的資訊,然後得以由此確定其方位」——這恰恰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情。
遇到沒有街景或是用戶上傳的圖像可以參考的情況,情報員只能根據照片中可能只有部分被呈現出來的建築去手繪平面或立體的地圖,分析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幾何關係。周邊的電線杆、電纜的角度,牆體、屋頂的樣式等等,任何資訊都可能成為確定建築所處區域的線索。
正式通過這種方式,Olga和她的同事曾經從一個被火箭擊中的房子外牆的照片,分析出同一街區屋頂以及周邊街道的大致樣子,並最終找到這個房子的地點。「這(感覺)幾乎像你中了一百萬大獎。」
在眾多的情報分析員的努力下,曾經最為隱秘、只屬於政府情報部門活動範疇的工作似乎也向大眾敞開了大門。大西洋理事會數字取證研究實驗室(Atlantic Council’s 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Lab)副主任的Lukas Andriukaitis稱,開源情報領域產生的信息常會被送到北約情報官員手中。他表示:
開源情報佔據了他們的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他們)不再需要一個巨大的間諜網絡,你猜這是為什麼?——免費的情報就在那。
從最初一小群有大量空餘時間可揮霍的互聯網愛好者,發展到龐大的志願者社群,乃至《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逐漸發展出初具規模的開源情報部門,OSINT似乎終於迎來飛速發展期。在被問到為什麼OSINT會吸引如此多人,Olga回答稱,它「讓人們理解,資訊是可以被驗證的,真相能夠被確認,而操縱、控制信息變得越來越困難。」
01影片:五分鐘回顧一年俄烏戰爭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各國立場如何?
根據聯合國大會的投票表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譴責俄羅斯吞併烏克蘭部份地區的舉動有143個國家、反對的有5個,棄權的有35個。
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方面的立場如何?
2023年2月21日,中國最高外交層級官員王毅抵達俄國莫斯科,表示有意擔任俄烏雙方的中立調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