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擴編海巡署艦隊 海巡艦戰時可搭載導彈充「第二海軍」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台灣海岸巡防署6月2日上午揭幕海巡署史上最大的海巡艦「嘉義號」。此艦滿載排水量4,000噸,而若搭載武器後排水量最高可達4,600噸。
該艦平時巡護任務時,僅搭載機炮、水槍和恐嚇性火箭彈,一旦戰時,此型艦將充當「第二海軍」角色,直接裝上反艦導彈,進行作戰任務。
台船公司指出,未來起碼會有4艘基隆級海巡艦服役。

台灣海巡署,在前署長李仲威的「整軍」之下,一直朝向「第二海軍」的角色前進,根據台灣行政院海洋委員會的消息指出,目前加上4艘嘉義級海巡艦,海巡署目前一共有16艘同型艦,具有「平戰轉換」的功能,也就是說,和平時期使用不具殺傷力的驅離武器,戰時則轉變為軍艦,搭配雄風2型與雄風3型反艦導彈,進行攻擊任務。今年4月下水的雙船體型安平艦,也與台灣海軍共享艦體,可在戰時轉換為沱江級導彈巡邏艦。

台灣海巡署的安平艦,採用與台灣海軍沱江級導彈巡邏艦一樣的雙船體,具備高速巡邏攻擊的特性,在戰時可迅速裝上雄風反艦導彈進行海軍攻擊。(台灣海巡署提供)

根據海巡署的規劃,將在2018至2027年,籌建141艘海巡艦,迅速擴大整個海巡艦隊的實力,此造艦計劃遠較台灣海軍龐大,野心不小,可以算是台灣海上武力的另類挑戰。而4,000噸嘉義級海巡艦,當時還未列在造艦計劃中,而是考慮到近年來台灣海巡署的挑戰日益複雜,尤其南中國海局勢險惡,台灣扼守東沙島、太平島的戰備能量吃重,故才有大噸位的嘉義級海巡艦快速完工服役。

此外,台灣海巡署因為得到當道的重視,民進黨內關係良好,故編列預算不手軟,與台灣海軍瞻前顧後的態度不同,反而大膽提出各項建軍計劃,包括將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海巡署航空隊,目前都已經進入評估中,可望列入預算、迅速成軍。

台灣海巡署,已經計劃在2018年至2027年間,進行高達141艘新式海巡艦艇的造艦計劃,圖為2018年國防工業論壇中,由台美海商等團體提出的原始願景。(陳宗逸/多維新聞)

據指出,海巡署埋怨目前台灣警用、公務用航空機隊,都統一由行政院內政部空勤總隊統一管制,所謂的「國航空器一元化」政策多年不變,此仿效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的制度,無法應付海巡署必須在緊急時、迅速調派航空機臨空值勤的需求,而海巡署多年來並無自己的航空隊,除了依靠空勤總隊直升機擔負救難、反恐等任務外,其餘巡邏時間還是得租用台灣民間德安航空的德/日合制之BK117載客用直升機,進行沿岸巡邏工作,故專業的航空隊成立,對海巡署來說,刻不容緩。

台灣海巡署缺乏自己的航空隊,目前只能勉強運用台灣內政部空勤總隊直升機進行使用,未來可能會朝向自己建立航空隊的方向來進行。(台灣海巡署提供)

此外,除了旋翼機外,海巡署也迫切需要定翼機,進行遠距離、快速到達的偵巡與情報蒐集等任務,觀察日本海上保安廳、韓國海洋警察和中國大陸海警隊,都具有龐大的定翼機能量。日本海岸線長度為台灣的8倍,現役航空機就高達74架,其中定翼機就有27架,直升機48架,可見定翼機對於海岸巡防的重要。而比較海巡艦艇數量,日本海上保安廳高達454艘海巡艦艇,中國大陸海警隊雖然剛剛改革組織、新創單位,也還是擁有2艘萬噸級海巡艦,威力非凡。

台灣海巡署的建立,一開始即相當不健全,由於台灣海巡署是李登輝時代,為了執行裁軍,將隸屬於軍方、以往專事管制白色恐怖思想檢查的警備總部,直接移植至海巡署而來,既在賬面上完成了裁軍的目標,也在實際上成立了台灣所缺乏的海巡署,一舉兩得。但因為當年主導海巡署者,皆為白色恐怖時代的思想檢查軍官,對海洋法、洋務任務以及巡邏、救難、反恐等先進的技巧相當缺乏,故台灣海巡署曾經是幾乎毫無效能、只能擺譜的單位。

如今台灣面對日趨複雜的海洋局勢,台海、南海的情勢不明且危險,故不具備軍方角色的海巡署,其在第一線面對危機的機會,將比台灣海軍的機會來得多,尤其近日中方與台灣海巡署之間的衝突日益升高,蔡英文政府迅速加強海巡署角色,編列鉅額預算給予使用,也有其不得不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