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武漢・七|港商胡越高:對比武漢防疫 香港的癥結在於意識

撰文:吳婷 鄧峰
出版:更新:

胡越高先生是一位在武漢投資多年的港商。他出生於浙江紹興,1980年來到香港,成為從事賽馬業的企業家。1997回歸後,他積極推動賽馬業在內地的復歸,最終選擇落地武漢,建立了東方馬城國際賽馬場。
2020年12月11日,我們在武漢專訪胡越高先生,他分享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從香港去往深圳隔離的經歷,談到了自己對於香港和武漢防疫的分析比較,認為香港和內地對彼此都存在誤解。

與胡越高先生之訪談將分為上下篇刊布,此為上篇,皆屬於《香港01》【重返武漢】15篇系列。

01:我們聽說你是4月份從香港過關到武漢?武漢疫情巔峰,也即1月至4月期間,你都是在香港嗎?

胡越高:我1月20日就回了香港,當時武漢還沒有封城,還不知道疫情會那麼嚴重。結果剛回到香港幾日就聽說武漢封城,然後在香港一直待到4月7日,去深圳隔離14天後回到武漢。當時看到武漢即將解封便想回到內地,應該算是比較早到深圳隔離的港人。

當時很少有人願意似我這樣隔離14日,現在回到內地隔離的人僅通關就需排隊好幾個小時。一天幾千人過來,很擁擠。我那個時候人很少,一天估計一兩百人。現在看來,我那個時候到深圳隔離是明智的選擇。

01:這可能是因為最近香港疫情又反彈了,許多在香港的人不想再被動等待了。

胡越高:對,相對來說,香港政府無法讓市民配合防疫措施,而內地人還是比較配合政府的防疫規定,疫情能很快控制。你看武漢剛開始疫情那麼嚴重,但現在武漢反而變成非常安全的地方。

2020年12月31日,在曾經的疫情震中武漢,市民聚集慶賀新年。(Reuters)

01:你當時隔離的經歷,方便講一講嗎?這也是比較獨特的經歷。

胡越高: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隔離。當時從香港回到內地,經歷一道道檢測,等待一道又一道的環節,到酒店後又全身消毒。我的感覺是內地做得蠻嚴謹,重視每一道環節,一環扣一環,做得很到位。

01:那隔離時,你是怎麼工作?有何感觸?

胡越高:工作沒怎麼受影響,每天基本上電話會議或視頻會議,漸漸把網上辦公養成了習慣。當時在隔離,沒有了應酬,有時間思考很多商業問題,譬如在疫情衝擊下,我們這個行業如何發展,能否適應未來,項目人才還會否再來武漢。

01:就實際來說,從疫情爆發到今天,你的企業受到的衝擊大嗎?

胡越高: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影響大與小的區別。當時我想的是賽事活動還能否舉行,那些被影響的合作伙伴,譬如馬主們,能否堅持住。到了武漢後,整個感覺又變了,武漢沒有想象中那麼緊張,政府的舉措很有力。拋開政治爭議不說,深圳的措施遠比香港有力,武漢的措施又比深圳更嚴格,有很多檢查。一道道程序弄下來,雖然很麻煩,但我心裏感覺安全了,最怕是沒人管。

我們的賽馬也是一樣的,恢復的速度比想象中快。政府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特事特辦,再加上我們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在10月1日便已恢復開賽。當時馬圈比任何一次的開賽都要興奮,因為經歷這麼大一場災難後又重生了。

當時我們考慮防疫,限人數3,000人,基本坐滿,最後很平安,政府也開心,馬主也開心,馬圈也很震撼。最近我們又和湖北省、武漢市的慈善機構合作,舉辦了一個「慈善賽馬節」,去感謝疫情期間支持和幫助武漢的方方面面的人。

01:你怎麼比較香港和武漢防疫?

胡越高:我先講武漢防疫,因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來得很突然,開始時候武漢的應對有點手忙腳亂,這其實可以理解,後續武漢能及時推出很多舉措同保障,組織市民共同參與,做得非常好。我和很多政府官員溝通,他們真的有非常強的防疫意識,執行力非常到位。民眾大多也很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

香港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港府很難採取有力的防疫措施,並且執行下去比較難,許多人也不怎麼配合。香港社會自由慣了,沒有當時武漢那種上下一心,像打仗那樣防疫的氛圍。香港醫療條件絕對不比武漢差,人的素養和受教育水平也不比武漢低,歸根結柢是意識問題。

其實不單是防疫,內地發展慾望很強烈,幾乎每個人細胞裏面都有發展意識,城市在不斷進步,不斷追趕。相較之下,你從香港人身上不太能感覺到他們有發展的緊迫感,還是有種高於內地的優越感,卻不知正在不同層面逐漸被內地反超。

《香港01》【重返武漢】系列共由15篇組成,本文為第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