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改戰區 軍改後的解放軍能否「一擊斃敵」?

撰文:塗柏鏗
出版:更新:

從2020年11月25日習近平於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再度強調實戰實訓、聯戰聯訓、加強頂層設計的強軍目標,再加上翌日中國國防部宣布解放軍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及解釋《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的突破,都在在顯示解放軍推行大刀闊斧的軍改之後,對於「戰區主戰」與聯合作戰的推進又更上一層樓,解放軍的轉型亦隨之上升至全新的層次。

中國的軍改自2015年底推行至今,依舊有許多人不明白將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與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意義是什麼。簡而言之,習近平主導的軍改有其變與不變。變的是,昔日中國工農紅軍與解放軍所創立過的各種軍區,無論數額與轄區範圍如何增減,基本擔負的戰備與建軍任務都沒有太大差異,即便是鄧小平主持的百萬大裁軍,令軍隊多了經商籌財的任務,但軍區的性質仍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動。直到習近平上任後,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與聯合作戰的思維,這才徹底變革了中國軍事的頂層設計,令解放軍漸漸放棄大陸軍主義,更得以學習適應現代化戰爭的形勢考驗。

自從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之後,解放軍便不斷朝聯合作戰的目標推進。此圖為2019年1月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編隊起飛演練。(新華社)

不變的是,解放軍自創建迄今,強調的使命始終是要能打勝仗,以及由黨指揮槍而非槍指揮黨。毛澤東說過「你們越多打勝仗,我們談判就越主動」,敏鋭地提出軍事服從於政治、勝仗有益於政治的關聯,因此凱旋奏捷必須是解放軍的必備能力。而鄧小平於1980年也提出「要搞合成軍的作戰訓練」,呼籲得讓各兵種鍛鍊協同作戰的能力以提高實戰水平,1981年解放軍遂展開第一次依現代戰爭要求的諸兵種合成演習。1985年推行百萬大裁軍後,鄧小平又叮囑解放軍「現在改變了,講質量,講真正的戰鬥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頂用的」,1987年中共中央軍委又指示訓練得以合同戰術訓練為主,這都是現代化聯合作戰的蒿矢。

雖然1955年解放軍曾於一江山島戰役中首度實施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但在那之後再無此等規模的聯合實戰。何況聯合作戰乃先進國家的軍事趨勢,故鄧小平的囑咐可謂抓緊了時代潮流。也因此,習近平主張「能打仗、打勝仗」與聯合作戰的精兵策略,其實仍是沿襲了毛、鄧以降的求勝傳統,且對聯合作戰的錘煉也非始自鄧小平,這正是習近平軍改的不變之處。此外,無論是毛澤東聲明「槍桿子出政權」、或鄧小平調整軍隊領導班子,都是為了抓緊「黨指揮槍」的要旨,故習近平將原本的四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制改為中央軍委的七部廳、三委員會、五直屬機構等十五個職能部門,都是強化中央軍委主席對解放軍的領導權力,同時也有益於革除軍隊腐敗、以及清除郭伯雄、徐才厚等派系遺毒的弊病,俱是中共抓牢軍權的表現,絕非部分陰謀家所揣測般,純是為了人事鬥爭。

鄧小平雖主持百萬大裁軍,但也強調解放軍必須朝多兵種合同作戰的方向訓練,以鍛鍊實戰水平。(Getty)

或許會有人質疑:既然自鄧小平以來,中國就觀察到現代化戰爭的面貌已有別於二戰,那為何遲至習近平才施展翻天覆地的大變革?那是因為從前中國的經濟規模、生產技術與武器水平根本達不到徹底軍改的需求。在經歷1960年中蘇交惡、十年文化大革命等一連串的風波後,中國經貿與社會遭到極大的破壞,縱使有識之士仍舊牢記研究「兩彈一星」與尖端武器的緊迫性,但中國的整體水平仍未有根本性的質變。端舉1974年西沙海戰為例,解放軍居然是靠幾艘獵潛艇、掃雷艦與民兵協力,在毫無空中支持的劣勢下硬是將擁有美援軍艦和戰機的南越海軍給擊敗,收復了全部西沙群島。

儘管解放軍明知此舉過於冒險,但彼時的現役戰機沒一款派得上用場,負責對地攻擊的強-5強擊機航程過短、主力戰機殲-6亦飛不到南海,而航程足夠覆蓋南海的轟-5又過於老舊,故只能靠海軍獨立硬扛。且教人意料不到的是,直到解放軍登陸西沙群島好幾小時後,海軍航空兵的飛機才姍姍來遲地出現在海島上空。如此落後的軍備與信息鏈,直至1988年赤瓜礁海戰時仍沒有根本性地改善。而解放軍鑑此教訓,不得不投入研製「飛豹」殲轟-7戰機,但又因財政困難而只能撥出有限經費,全賴研發人員與部門的刻苦才戮力完成,於1994年正式列裝,就此彌補解放軍遠程對海對地打擊能力的不足。

從這可知,若無先進的武器,聯合作戰要從何講究起?若無發達的經濟,又要如何開發或採購新型武器以適應千變萬化的戰爭形勢?因此唯有等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效愈來愈大時,生產力與技術方可獲得最大的解放與升級,軍事硬件也才能獲得相應的革新,而軍事思想與制度亦才可徹底檢討與改變。所以習近平推出如此宏大的軍改,除了應對日趨嚴苛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摩擦之外,亦有中國的繁榮已臻至前所未有新高度的客觀因素使然,交通路網已四通八達,人民也富足到能擔負起「軍民融合」的後援責任,還有隱身戰機、無人機等新武器的現世,以及智能作戰和信息化模式的興起,這時才符合發起軍改的物質與思維門檻。

若無經濟的發達與武器的升級,解放軍的制度與作戰思想也無從變革。此圖為2018年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部隊官兵演練導彈發射。(新華社)

至於軍區改動為戰區之後,解放軍是否就此脱胎換骨,革除瑣細行政宂務、專心致志於作戰擘劃?是否就此改變陸軍本位主義、嫻熟各兵種聯合作戰的精髓?坦白說,驗證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打一場實戰,否則吾等的揣測都只是紙上談兵。但由於中國奉行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不似英美能依靠出兵海外試驗最新的裝備與戰術,故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實戰歷練最少的大國,客觀上這並不利於礪劍。不過這不代表解放軍只是隻紙老虎,因為習近平總強調訓練與實戰一體化,因此外界仍能就各戰區的軍演與活動信息,略窺軍改後的解放軍戰力究竟幾何。

依據當前情勢,負責應對釣魚島、東海與台灣問題的東部戰區乃衡量解放軍的重點區域,還有掌管南海的南部戰區與抵禦印度滲透的西部戰區,亦是值得考察的對象。以東部戰區來說,近年兩岸關係緊張,東部戰區組織過多次繞台與台海巡航,以及海空兵力聯合演練,空軍與海軍的各型戰機、預警機、艦艇均為此有所錘煉,因此該戰區的實戰化程度與聯合作戰經驗最為豐富。至於南部戰區,亦為了因應「維護航行自由」的美軍艦機,海、空、火箭軍的協調與聯合軍演規模和次數也有所增加,同時在陸上也有過陸空聯合軍演的行動,故其戰力也不可小覷。此外,解放軍於今年8月底同時於黃海、渤海與南海展開軍演,又於9月同時動員東部與南部戰區的海空軍巡弋台海,這都顯見解放軍的多兵種、跨戰區的聯合作戰能力日愈熟練。

誠然,解放軍的聯合作戰能力必定還比不上戰果豐碩的美國,解放軍將領的作戰思維也並非一朝一夕便可換代升級,但這未必表示解放軍對陣美軍等外國時將屈居下風。另一方面來說,軍事服務於政治,以實戰化為目標將解放軍淬礪到能一擊斃敵的驃悍,都是為了爭取中國求取發展的更好外在環境與捍衛領土主權,絕非為了滅人國、擄人君。因此即便中國國防部頃日坦承當前解放軍只實施基本機械化,而聯合作戰所需的體制與力量編成改革也是基本完成而已,顯示欲達成真正聯合作戰的目標,仍有待時日。但這樣的規模,已有足夠威懾。

部分國家與地區對中國的軍事存在與轉型總懷有成見,甚至認定「戰區」之名就是種威脅,呼籲中國不該這樣引起外國的不快。然而任何一個國家均有權力自主決定如何整軍經武、如何保衛自身領土,只要未侵犯他國,這本就是國家主權的合法展示,故豈能以雙重標準打量中國軍改?再說,當今多邊機制與聯合國權威不斷遭到美國等少數國家侵蝕,軍備競賽隱然有再起之勢,故中國實施軍改以應付複雜的安全情勢,亦屬無可厚非。最重要的是,只要不存絲毫動搖中國發展權益、中國體制與領土的意圖,那麼域外國家與勢力又何須憂懼解放軍的壯大?《左傳》有言「止戈為武」,中國強軍是為了嚇阻敵對勢力以消弭戰禍於無形,就根本目的來說是為了保障和平。因此若能理解中國文化的這份深意,自然不會懷著有色眼光打量中國軍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