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台灣|專訪張亞中:「一國兩制」或招致「武力統一」

撰文:楊騰凱
出版:更新: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北京提出「一國兩制」,卻缺乏對統一前的政治安排,要兩岸從敵對直接跳到統一非常困難,一國兩制很可能招致武統。
訪問原版刊於《多維新聞》,《香港01》稍作編輯後轉載刊登。

紅綠藍令兩岸打結

針對兩岸關係之中,目前台面上的包括北京方面、台灣的民進黨以及國民黨的邏輯論述,張亞中逐一進行分析。張亞中表示,北京在這之中,有兩個困難存在,首先是北京希望直接從「敵對」跳到「統一」,並且提供了一個「統一後的政治安排」,叫做「一國兩制」。張亞中説,可是北京這套邏輯有問題存在,那就是缺乏了「統一前的論述」、「統一前的政治安排」,雙方該怎麼從敵對走向統一?「兩個家庭吵架70年了,你讓他們的兒女隔天就成親嗎?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張亞中已宣佈將角逐下屆國民黨主席選局,盼能借此宣揚自己的和平理念,扭轉枱灣走向分離與獨立的趨勢。(吳逸驊/多維新聞)

張亞中接着表示,第二個,統一後的結果「一國兩制」,對台灣老百姓而言,現在的參考組就是香港,原來兩制的設定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可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一國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卻是位階不同的中央與地方,民進黨認為這樣的模式不能接受,對台灣老百姓亦有困難,宛如要他們「提頭來見」。張亞中悲觀地表示,現在如果北京就是要一國兩制,其實不可能實現和平統一,只有武力統一一途。

至於台灣藍綠對兩岸關係所抱持的論述及立場方面,張亞中指出,在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之下,民進黨就想往「分離」、「台獨」的方向走,然而走向離與獨,對北京而言沒有第二句話,就是走向武統;不過,民進黨就希望兩岸關係維持敵對狀態,因為這將為台灣走向分離提供正當性與基礎,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是維持兩岸敵對的現狀。

張亞中指出,國民黨則認為,兩岸的政治和經濟是可以分開的,經濟靠大陸,安全則靠美國,可是這個邏輯也走不下去,2014年台灣爆發的太陽花學運(318學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張亞中形容,經濟與政治好比一輛車的兩個輪子,當一輛車子鎖住一個輪子,只以一個輪子往前跑,這輛車子一定翻車。同時張亞中坦白指出,國民黨之所以認為兩岸不會走向戰爭,不過是仰賴美國力量介入,但這套邏輯北京是不會接受的,更不必説美國也不見得會幫忙。「現在全部都卡在這邊」,張亞中説,國民黨不思進取,民進黨卡在武統風險,北京就只把目標擺出來,令這個局變成「死局」。

統講不過獨 獨講不過和

比起統一,為何當前台灣整體而言更傾向獨,令兩岸陷入目標不同的僵局?張亞中分析,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完成統一的國家包括南北越及東西德,前者是靠武力解決,後者則因勢利導,在偶然的機會下完成統一。聯合國則從創始的51個國家,到現在超過190個國家,國際組織多了140個國家,卻只有兩個國家統一,放眼全世界,「統一講不過獨立」,因為獨是一種哲學概念,每個人都想當家作主、不想被別人管。就統一而言,基本上一定有人要犧牲自己權利,所以自古以來統一跟獨立最後都靠武力解決。所以「統一」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是高難度,「和平統一」難度則更高,「當我們講和平統一這四個字,等於挑戰我們最高的智慧及耐心。」

張亞中接受多維新聞網專訪,他直指獨是一種哲學概念,人人都想當家作主,因此統講不過獨,必須以「和」來化解。(吳逸驊/多維新聞)

「雖然統一的論述講不過獨立論述,可是獨立的論述最終會面臨統一的輾壓。」張亞中説,在台灣,統講不過獨,所以這是為什麼國民黨會越走越偏。但張亞中強調,可是獨絕對講不過「和」,因為獨等於「戰」,「戰爭絕對講不過和平」,所以在台灣,應該用和平論述去挑戰民進黨的戰爭論述,「我們必須讓和平在台灣成長,才可以避免兩岸走向戰爭」。

張亞中表示,歐盟當初為什麼成立,簡單而言是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死傷慘烈,歐盟成立解決了兩件事情,一是和平,二是經濟發展,如今這兩件事情嚴格來講都已經完成,現在已沒有人認為歐盟土地上的這些國家會打仗。「台灣需要一個轉念的過程」,轉念有的時候難如移山填海,有時候易如反掌,有些人可能突然經歷車禍、死亡,人生態度從此改變了,只怕在轉念後一切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