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提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 NAMI行政總裁:中美「脫鉤」反是機遇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今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等。

近日,《香港01》走進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位於香港科學園的辦公室,作為立足香港的科研機構,NAMI全力支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決策。NAMI行政總裁馮振宇向《香港01》介紹了NAMI在加速科技成果應用滲透的成果,並指出中美科技「脫鉤」反而是一個新機遇,可以發揮NAMI技術的優勢。

科技成果廣泛應用滲透 合作以「政產學研」協同為核心

2006年成立的NAMI專注於由市場主導的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工作,致力促進技術商品化及新工業化,技術榮獲多項著名的國際技術獎項,並轉化成智能和高價值的產品。例如納米纖維口罩為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技術。

據介紹,目前,NAMI正通過多個項目推動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涵蓋低碳、電子、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例如,低碳建築技術應用了NAMI高強度輕質混凝土的組裝合成建築(MiC),已用於房屋協會的長者屋項目,建成的房屋的隔熱效能是普通混凝土的3倍,冬暖夏涼,節省超過50%耗電量,未來還計劃擴展至更多公共工程項目。

NAMI專注於由市場主導的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工作,技術榮獲多項著名的國際技術獎項。圖為NAMI行政總裁馮振宇。(陳進安攝)

環保可降解材料以農業廢料製成的可重用餐具,已在亞洲國際博覽館及其地點派發超36萬套,下一步將與餐飲業合作擴大商用規模。長壽命電池技術應用於資產追蹤器,NAMI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合作,已在香港國際機場成功完成概念驗證測試,對行李手推車的位置進行全覆蓋實時監控,未來將延伸至其他應用。

兩相浸沒式冷卻液為伺服器和高效能電腦散熱,確保設備能更穩定運作,並降低能耗和冷卻成本,已於民航處試用,下一步將拓展至數據中心及5G基站散熱解決方案。路面回填材料則克服傳統泥土回填需反覆壓實及施工時間長的問題,NAMI回填材料能大幅減少封路施工時間,已用於香港超過30個項目,總回填量超過1萬立方米。此外,NAMI計劃與內地企業合作,將回填材料技術推廣至更多城市的建設項目,提升施工效率與資源循環利用。

NAMI的合作模式以「政產學研」協同為核心,其中在技術開發階段,政府部門(如創新科技署)會提供營運及項目資金支持與指引;同時NAMI與業界緊密溝通與合作,了解市場趨勢和行業痛點,以應用導向方式,開發應對業界需要的技術及材料。

沙田乙明邨長者屋項目應用到NAMI高強度輕質混凝土。(香港房屋協會)

在試用及產業化落地方面,政府通過「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引進公營機構提供試點。作為橋樑,政府協助對接本地業界需求。例如業界合作夥伴以NAMI高強度輕質混凝土應用到其組裝合成建築(MiC),於沙田乙明邨興建房屋協會的10層高長者屋項目,已於2024年入伙。而長壽命電池及其背後概念亦通過電訊盈科被帶到新西蘭威靈頓作推廣,成為本土企業與本土研發機構合作推廣的一例,並成功引起印尼、斐濟等國的興趣。

此外,NAMI與不同地區,如上海浦發集團合作推廣綠色回填技術,實現技術跨區域複製。而政府角色不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政策制定者、資源整合者與市場開拓的推動者,確保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社會效益。

中美科技「脫鉤」風險可控 馮:反而是新機遇

NAMI的技術被推廣至海外,然而,中美科技「脫鉤」尚在進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場後,貿易戰硝煙再起,「關稅大棒」此起彼落,面對動盪的國際形勢,NAMI的業務推進是否受到影響,又該如何自處應對風險?對此,馮振宇認為,這反而是一個機遇。

馮振宇表示,中美目前的競爭格局並非始於現屆政府,過去的拜登政府,乃至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經已開始透過各種方法抵制中國,因此並非新鮮事。然而,過去7年,中國的科技絕對不是沒有改善,例如中國電能的車能賣到全世界,以及剛剛出現的Deepseek等,都是在這個制裁最激烈的時代發生的,因此他非常有信心,就是這些制裁經歷了這麼多年,相信美國可以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做完了,在這麼多年如此大的制裁的情況下,中國仍然有很多新的技術,仍然是有增長,出口仍然是很好,所以宏觀而言,這樣的競爭對於國家的傷害不大,同時中國已經適應了,知道怎樣去處理。

DeepSeek在今年春節震驚全球。(Reuters)

回到NAMI本身,馮振宇認為,這反而是在一個不好的環境下產生的一個新的機遇,「因為我們經常有一個slogan(口號),就是一切由物料開始,大家喝一杯茶,呼吸的空氣,打電腦的鍵盤,其實都是物料來的,當制裁嚴謹的時候,很多製造的產品,最終產品的物料,可能以前可以在不同地方去買到,但現在因為制裁,可能變成我們在香港,內地,亞洲的原材料,可能就變成不可以跟外國買了,變相令到我們要自己提供自己的物料」。

實質例子方面,馮舉例道,以往,香港很多不同的政府部門在採購儀器、口罩時,都是可以跟歐美去買的,有些科技可以跟他們拿到的。現在因為有了這樣的制裁和難度,變相令到有些物料轉為採用香港本地所研發的,「不論建築商也好,承建商也好,很多傳統物料過去可以起屋,做不同的東西,可能可以在國外去拿到,但因為這個情況變了,可能別人不賣給他,變了我們也鼓勵本地的企業,用香港自己本土研發的物料,所以變相特別是一個機遇」。

因此,他重申大方向不會受影響,更不覺得中國因為制裁而倒退,反而很多新的技術在這麼激烈的制裁下產生,因此他完全不覺得擔心。

馮振宇表示,NAMI也採取多種策略管理風險,應對中美衝突等風險。(陳進安攝)

與此同時,NAMI也採取多種策略管理風險。首先是技術自主研發,減少對外技術依賴。之後是多元化市場佈局,強化與大灣區及內地企業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例如與華潤醫藥合作,利用NAMI的新型藥物輸送系統,優化藥物的納米傳遞,希望開發更高療效的治療方案。NAMI亦與全國其中一家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商合作,研發用於汽車的緊急呼叫(e-Call)系統的全天候關鍵任務電池材料,進一步提升車輛司機及乘客安全。

最後是技術標準國際化,利用香港「一國兩制」優勢,推動技術符合國際認證,提升全球競爭力。並積極參與國際技術發明獎項,包括CES(消費電子展)創新獎、愛迪生獎、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以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爭取NAMI的創新技術在國際上的認可,至今共榮獲超過150個國際獎項。

深化灣區協同 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除「一國兩制」外,香港在創科領域如何體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馮振宇認為,香港的獨特優勢體現在多方面。一是與國際合作的理想樞紐,資金自由度及融資方面具有優勢;另外,香港有健全的制度及基礎設施,促使本地公司及機構可於短時間內與國外公司促成合作。例如,NAMI與電動單車製造商及全球供應商高飛控股集團(Covation)合作,將NAMI的先進電池技術和鎂合金塗層應用到電動單車上。

延伸閱讀: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成果展示中心開幕 大灣區產業發展迎新格局

2月21日,NAMI位於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的材料科技成果展示中心正式在深圳開幕。圖為開幕典禮大合影。(主辦方提供)
NAMI成果展示中心。(主辦方提供)

二是國際化科研平台,匯聚頂尖人才與資源,例如NAMI與大灣區高校合作培養材料科學專才,支撐國家「十四五」科技攻關。三是市場化轉化能力,香港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商業環境,加速技術落地。四是前沿技術儲備,在綠色科技(如低碳材料)、生物醫藥(如納米藥物傳輸技術)等領域,香港的基礎研究能力為國家戰略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最後,就香港在創科領域有哪些方面有待改善,馮振宇認為,政府近年已大力投資創科發展。為進一步提升資源效益,建議加強各研發機構之間的協調,避免項目重複,使資源能發揮更大作用,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另外,還建議深化灣區協同,例如建立跨境中試基地,並推動長期產學研合作計劃,鞏固香港創科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