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清泉|中國參與確立充電樁標準 香港角色為何重要?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日前回到香港,參加由工程及科技學會(IET)舉辦的150周年嘉年華,並接受《香港01》記者的獨家專訪。
本次訪問共有四篇報道,此為第四篇。

為甚麼挪威這麼小的國家,又沒有車廠,電動車佔有率卻可以達到一半以上,遠超許多大國?很簡單,挪威所有道路都有充電樁。

陳清泉說,若要推廣使用電動車,充電站這一基礎設施的完善甚為重要。他指出,中國正在參與一場全球充電樁技術標準的確立。而在電動車的測試和標準認證等方面,決不能輕忽香港的獨特價值。

2020年,中日聯合發表的快速充電標準CHAdeMO 3.0(代號Chaoji),將會提供相容接口。(CHAdeMO)

陳:中國充電樁技術贏日本

陳清泉指出,全球還沒有統一的電動車充電技術標準,日本的CHAdeMO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標準,在歐洲、北美也十分普及。

他說,中國提出的「Chaoji」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車輛適配器國際標準,比日本厲害得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在審查這一標準的確立,並且極有可能通過審查(編者按:本次訪問於8月14日進行,該標準於今年8月22日獲得IEC全票通過)。

然而,「Chaoji」在國際上的推廣仍然存在瓶頸。陳清泉直言,例如香港目前普及的充電標準就是CHAdeMO,因為插頭不盡相容,未來可能要以萬能插頭、轉換接頭等方式做應對。

2021年8月14日,陳清泉在出席工程及科技學會(IET)150周年嘉年華活動後,接受《香港01》獨家專訪。

著眼本港國際化優勢

陳清泉著眼香港,指出本港能為電動車提供應用示範、商業模式開發和標準認證。「香港斜坡多,天氣炎熱、潮濕,對於電動車測試來說是很好的環境」。他建議香港提供全世界的電動車來港實驗的場地,並授予認證。「而且有些地方因為政治因素不認同中國內地的認證,但香港的認證還是很受認可的,用的是國際標準,電動車能夠用在香港,信譽就提高」。

他續指,香港在原創性研究方面可以扮演角色。香港是中國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大都會,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上海北京廣州比我們大,清華大學比我們厲害,但國際化程度有沒有我們香港大學好?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香港一百年前就是貿易中心、航運、金融中心,到全世界做生意,跟外國人打交道,養成了香港人有國際化的頭腦、外語水平和適應能力。」

他指出,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能夠吸引尖端人才,讓一流的青年科學家來從事高新技術研究,這是香港的強項。

▼ 相關圖輯|陳清泉出席工程及科技學會(IET)150周年嘉年華

+3

系列報道(一):專訪陳清泉|美引領電動車死而復生 他40年前一言令中國跟緊腳步

系列報道(二):專訪陳清泉|中外電動車領域各有長短板 切記韜光養晦勿自滿

此外,香港已經推出時間表,2035年不再允許新的內燃機車(包括油電混合型)登記。陳清泉指出,這是符合趨勢的做法,「我也是香港推廣電動車督導委員會委員、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我們已經指定路線圖,在推廣電動車的同時也能幫助實現碳中和願景」,他期待這些舉措彰顯香港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決心。

倡結合大灣區發揮所長

陳清泉不忘提醒香港要有自己的高科技產業:「一個經濟體沒有產業不健康,不能只靠股票、地產。產業必須要是高附加值、高技術產量的。香港缺少土地,但可以做不需要大量土地的先進感測器、生物醫藥。」

然而陳清泉也指出,科技產業的四大要素分別是名牌大學、金融體系、大的研發中心、企業及市場,香港只具備前兩項。東莞、深圳有國家研發中心,而深圳也具備大企業、大市場。因此,香港應該盡快融入大灣區的科創產業,「不管你高不高興,一定要跟它結合。」

陳清泉看好大灣區廣闊的市場,強調香港要抓住機遇。圖為2021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在深圳舉行。(圖取自人民網)

系列報道(三):專訪陳清泉|電動車中國不怕「卡脖子」 倡國家之間勿惡性競爭

「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彌補香港的短板,使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產業鍊和生態更完整」,陳清泉說,這有助於香港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成技術交給企業和市場,創建香港的高科技產業,完善香港的高科技金融。

作為科學家,陳清泉相信無論是做科學還是文化,都應該秉持包容心、holistic approach/thinking(整體方法/思維)。多年來他做研究遊歷中西各國,發現各處的文化都有優勢,因此不喜歡看到文化、宗教上的相互對立,更樂於見到互相學習。「我希望香港能夠做到。就像(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講的那樣,香港成為新東方之珠——活力四射,中西合璧、高度文明的現代化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