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城市群|秦中自古帝王州 時代變遷下關中平原緣何失去優勢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全國人大會議日前表決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內容提到「要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共佈局了19個國家級城市群,同時因應各城市群的經濟發展程度和戰略定位,分為「優化提升」、「發展壯大」以及「培育發展」三個檔次。
西部大開發20年,中國西部地區已初步形成了城市群體系,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成為該區兩大主要城市群,分別負責帶動西南、西北發展,它們有哪些特點?經過近5年建設,成渝已從「發展壯大」行列躍升至「優化提升」,關中平原卻仍停滯不前、難成氣候,原因為何?未來又應循哪些方向發力?
《香港01》推出「內地城市群」系列文章,分別介紹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國家三大老牌城市群,成渝、長江中游等新興城市群,以及西部地區等正培育發展的城市群。

內地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名校齊聚 珠三角憑落戶政策吸人才?

內地城市群|成渝、長江中游地位躍升 從美食讀懂城市性格

中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示意圖,構築成「兩橫三縱」的戰略格局。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以一個或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三個或以上的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形成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城市群能夠產生巨大的集聚經濟效益,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標誌之一。19個國家級城市群如下:

優化提升(第一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

發展壯大(第二檔):山東半島、中原、關中平原、粵閩浙、北部灣

培育發展(第三檔):哈長、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圖。

從地理位置看,在西部地區,成渝城市群是龍頭,關中平原城市群是第二大主要城市群,其他正在發展中的城市群還包括北部灣、蘭州-西寧、呼包鄂榆、寧夏沿黃、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

礙於自然條件、歷史因素等影響,西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版圖中屬於後發和薄弱地區,也是脫貧攻堅戰重點和難點區域。成渝城市群負責帶動整個大西南的發展,此前在同系列的文章已有詳細介紹。關中平原城市群則被賦予帶動大西北地區發展的厚望。

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陝西省6市、山西省2市和甘肅省3市,區域面積10.71萬平方公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該區的發展基礎之一,關中地區被認為是黃帝和神農炎帝的起源地,而黃帝與炎帝又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關中源於秦之四塞,東有函谷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四關之內稱為關中之地。四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電影《尋秦記》劇照)

南依秦嶺、東跨黃河,關中平原依靠山川之險成為是中國古代戰略要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從西周開始,先後有秦、西漢、隋、唐等十三代王朝在關中平原中心建都。杜甫在《秋興八首》中詩雲「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詩句中的「秦中」指的就是關中平原。

陝西有哪些歷史文化古蹟(點圖放大):

+2

推薦閱讀|陝西發現秦始皇政務大殿遺址 「荊軻刺秦王」或發生在此

西安、咸陽、寶雞、天水、平涼、運城、臨汾等一批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基於此,關中平原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打造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如今,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安碑林、大雁塔、華清池等歷史文化古蹟也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到當地觀光消費。

不過,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關中地區雖曾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自然災害加劇以及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等因素影響,關中的位置優勢逐漸減弱消失。

四面環山固然安全,但這為對外聯繫也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西安咸陽機場的地位不如成都雙流機場、武漢天河機場和鄭州新鄭機場,西安也沒有像鄭州、武漢的高鐵、鐵路樞紐地位,更沒有合適的航運條件。

關中城市群民眾日常生活與出行(點圖放大):

+2

關中平原城市群「散、弱、小」

如今,關中平原的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已大幅落後於成渝,遑論與長三角、珠三角比較。陝西省統計局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從經濟總量看,關中平原城市群GDP僅占全國2%左右,十多個城市的總量甚至低於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佔廣州的90.8%,深圳的85.7%)。

在關中城市群,西安核心地位依然顯著,但城市之間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很大。此外,寶雞、商洛、渭南、咸陽、慶陽、平涼、天水、臨汾、運城等9城市城鎮化水平都低於國家平均城鎮化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並不發達。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分析指是關中城市群的「金字塔型」結構所致,大城市少且集聚在西安周圍。城市群聯繫極化現象非常明顯,雖然西安、咸陽、長安區形成強聯繫三角帶,但與大部分城市聯繫較弱,三地空間位置過於集中,也導致輻射範圍重疊,限制了輻射力。再加上經濟發展缺乏強勁產業支撐,創新型企業數量較少且創新能力不強,令關中平原城市群呈現出「散、弱、小」的局面。

2021年3月16日,陝西西安遭遇沙塵天氣。(中新社)

除此之外,關中平原的生態系統相對脆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 1/3。渭河、汾河流域部分區段水質污染嚴重,地下水超采問題突出。大氣環境污染情況嚴峻, 重污染天氣頻發,環境容量接近極限。也因此,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城市群建設的硬任務和大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轟動一時的秦嶺別墅違建案也發生於此,該案被定性為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觸發整個陝西省官場大地震,包括前省委書記趙正永在內,許多官員因此落馬。

延伸閱讀|習近平6次下令整改後中紀委出馬 陝西秦嶺違建別墅群終遭拆除

秦嶺別墅違建整治案始末(點圖放大):

+4

可以看出,受制於發展現狀與水平,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帶動功能還難以發揮,但其作為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和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仍具有獨特戰略地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認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治理,要在兩難中尋找平衡之策,既要實現各類城市協調發展,也要不失時機實現大西安的的突破與跨越。

而為了在未來發展定位實現突破,關中城市群要強化交通商貿、科技教育、文化旅遊和國際產能合作,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在優化城市規模結構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2018年的規劃,關中城市群需要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做強重要節點城市,培育發展中小城市,以及加快發展特色小(城)鎮。

陜西省關中地區也有「關中糧倉」之稱。(新華社)

特色小鎮推進鄉村振興

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和鄉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城鎮的發展需要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輻射和帶動。基於此,關中平原城市群將「發展特色小鎮」視為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新載體,規劃創建一批文化旅遊、廣播影視、商貿物流、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科技教育等特色小鎮。

實際上,自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鎮」並成功運行後,內地已掀起特色小鎮建設潮。但建設過程中,由於地方對特色小鎮認識不清、定位錯誤等原因,在運營上出現諸多問題,甚至出現「千鎮一面」現象,導致特色小鎮毫無特色。

咸陽市袁家村集關中民俗文化體驗、藝術創意、休閒養生、餐飲娛樂、農業觀光於一體。(視覺中國)

2017年至2020年期間,官方陸續發布多個文件引導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同時賦予特色小鎮「微型產業集聚區」的新定位。也是在去年3月,西安的35個特色小鎮中,有13個遭到淘汰,「死因」多是因為核心產業發展不足。

有專家指出,在新時代的西部大開發進程,小城鎮和特色小鎮的角色仍非常重要。去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因地制宜優化城鎮化佈局與形態,除了提升並發揮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也特別提到要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

此外,從全國範圍來看,特色小鎮也是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的重要突破口。建設特色小鎮可以通過產業對接、城鄉生活方式對接,使傳統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融入城市化、工業化的因素,實現城鄉之間在文化層面的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