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第五個現代化」 台灣面臨挑戰

撰文:陳舜協
出版:更新:

習近平於2013年11月在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總目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又稱「第五個現代化」)後,近年來在各個層面的「治理能力」獲得提升,可見的未來,北京不但不會崩潰,而且可能更強大,換言之,台灣面臨的挑戰將更為嚴峻。

參加論壇學者專家,後排視屏為《多維TW》總策劃于品海(自香港視訊參與),主持人政大東亞所榮譽教授邱坤玄(右三)、主講人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右二)、與談人成大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右一)、中研院政研所研究員蔡文軒、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系副教授張執中(左二)及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吳啟訥(左三)。(多維新聞)

《多維TW》為協助讀者了解中共「第五個現代化」的內涵及其對台灣將造成何種挑戰,特與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共第五個現代化的台灣挑戰」論壇,邀請政治大學東亞所榮譽教授邱坤玄擔任引言人暨主持人,《多維TW》總策劃于品海與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擔任主講人,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蔡文軒、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系副教授張執中、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及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吳啟訥擔任與談人,於當地時間10月16日下午在台大次震宇宙館國際會議中心共同探討台灣的挑戰從何而來。

《多維TW》月刊總策劃于品海自香港以視訊方式參與論壇,並擔任主講人。(陳卓邦/多維新聞)

于品海表示,中共「第五個現代化」會對台灣形成挑戰,有一個「第五個現代化」有助於提升大陸的實力的假設前提,如果大陸的實力因此超過美國,台灣就應該要重視。

于品海指出,「第五個現代化」的總目標是「深化改革」,核心是「治理能力」,過往多數人認為北京與西方世界的競爭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競爭,或是專制與民主的競爭,但他認為「治理能力」才是真正的競爭,習近平在大陸湖北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曾說, 疫情的防控是很大的「治理考驗」,就提供很好的說明。對中共來說,什麼是「治理」?就是組織社會、治理社會、能不能讓人民過好生活,這中間包括民主、發展與經濟自由。

對台灣來講關鍵是什麼?于品海說,「實力」是一個重要對比,大陸的目的是強國之路,在過去幾十年有很大成就,他們希望再往上走一段路。對台灣挑戰有三方面,第一是團結的挑戰,台灣的政治就是不團結,跟民主沒關係,跟選舉有關。第二是經濟的挑戰,因為當台灣注意的是政黨輪替而不是經濟增長、生活提升的話,那要問政黨輪替是否有助於台灣經濟生活的提升。第三就是戰略的挑戰,如果兩岸間在其他方面不能做得好會不會發生武裝衝突?甚至是中美的武裝衝突。有些聲音說美國會支持台灣,但這究竟對台灣有甚麼幫助?是對台灣武器的支持?這些都應該去考慮。

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擔任主講人。(陳卓邦/多維新聞)

石之瑜則從「儒家」的角度切入,指出儒家認為「治理」是體系的建立,也就是把人,變成人與自然間的管理、擷取,這就是為何治理的概念是從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下提出來的,也就是要建立規則,提高生產性。但這就不是我們傳統社會中,所習慣的概念。

石之瑜表示,儒家講的「治」是治亂興衰的「治」,治理用英文可能可以譯成governance,但治亂興衰的治不好譯,可以勉強譯成governability,也就是政府安排個人的角色,讓大家不因性別、膚色而無法相處,如鄧小平說的「黑貓白貓」說及「摸着石頭過河」等,過往中共的政策施行,往往是中央有一個意象,但地方要思考如何達成中央的交代,包括如何扶貧、搞基層民主、落實「一胎化」,總之,「行得通就行」。

石之瑜說,出自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治理」,需要governmentality,社會上的人必須先相信這套規則,才有用。過去「九二共識」可以運作,是因為兩岸都覺得「說得通就好」,人民也相信這一套而展現積極性,是屬於儒家特色的「治」。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為了破壞兩岸的「治」,所以必須採取「亂」的途徑,以governability往governance的路阻絕,利用外部局勢的發展將台灣社會的所有層面都包進「安全性」檢視,使得「反中」成為「政治正確」,以利台灣往「獨」的方向發展,但與大陸「促統」方向相背,因此北京也需要以governability,建立「規則」、「規範」來制止「亂」。

石之瑜表示,現況是蔡英文與習近平的作法都受到兩岸各自民意支持,兩岸走上不同的治理方向,這是北京的挑戰,也是台灣的挑戰。

蔡文軒則認為,大陸因為其政治體制可以「集中能力辦大事」,展現民主制度不能及的「效率」,張執中則說,目前看來,大陸的團結與方向性,相比於台灣是更穩定的結構體,這是台灣最大的挑戰。不過,蔡、張兩人都認為,北京的問題在於其施政很大方面決定於「領導人」,張執中更說「習近平本人就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風險」。

王宏仁則說台灣的發展應仍屬於「後殖民」,知識體系應是屬開放、多元的,但目前的政治認同反而是封閉的、無法容忍「政治不正確」是台灣最大挑戰;吳啟訥說中共從「共同血緣」出發,倡議的「一國兩制」其實可以容忍「不同制度」並存,只要求「形式上的統一」,但當下台灣,乃至於香港有許多人卻都更加強調基於「共同歷史記憶與價值理念」的「現代國族」,而且各自停不下來,「過去的寬鬆可能一去不復返了」,這是兩岸的挑戰。(完整精彩內容請詳閲10月29日出刊之《多維TW》第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