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新冠肺炎爆發近一年 回顧中國抗疫歷程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2020年是中國悲喜交集的一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下,民眾一度生活在不安與悲傷之中。疫情漸見緩和後,南方地區又迎來嚴重洪災,逾200人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最終於年底傳來一些好消息:中國研製的新冠疫苗進展順利,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中國首次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2020年也是兩岸關係愈發緊張的一年,大陸方面的「武統」聲浪高漲,台灣則利用中國大陸與美國、歐洲、印度等國之間的較量,不斷加強對國際事務的參與。《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0年中國大事回顧與展望」系列報道,帶你回看過去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關注,尋找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並分析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
本文為系列報道第一篇,也是回顧新冠肺炎內地疫情系列首篇。

圖輯|中國抗疫歷程五個階段:

+4

回顧這場「全民戰疫」,官方於今年6月曾發布白皮書,將中國上半年的抗疫歷程分成「迅即應對突發疫情」、「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本土新增病例數逐步下降至個位數」、「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五個階段。若要從這次抗疫過程中吸取經驗,或許可以總結為預警疫情對抗疫症戰勝病毒(疫苗研製)三大方面。

一、疫情預警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向武漢市江漢區疾控中心報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1月3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共發現44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發現明顯「人傳人」證據。

1月6日至10日,武漢市召開兩會。

1月10日,全國春運正式啟動。

1月11日至17日,湖北省召開兩會。

1月18日,武漢江岸區百步亭社區舉辦「萬家宴」活動。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首次透露病毒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等信息。全國確診病例數增至291宗。

1月24日,網絡直報系統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動態監測功能」上線。

2003年沙士(SARS)疫情後,中央政府以重金打造「中國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監測各類傳染性疾病。然而,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這套網絡直報系統似乎未能預期目標,也未能將疫情扼殺在大規模爆發之前。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曾透露,要到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新冠肺炎作為乙類傳染病並按甲類傳染病管理後,才在網絡直報系統中上報病例。

2020年1月28日,中國疾控中心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分布系統」,為公眾及時了解疫情進展和周邊疫情提供幫助。(網頁截圖)

此外,武漢市衛健委的前期通報宣稱「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該病可防可控」、「密切接觸者中沒有發現相關病例」,令武漢市乃至湖北省早期缺乏警惕、疏於防護。當時春運已經啟動,離開武漢的人早已成倍於平時。疾控中心後來的研究顯示,截至1月20日,全國實際上至少已有6174名患者發病(這是回顧性病例,他們的發病時間在1月20日之前,後被確診)。

不可否認,疾控部門在各環節的努力和後期抗疫取得的成效,但這次疫情預警存在諸多欠缺,也是不爭的事實。正如新冠疫情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醫生指出,中國錯過了早期預警的窗口,從而導致啟動全國疫情防控時,需要花費數以千倍的代價和資源。

也因此,國家主席習近平於6月2日指示,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在此之前的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吿時也提及,要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

習近平指示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新華社)

9月9日,國家衛健委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國家級和省級傳染病多渠道監測預警一體化平台建設。9月25日,北京市通過《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醫療衛生人員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線索,情況緊急時可以越級報告。深圳市也於8月通過了相關條例,擴大「疫情監測網」,要求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都要成為監測哨點單位。

可以預想,傳染病對民眾健康的威脅仍將存在。17年前沙士疫情過後,內地政府也推出了許多防疫新規和新對策,然而今天在預警新冠肺炎上卻仍未如理想。若在這方面反思,如何避免信息傳遞失誤失靈,或許同樣值得關注,畢竟在作出正確決策行動時,準確真實的信息是基礎和前提。

今年上半年,就有人開玩笑稱:「2020年太不尋常,我們什麼都沒多做,光見證歷史了。」新冠肺炎疫情給內地民眾帶來哪些「第一次」?點擊以下圖片觀看:

二、抗疫措施

1月23日,湖北武漢、黃岡、鄂州等多市陸續宣布「封城」,限制公共交通出入。

1月24日起,從各地和軍隊調集國家醫療隊、醫務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支援湖北省和武漢市。

1月25日,火神山醫院動工,九日後完工。

1月26日,雷神山醫院動工,十二日後完工。

1月26日,國務院宣布各地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推遲春季學期開學。

1月27日,中央指導組進駐武漢市,加強對一線疫情防控的指導督導。

1月31日至2月12日,湖北以外全國多地實施不同級別的「封閉式管理」。村莊、屋苑、單位僅保留一個出入口,每戶出入的次數受到限制,有些地方禁止夜間出入,極端情況下全天禁止出入。

2月3日,武漢市啟動建設方艙醫院,16間方艙醫院累計收治逾1.2萬人。

2月8日,國家衛健委介紹,以「一省包一市」方式派出援鄂醫療隊支援湖北省救治工作。

3月26日,中國民航局發布「五個一」政策,大幅削減國際航班。

3月28日,中國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

5月14日至6月1日,武漢實行全民核酸檢測篩查。

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6月13日,北京出現一定規模本土感染病例,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

7月至11月,全國多地陸續在進口冷凍食品及其外包裝檢驗出新冠病毒,相關產品被封存、退貨或銷毀,暫停部分涉事企業產品進口中國。

11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對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

對於武漢「封城」一事,世界衛生組(WHO)織雖然聲稱這超出了它自己的指導方針,但讚揚了這一舉措,稱其是「公共衛生史上前所未有的」。依靠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中國有效降低確診數字。官方則稱「封城」的決定堅決果斷,也是中國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一招。內地專家指,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病毒,同時減少了6萬人死亡。

全民檢測則是另一項「中國經驗」,在社區基層組織下,武漢近990萬人分屋苑、分樓幢、分時段有序接受採樣,體現出強大的動員能力。當局認為,投入逾9億元換來了復工復產,經濟效益遠比投入要划算。其他「中國經驗」還包括建設方艙醫院,分隔輕症病人,緊急擴增醫療資源等。

也因此,在內地的抗疫重心轉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後,雖然部分地區爆發零星疫情,但均在早期得到控制,未似第一波疫情那樣失控蔓延。如4月的黑龍江綏芬河、5月的吉林舒蘭、6月份北京市的新發地市場、7月新疆烏魯木齊市與遼寧省大連市等。直至9月7日,內地本土個案清零。10月,山東青島及新疆喀什再次出現本土病例,11月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及內蒙古滿洲里,以及12月四川成都、黑龍江牡丹江也再度出現本土個案。

雖然內地本土疫情早已緩和,惟全球疫情仍然嚴峻。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污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集裝箱,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此外,安徽來安縣12月15日也發現一批國產雞腿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

也就是說,目前疫情傳播已呈現「物傳人」和「人傳人」並存的特徵,食品或外包裝經過冷鏈運輸,可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從而引起接觸傳播,引爆新的新冠疫情。正如多位醫學界專家預估,在實施普遍疫苗接種前,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國多個城市將繼續出現零星本土疫情。而上述提到的多個中國特色抗疫措施,仍會是政府精準防控的選擇。

圖輯|16張圖回顧武漢疫情的重要時刻和感動瞬間(點圖放大):

+11

三、疫苗研製

1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中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

3月17日,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表示,中國正按照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種技術路線緊急研製新冠疫苗。

7月22日,中國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

9月13日,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建議內地分層分階段接種疫苗。

9月25日,科技部透露,中國4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簽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9月-11月,浙江嘉興、義烏、紹興等地向重點保障對象緊急接種科興疫苗,接近1百萬人次接種。

12月10日,國藥集團啟動疫苗配送的全國物流演練工作。

目前全球病例仍在攀升,部分曾經受控的地區面臨疫情反彈。在大部分醫學家、生物學家看來,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疫苗。然而,有效疫苗研發並非易事。一款好的疫苗需要滿足「安全、有效、質量可控」三個條件,也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長時間研發。再加上新冠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研發達到量產標準的成熟疫苗難度大。

踏入12月,英美等西方國家陸續批准使用輝瑞新冠肺炎疫苗,中國國藥新冠疫苗亦開始獲得阿聯酋、巴林、埃及等中東國家使用。至於國內早於7月就啟動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目的是在醫務人員、防疫人員、邊檢人員以及保障城市基本運行人員等特殊人群中,先建立起免疫屏障。

圖輯|中國的三款疫苗已經在9月公開亮相:

+3

據悉,中國緊急使用的包括國藥集團研發的2款滅活疫苗,以及科興生物的1款滅活疫苗。其中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國藥至今已在近百萬人身上接種疫苗,未有接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

國家衛健委此前介紹,預計今年年底中國疫苗的產能能達到6.1億劑,明年的產能會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擴大。不過,截至12月15日,中國疫苗均未公開第3期疫苗試驗臨床階段性數據,內地何時大範圍接種亦未有時間表。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則於12月2日在北京調研時提及,要研究制定疫苗上市後的接種分配方案,明確人群範圍、接種順序和時間考慮,提前組織疾控機構和基層接種單位的人員培訓。

而根據鍾南山院士的觀點,以往要找到可供大範圍使用的好疫苗至少需時5至6年,目前來看新冠疫苗起碼需要2至3年。張文宏則認為,中國的疫情控制最好,近期的疫苗接種壓力不大,但中國疫情的最終控制取決於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因此,中國正致力於幫助國際上非疫苗生產國逐漸建立疫苗支持下的群體免疫。

圖輯|12張圖回顧內地疫情的焦點人物(點圖放大):

+7

回顧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發生不少爭議事件,內地輿論在這段時期呈現哪些特點?受疫情影響,民眾生活也出現了不少變化,疫情改變了大家哪些生活習慣?這些內容都將在後續的年終回顧系列報道探討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