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印法海上軍演劍指中國 北京無視五國聯合施壓?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美國與日本、澳洲、印度和法國組成「五國聯軍」,剛不於久前結束了在印度洋孟加拉灣為期3天的海上演習。雖然本次演習名義上是由法國主導,此地與中國距離較遠,但在很多人看來,美國才是幕後最高指揮,中國則是此次軍演的指向目標。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美國延續了對印太區域的戰略轉移,2021年3月聯合日本、印度、澳洲組建「四方安全對話」,也被稱為「四國聯盟」,甚至有「印太北約」之稱。此番法國入席使得「四方安全對話」成為了「四方+」,短時間內又有漲勢。不過,中國方面除了在近期組織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台灣進行例行訓練,似乎對這場五國軍演視若無睹。

北京如此鎮定,折射出美國聯合其他國家構築針對中國的軍事壓力,實際作用仍然有限。這主要基於五個方面原因。

其一,就主要矛盾來説,「四方安全對話」背後主要中美兩國之間的較量,而與其餘四國無太多幹系。中國的迅速崛起是發生在20世紀下半葉至21世紀上半葉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國際局勢的一個巨大變量,勢將衝擊原有的國際格局。美國則是現有格局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其主導者與維護者。中國的崛起很容易會被美方理解為對其既得利益的威脅。事實上,美國正是中國近年在軍事、貿易、科技、輿論等領域所承受的外部壓力主要來源。

其二,就次要矛盾來説,中國與日本、澳洲、印度、法國等國之間,缺少高強度軍事對抗的基礎。中國與日本、印度兩國之間存在部分領土爭端,但是此前多次發生的對峙或摩擦都證明,其軍事風險都在可控範圍之內。澳洲與法國則與中國相距較遠,缺少誘發戰爭的潛在衝突點。

其三,相比較來看,中國軍事力量較強,與中俄之外其他國家不在一個梯隊,而且差距正在變得越來越大。按照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數據,中國2020年軍費支出約為1,811億美元,大體是日本、澳洲、印度和法國四國之和。這種巨大差距使得「印太北約」對美國軍事實力加成有限,弱化了「印太北約」集體威懾力。

其四,就中國來説,其對外軍事並非奉行攻擊性的擴張政策。相比於中國已經在亞太具有的壓倒性軍事實力,其軍事動作仍屬克制。中國的軍事訴求集中在台灣、南海、中印邊境、中日釣魚島等區域,儘管其軍事存在感明顯增強,並未採取惡化地區形勢的過激行為。中國軍事存在感的增強,客觀上基於自身軍事實力的增長,而且是與遠道而來的美軍相互作用的結果。

其五,就美國拉攏的「印太北約」來説,其內部分歧較大。正如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高級分析師蒂莫西·希思(Timothy Heath)所説,「『四國聯盟』遠未結成統一戰線。」「這仍是一種非正式的聚集,幾乎沒有什麼制度性基礎。」「成員國對優先事項的看法存在差異,印度主要關注印度洋,而澳洲和日本則更關注南海。」另外,澳洲和印度在印度洋也存在地緣政治衝突。

在軍事之外,不論是美國,還是日本、澳洲、印度和法國,都與中國存在着密切的經濟聯繫,中國甚至是其最大貿易伙伴之一。各國的軍事冒險行為將會影響到與中國的貿易,因而是得不償失的不明智之舉。

對於中美等國而言,大規模戰爭很難實際發生,軍事層面的合縱連橫只是一種外交政策工具。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或「印太北約」,對中國而言,更多地只是一種增加美國方面聲勢的一種策略,實際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