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瀚遊靖國出於好奇心? 內地年輕人談「你的精日、我的崇日」

撰文:姜庚宇 蔡苡柔 朱加樟
出版:更新:

內地男星張哲瀚日前被爆曾到包括靖國神社在內的多個日本神社,還曬過日本軍旗照片,迅即被網民批評是「精日分子」,其後被全面封殺,「精日」議題一時備受討論。
到底「精日」是什麼?「精日」與「崇日」有明確的分別嗎?香港01採訪了多名熱愛日本文化或日本社會體制的內地人,並對比一般內地民眾的觀點,以了解他們在理解「精日」上的異同。

首先必需指出,「精日」在內地是一個非常負面的標籤,有時候甚至被視為犯罪。香港01採訪了多名熱愛日本文化或日本社會體制的內地人,部分人在內地很多時會被視為「精日分子」,但他們均否認自己是「精日分子」,多強調自己只是喜愛日本文化或日本社會體制,即一般人所說的「崇日」。

Ken:冀入籍日本以擺脫「中國人」標籤

23歲的Ken(本文人名均為化名)現於日本留學,他認為日本社會制度較中國好,他也對於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嗤之以鼻,但卻不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不過他希望將來能夠入籍日本,藉以擺脫「中國人」的標籤。

在Ken眼中,張哲瀚「很冤枉」。他認為即便罵中國人是「支那豬」,或是中國人認同自己是日本人,都不能被簡單地標籤為「精日」。

小洋:日本文化比中國文化優良

25歲的小洋現時在日本一家互聯網公司任職程式設計師,他從初中起便熱愛日本文化。他不會考慮返回中國發展,「因為已經不能適應那裏的生活習慣」。他還認同日本文化比中國文化優良,日本人也比中國人較有質素。

但他強調自己不是「精日」,只是單純喜歡日本文化。他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對民族和國家的概念沒有認同感。

小洋認為張哲瀚的舉動應該只是無心之失,「參觀靖國神社如果只是出於好奇心呢?或者以一名記者的心態和工作需要去到訪呢?」

月:喜愛日本文化不會改變中國人身份認同

27歲的月目前在內地從事教育行業,他自稱為日本文化愛好者中的「溫和派」,只是單純愛好日本的文化,但不覺得日本的社會制度和言論環境比中國好。他強調喜愛日本文化並不會改變自己的中國人身份認同,以及他對日本在侵華期間犯下的戰爭罪行的批判。

他覺得民間指責張哲瀚「精日」有其依據。在他心中,如果只是穿和服拍拍照片就不算「精日」,而參觀靖國神社就難辭其咎。

一般民眾:重點在於是否傷害民族情感

雖然以上三位受訪者均否認自己「精日」,不過據香港01採訪多名一般內地民眾的觀點,可見兩者或者有相當大的落差。

多數受採訪的民眾認為「精日」的重點在於是否傷害民族情感,以及對日本的認同是否超過中國。罵中國人為「支那豬」,以及覺得自己是日本人多於中國人等言行均為「精日」。

官方定義:崇拜日本軍國主義

近日網民翻出共青團中央於2018年發表的文章,文中稱「精日」是指極端崇拜日本軍國主義仇恨本民族,在精神上將自己視同軍國主義日本人的非日籍人群。文章又指「精日」帶有明顯的狂熱的二戰日本軍國主義的特徵,是將自己對別國的興趣建立在對自身國家和民族的褻瀆和侮辱上。

對比共青團中央的觀點與受採訪民眾的看法,可見民眾對「精日」的定義更為寬闊,不一定與二戰日本軍國主義相關,重點是「是否傷害民族情感」。

在B站擁有超過670萬粉絲的美妝網紅「機智的黨妹」,今年7月穿Lolita服裝在遼寧大連的旅順博物館門口跳日系宅舞,遭受質疑後道歉並退網。(影片截圖)

動輒「出征」太過上綱上線?

內地網絡民粹化伴隨快速上升的民族自信,加上日本二戰投降76周年等時間點,使得近日內地網絡的仇日氛圍高漲。對此有評論認為,對比起如2012年砸日本貨、燒日本車等行為,網絡上的民族情緒發洩其實不那麼恐怖;但亦有評論認為,網絡動輒「出征」的現象是太過上綱上線,沒有大國國民的民族自信,顯得不夠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