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紀念武漢醫生李文亮:請善待每個「吹哨人」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2020年的魔幻現實令世界認識到有一種叫作SARS-CoV-2的新冠病毒存在,也在認識這種病毒與其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遭受極大的全球衛生危機。當疫情一週年,中國國內已有效控制住形勢並推動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上市之際,網絡上最熱的話題之一卻是「紀念李文亮」。

中國網民對李文亮的推崇已經將其陷入神化與矮化的爭議中,這背後其實是對官方態度的分野。(Reuters)

一年前的12月30日,李文亮在得知有「不明肺炎」的存在並在官方「隱而不發」之前將這一消息小範圍傳播而受到當地執法部門的訓誡,並被戴上「造謠者」的帽子。至今,李文亮早已被官方平反,但中國民間對李文亮的呼聲伴隨着有關疫情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被重新發酵。除了流傳最廣的「吹哨人」稱號,有人將其視為抗疫英雄,有人將李文亮打造成挑戰官方不公的鬥士,甚至有聲音試圖借李文亮為最近的「張展案」賦予同樣的色彩。

無疑,網民對李文亮的紀念是對他在疫情初期冒險提醒的敬重,坦誠講,當這種褒獎與擁戴已經開始超出對其個人的客觀評價時,紀念李文亮的另一面難道不也是對官方不滿的另一種表達?

這次疫情的大規模爆發的確令官方有所反思,這種反思甚至是制度層面的,例如中共最高領導者屢次就這次疫情強調,這是對中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考驗。2020年2月,中國人大立法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抗疫期間,中國官媒紛紛報道要給醫護人員更多尊重與利益傾斜;疫情之後的官員任命上,中共更加考量官員的專業性……隨着防疫與各項秩序的恢復,有理由相信中國官方的反思將實施到更多的層面,但是,躲避質疑的反思會帶來全面的改進嗎?

當下一場公共危機到來時,或許中國有了更迅速的反應,有了更專業的應對,有了更健全的處理機制,但是當再有「李文亮吹哨」,能保證不再有被約談、管控的可能嗎?事實上,中國政府早在2019年就提出建立「吹哨人」、內部舉報人等制度,並附有保護「吹哨人」的措施,但李文亮等8名醫生不照樣遭到訓誡封口嗎?

中國官方的抗疫成績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但這不是對抗疫評價的全部態度。(AP)

中國官方在應對新冠疫情上的強勁有力的確展示了一個強勢政權的優勢,也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肯定。但對抗疫成果的肯定不代表對疫情處理沒有非議。李文亮事件的高舉輕放以及疫情初期的隱瞞疑雲始終沒有得到官方的正面回應。縱然可以從一系列的變化中看到中國官方反思的痕迹,但內部的、單方面的反思不僅是對公眾的不尊重,也無益於矛盾的消解。

武漢封城76天,中國各省市處於強制性的隔離狀態,中國全國上下陷入停滯積極配合官方的防疫,當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共同面對這場公共衛生危機時,無論是獎賞還是反思都應該是雙方共振的。但有些事被忽略了,或是有意淡化了,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一種消費李文亮的境地。如此,只會加大官方與公眾的裂痕。而真正的紀念絕不是像這樣陷入神化與矮化的爭議,而解決這一切的,唯有還原真實才能令一切虛假與粉飾消褪。

如今,疫情高潮漸漸消退,社會似乎也從恐慌中平靜下來,但是我們敢擔保,從此再也不需要「李文亮」式人物嗎?或者說,即便有「李文亮」式人物出現,他們會得到善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