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年輕人加班猝死 996工作制「以命換錢」仍是「福報」?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電商巨頭「拼多多」早前一名22歲員工工作至凌晨後,在回家路上突然暈厥倒地,隨後證實猝死,公司事後一度稱是「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惹來猛烈批評。無獨有偶,不久拼多多再證實一名男開發工程師在湖南長沙跳樓自殺身亡。
風波不斷下,輿論再度對不健康的加班文化投以關注,尤其是對甚具代表性的「996工作制」的討論。

然而,批評有關企業「離地」、「無情」甚至「冷血」很容易,但與其說996是諸多科企的工時制度,倒不如說它是一種工作文化,雖然被指畸形,但本質上卻是中國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另一個折影,在此時代背景下,探討造成其歷久不衰的背後原因,比起單純的批判更為複雜。

馬雲: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所謂996工時制,即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一周工作6天,尤其存在於一線城市中的一些高薪資、高競爭、發展快的科技企業。前年4月,已經宣布交棒卸任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一場內部交流會上就996表態,直言「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如果你不熱愛,哪怕8個小時你都嫌很長,如果你熱愛,其實12個小時不算太長」等,引起爭議。

然而縱使網絡輿論一面倒地批判、抱怨,卻改不了仍有大量年輕人願意以青春換金錢的現象,那些加班文化最盛的企業,例如華為、阿里等,恰恰許多人擠破頭皮也想進入。

如果假設接受這種文化的員工對其弊端並不知情,那顯然是脫離現實,關鍵在於,與上一世代經歷不同的是,改革開放成果報捷連連下,社會卻面臨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社會流動性亦逐漸減緩,概括可稱之為「內捲化」。

在此「新常態」之下,一方面這導致了年輕一代近年流行「逃離北上廣」說法,甚至崇尚「佛系」生活。可是「新常態」還有一方面,上一輩的中產想像仍然主宰大部份打工仔的工作目標,置業成家生兒育女仍是通行的社會期望,而對「沒父幹」的大多數人而言,擺脫「窮忙」就少不了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變相要投身於996風氣之中。由此,「向錢看」就幾乎成了打工仔想在同質的激烈競爭當中脫穎而出、擺脫「窮忙」的先決條件。

置業等議題仍是通行的社會期望,「向錢看」幾乎成了打工仔想在同質的激烈競爭當中脫穎而出、擺脫「窮忙」的先決條件。(網上圖片)

打工仔們心態矛盾「身體很誠實」

在佛系生活和996風氣兩個極端之間,對於管理者們自詡個人成功經驗,以「為你好」心態設下工時要求,打工仔們或者會不以為然,更會批評其脫節離地,不過自相矛盾的是,許多員工還是「身體很誠實」,努力加班工作,希望能實現對金錢、經驗與社會預期的滿足感。

其實基於996工作制本身的違法性,僱員通常只要能夠證明加班事實的存在,便可以依法提出訴求,要求公司依法支付加班費用,舉證的主動權從來落在員工身上。

996工作制度在內地程式員行業也特別盛行。(資料圖片)

弔詭之處於此再次出現,法律上有可議之處,職場上卻是理所當然的現象,員工為了完成關乎年終獎和晉升的績效考核,主動或被動地尋求自願加班。表面上看來,企業好像佔了便宜,但單純的加班計酬有時是得不償失,意味着個別能力弱、工作時間長的人拿到的錢反而更多,故此企業也樂於更進一步,見到集體加班形成一種制度,致使不分能力高低都一律加班,從而令企業利益最大化。

然而如此一來,在同儕壓力和社會期望壓力下, 996風氣可能變為「為做而做」的行禮如儀,員工的創新能力和工作士氣逐漸被消磨,失去尋求破格的原動力,因此對於以腦力勞動者為主的科企其實也未必有利,反有可能弄巧成拙,形成雙輸。

須確保996是自願與高回報

無疑,確有企業在沒有提供完善員工權益保障,未有兌現足夠報酬、發展機遇的條件下,卻假汝996作為一種常態化的工作文化之名,強制要求員工加班的情況,把其變為一種壓榨,令或許有能力但不認可這種文化的人被排擠於外,也令「福報」一說變得自欺欺人。

當然,近期不乏有從來對996心不甘情不願的打工仔不滿,並願意轉化為行動的例子。如上海有應屆畢業生拒絕無意義的加班後,被申通快遞告知因試用期不合格而辭退,繼而訴諸法律。但是,在上述「內捲化」的大時代背景加持下,純粹將996視之為一種制度,寄望所有人能主動作出制衡,未免將問題過於簡化,「不為也,非不能也」才是更為貼近現實的寫照。

因此,縱然坊間有百般理由為996貼上畸形文化的標籤,然而反思其利弊同時,卻不能忽視這種工作文化其實本身就體現中國的發展現況。而人們終會做出自己的選擇,確保員工權益制度完備,以及確保996是自願與高回報,同樣是當前迫切之舉,這樣不認可996的人或許會少了一些機遇,但至少不會因而受到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