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體育是本屆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最大進步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東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中國隊通過努力拼搏,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和獎牌相比,運動員們在比賽期間表現出來的對競技體育的享受狀態,可能才是中國隊在這屆奧運會上的最亮眼之處。

中國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起步較晚,參加國際奧運會這樣的國際賽事也比較晚,舉國體制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驅使,一直是支撐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激勵運動員在賽事中奪取獎牌為國爭光,成績被賦予了強烈政治意義。以至於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連運動員獲獎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應該「先感謝誰」都有相關不成文的隱性要求。

當然,以往的中國運動員也很爭氣,縱然背負了和競爭對手相比更多的心理包袱,卻也表現出強大的承壓能力,克服種種困難,頑強拼搏,使得中國很快就成為奧運會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獎牌大户。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個頂峰,因為那次中國是東道主,加上是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又在當年發生了汶川地震,國家經濟也在快速發展,開始以一個全球性大國的姿態崛起呈現在世人面前。所以那屆奧運會成績如何,無論在中國官方、民間,還是運動員個人層面都被賦予了特別強烈的象徵意義。那也是中國隊獲得金牌最多的一屆奧運會。

從那之後,觀察中國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我們可以有一個明顯感覺,即隨着中國經濟崛起,國家和社會層面自信提升,可以展示國家形象與實力的領域越來越多,體育之於中國的意義,越來越向體育本身回歸,運動員們開始逐漸從政治壓力下解脱,向享受比賽進步,社會層面也不再像原來那樣對運動員失誤有太多苛責。

這種轉變近幾年越發明顯,而這屆東京奧運尤為突出。雖然在國家及社會層面,中國仍然期待運動員們能取得更多獎牌,以展現國家體育實力;運動員團隊也仍然展現出極強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相比以往,運動員們明顯更專注於享受競技體育本身所帶來的挑戰之美,不再像原來那樣,讓人明顯能感到一副「必須要奪金」的精神壓力。

在運動員和教練方面,在面對強大對手時都表現得非常輕鬆,同時也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內地社會方面,當一些運動員因為傷病或臨場發揮失誤,未能奪金時,縱有個別網民責罵,媒體及更多網民都會立刻替運動員說話,呼籲以平常心看待獎牌得失。

當然,在當今國際社會,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全球各國正普遍氾濫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各國政黨與政治人物的政治需要,還是會對體育提出某些政治要求;各國在大型體育賽事中獲得的獎牌數量,也仍然是國家實力的真實反映。不過,當下中國運動員和內地輿論所呈現出的態勢,也是在說明,內地國民的自信感正愈發沉澱,不再擁有「得不到獎牌」的不安,中國代表團的運動員們對體育的理解也開始走向精神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