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520前情勢緊繃 尋找兩岸「煞車皮」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在台灣,蔡英文即將於5月20日展開第二任總統任期,本應力求兩岸無波,「維穩」至上,但事與願違:無力阻止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為了美中對抗頻打台灣牌也就罷了,無法勸阻一向任性的「獨派」大老推動「制憲意向」公投也情有可原,就連黨內立委也來「添亂」,其中尤以民進黨籍立委蔡易餘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修正草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踩上「法理台獨」紅線,直接挑戰北京最令人捏一把冷汗。

所幸,這枚「炸彈」於5月15日在他表示「當一個小丑又何妨」,「唾面自乾」式的主動撤回修法提案後,拆除了引信。不過,會不會有下一個「未爆彈」,仍待觀察。

蔡易餘提案修法刪除「國家統一」,落得自行撤案「唾面自乾」。(facebook@蔡易餘)

民進黨立委提案欲刪除「因應國家統一前」文字者,蔡易餘不是第一個,上一個是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女兒蘇巧慧。不同的是,蘇巧慧的提案是被親民黨立法院黨團運用議事規則退回,之後不再提案的「自然消去法」,相比蔡易餘自承「小丑」,被譏「打假球」,主動撤案後「唾面自乾」,蘇巧慧搏得了媒體版面、獲得網絡聲量,不必「唾面自乾」外還能義正辭嚴要求泛藍說清楚「國家定位」,對她個人的政治前途大有幫助。

雖然民進黨立委以「避免誤解」大玩「正名」、「去一中」梗,或是把握課綱調整時提案以「深化本土意識」,博取媒體關注者所在多有,雖然「邊際效益」遞減,但過往卻少有提案挑戰「法理台獨」紅線者,蘇巧慧算是第一人,蔡易餘顯然有意「如法炮製」、「衝一波」。

林為洲斷言刪除「國家統一」修法一定「不了了之」。(多維新聞網)

不過,結果不如蔡易餘原先猜想,國民黨早早聲明「不當煞車皮」,甚至表態願當「助力」大開綠燈,甚至新黨主席郁慕明也深表贊同,加碼強調「紅綠直球對決」,「這一代就解決統、獨問題」,箇中「巧妙」之處,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說得明白,他說「以往國民黨總是擔心動亂而表示反對,卻讓民進黨大吃國民黨豆腐,結果都是不了了之,再回頭過來罵國民黨親中」,他還斷言,「民進黨一定不敢修」。從結果來看,國民黨這回總算「學乖了」,「自我放棄」的結果反而獲得網量聲量,也堪稱意外收穫。

國民黨聲明放棄充當「煞車皮」,除了主觀意願的「不為」,更多是客觀形勢的「不能」,因為國民黨在台灣立法院席次並不足以抵擋民進黨的恣意妄為,鬱慕明所謂「統、獨問題這一代解決」,其實就是過往兩岸政治人物各自克制,急欲避免的「民意對撞」、「兵兇戰危」最壞情況,應該嚴肅看待。

因為過往的國際秩序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已經不一樣,台灣更在美中大對抗格局下成了專家眼中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直言之,兩岸之間必須有「煞車皮」,近期聲言沒放棄「九二共識」的國民黨縱有意願,實際上力有未逮,換言之,若沒有人有足夠份量,且有意願擔起這個角色,「鐵口直斷」的就會是鬱慕明。

國民黨近期聲言沒放棄「九二共識」。(中央社)

回過頭來看蔡易餘「唾面自乾」的過程,表面上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出面「曉以大義」後決定撤案,但只要其他28位共同提案人、聯署人在立法院處理撤案的過程中表示異議,這個案子就可能會有不同結果,其中甚至還有上次在修憲提案被親民黨異議退回,義正辭嚴質疑泛藍政黨「國家定位」的蘇巧慧在內,結果卻無人表示異議。

換言之,這是民進黨的「共同決定」,「幕後黑手」是誰,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奉命行事的柯建銘不過是精心設計的「斷點」。

國民黨因現實問題無法擔任「煞車皮」實屬無奈,不過,民進黨讓蔡易餘「唾面自乾」拆除引信,也足證有「自煞」能力,卻已引起網絡「當前民意」種種質疑,日後若再出現幾個「蔡易餘們」,就算還能「自煞」,也難保不會變成「自殺」。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中央社)

唯今之計,奉勸民進黨內諸公爾後真心實意謀求台灣人民福祉,幕後的「那個人」,同理。前台灣副總統呂秀蓮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戰爭已到海峽中線…政治人物不要亂講話,不要再刺激中國大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