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盤點中港台消費券政策 香港派5千元竟已完勝台灣?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4日)公布將於今年內向每名合資格人士派發總額5,000元的消費券,將分為5期發放,即連續5個月派發1,000元,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20萬人,涉及約360億元財政承擔。政府將物色合適的營辦商,如八達通、支付寶、Payme等,以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
內地及台灣政府去年以來因應疫情打擊經濟,均向市民派發消費券。究竟這兩個地區的消費券有何特色?本文將為大家一一探討。

台灣政府去年推出「振興三倍券」(點圖放大):

+2

「振興三倍券」需付錢兌換使用

台灣政府去年6月宣布推出「振興三倍券」,概念是民眾需花1000元新台幣(約279港幣)來購買價值3000元新台幣(約836港幣)的「三倍券」使用,民眾即可節省2000元新台幣(約557港幣)。三倍券以兩種方式提供給民眾,分別為紙本三倍券與數位三倍券。紙本券是先以1000元新台幣支付預購後兌換領取,紙本券面額有200元與500元兩種;數位券是以信用卡、電子票證與行動支付三種方式先消費滿3000元新台幣才能取得回饋2000元。

三倍券的發放對象包括一般中華民國國民及其有居留權的配偶。從去年7月15日發行起,必須在同年12月31日前使用完。至於中低收入弱勢人士方面,則由政府直接發1000元新台幣入戶後提領三倍券。

「三倍券」一般可用於「吃喝玩樂買」等各種消費上,但仍有限制,包括不能用於買股票、電商網購、繳税、繳罰單、買香煙、付信用卡費、買禮券與儲值卡等。

與香港將派發價值5000元港幣的消費券比較,台灣的「振興三倍券」只可為每名民眾節省最多折合557元港幣。根據資料,台灣受僱員工在2019年的月入中位數為折合1.14萬港元。而根據香港統計處《政府統計年報》,現時全港個人入息中位數為1.71萬港元。

內地去年多個省市政府出台消費券措施(點圖放大):

+3

內地消費券採用抽籤或「先到先得」方式領取

內地方面,去年以來有多個省市政府各自出台措施,以派發消費券的方式來刺激紓困、提振信心。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研究報告,截至去年6月6日,內地有14個省市級政府發布了消費券政策,發放消費券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地區。

居民領取消費券後,在指定期限和限定商家消費時,通過消費券可以享受一定金額的抵扣。消費券的發放主要依託於互聯網平台,例如美團、支付寶、京東等。不過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大多並非「人人有獎」,而是採用抽籤或「先到先得」方式領取。

例如在南京去年3月發放的一批價值3.18億元人民幣(約3.82億港元)的消費券中,餐飲、體育、資訊、圖書4類消費券的首輪抽籤結果顯示,167萬的申請人中只有27萬人被抽中。南京發放的消費券面額根據不同類型按每份100元人民幣或50元設定。以餐飲消費券為例,消費滿150元人民幣可以減100元;圖書消費券則為滿100元人民幣減50元。

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研究報告,截至去年6月6日,北京市發放的消費券總金額最大,達到122億元人民幣(約146億港元)。其後北京又發放多批消費券,於2020年的消費季累計發放消費券3900萬張,實現銷售額135.2億元人民幣。單單在春節期間,北京已向在京過年人員發放4000萬元人民幣「零門檻」年貨消費券。

▼財政預算案2021 惠民措施懶人包▼

+5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