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布林肯通話|中美關係重開機 台灣何時能回神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2月6日首度通電話,雙方就中美關係、國際秩序、區域與台海問題進行溝通。布林肯是首位與中國大陸高階官員通話的拜登(Joe Biden)內閣成員,因此也格外受到台灣方面的矚目。

台灣方面對於楊潔篪與布林肯通話的解讀,一方面側重於美國將會為威脅台海穩定對中國究責;另一方面則認為有別於過去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將中國視為「威脅者」的角色,拜登政府則將中國定位調整為「競爭者」的角色,並認為拜登政府掣肘中國的方式,也將會從過去「單打獨鬥」轉變為「結盟群毆」。也因為如此,民進黨主政下的台灣,仍然在「台美友好」的大旗下,尋找着中美關係惡化的各種風向,繼續把美國「挺台」與「反中」劃上等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首度通話,成為首位與中國高階官員通話的拜登(左)總統的內閣成員。(AP)

然而,此次楊潔篪與布林肯的通話,卻是中美關係「重開機」的一次關鍵指標。美方當然會就台海問題有所表態,也會就香港、新疆與西藏等敏感議題向北京喊話。但更為重要的是,有別於過去四年的中美狀態,雙方正逐步恢復溝通、減少對罵,對話的起手式不再是以台灣等議題去激化和傷害彼此的政治認識。後者才是中美高級官員此次通話的重點,從拜登團隊就任後各種對華論調來看,中美很有可能回到新型大國關係上,誰都動不了誰,任何超越了這個框架的想象,都可能是一種從自身私利出發的追求與判斷,例如民進黨政府對於當前中美台關係的認知。

日前台灣宣布將在南美洲的圭亞那設立「台灣辦公室」,並將之宣傳為台灣重大的「外交突破」,卻在不到24小時之內風雲變色,圭亞那政府宣布信守一中政策、即刻終止協議。這項令民進黨政府難堪的外交變局便是一個例證,設立辦公室消息傳出後的第一時間,美國國務院、駐圭亞那大使館及美國在台協會(AIT)都表態祝賀、歡迎與肯定。但當「翻盤」之後,台灣的反應一如既往指責是中國大陸打壓,而美國國務院則輕描淡寫,表示鼓勵圭亞那與台灣持續強化雙邊夥伴連結,也鼓勵更多國家深化與台灣非官方關係;而AIT前處長包道格更提醒台灣方面的「責任」:台灣在正式公布前,應對於細節與把握加倍謹慎,避免落入尷尬挫敗。

很顯然的,這次台灣在圭亞那的外交滑跤,美國並不願意為台灣有過多的承諾與背書,除了口頭上支持台灣的外交處境之外,不會以具體行動跳入有可能挑動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敏感神經的泥淖之中。如果台灣民進黨政府仍一廂情願地相信,美國會為了反制中國而無條件地站在台灣這一邊,仍未走出「特朗普主義」 (Trumpism)飄蕩在台海上空的幽靈,類似圭亞那的事件恐怕會一再發生。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很明顯地重回大國理性,中美之間除了通過溝通減少對罵之外,也能預見美國不會如同過去特朗普時代以台灣牌來高度激化矛盾,民進黨政府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與定位。

當然,中美關係的趨緩與轉圜,並不意味着兩國將會走向友好合作的春天,畢竟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如同許多學者所提醒的,中美「競爭」仍然是主旋律。例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即指出,未來還是不時會看到英國廣播公司(BBC)新疆個案專訪,迫使國務院譴責中共的情況,但中美前方的落石與路障,並不影響雙方復談的大方向,兩強都在競爭中爭取時間恢復和整隊。

事實上,拜登團隊對於台海問題的態度是有迹可循的,包括此次與楊潔篪的通話中,布林肯強調的是「台海穩定」,而此前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國會提名聽證會上表示上任後會確保美方恪守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能力」(to support Taiwan's ability to defend itself)。這些表態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均未超脱過去美國建制陣營在一中政策的理解和做法,美國正在把台海問題拉回到風險可控的常軌,不希望延續特朗普時代的鋌而走險,讓台灣繼續成為中美關係的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民進黨政府目前的對美思維,以及對於中美關係的自我定位,也是源於一通電話,即2016年蔡英文與當時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通話,此後自詡為「棋手」的蔡英文,便帶領枱灣走上了一條在中美博弈大局中,站隊美國、充當美國棋子角色之路,以為能夠左右大國關係,從而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所服務。四年之後,如今中美的電話再度響起,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習近平也可能會與拜登通上電話,台灣在兩強之間置喙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也就意味着台灣必須更加謹慎應對,才不會把自身的能動性丟失得越來越多。這是對民進黨政府最大的挑戰,端看蔡英文何時回過神來,無論對美國或是對北京,也都必須「重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