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襲使館肇禍? 殺人放火的八國聯軍怎說都不是「正義之師」

撰文:關岭
出版:更新:

日前,一本名為《八國聯軍乃正義之師》的書籍在台灣出版,書中竟說八國聯軍是一支因為人道危機而不得不興的「正義之師」,引起華人社會的側目與憤怒,香港誠品書店將其全面下架。該書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歷史顛倒黑白,並美化西方列強侵華。
然而,歷史的真相卻是,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與掠奪中國之實。八國聯軍的暴行和庚子賠款使本已多災多難的中國在世紀之交再一次遭受沉重打擊,社會發展嚴重滯後,加大了與世界先進文明之間的距離。

說起八國聯軍,不得不先提義和團。義和團最初是發源于山東的民間秘密組織,活躍于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它的活動方式是設立神壇拳廠,通過練習拳棒、傳授武藝、散發傳單等形式組織群眾,進行反清活動,並逐漸發展壯大。

中日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加緊向中國輸出資本,掠奪路礦權益,劃分勢力範圍,企圖瓜分中國。隨着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機的加深,義和團逐漸把矛頭指向外來侵略者,勢力擴展至華北、東北各省,北京、天津一帶聲勢尤為浩大。

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但義和團盲目排外,對洋人、洋教、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此外,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這些落後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和利用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清政府為了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並承認其合法地位。於是,義和團紛紛湧進天津、北京。他們沿途張貼文告,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通過殺洋人、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打擊西方列強在華的氣焰。到了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

在要不要引進義和團力量與西方列強抗爭的問題上,清政府曾存在兩種意見,慈禧太后曾「連召王大臣等入見,諮眾論」。「持戰議甚堅」者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載漪為首,且人數眾多;持反對者有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人,他們認為「釁不可開,殺使臣,悖公法」。

眼見清政府無法控制局勢,西方列強決定派兵鎮壓。1900年5月底,英、俄等國調遣軍隊300餘人進駐北京使館。6月10日,英、俄、德、法、日、美、奧、意等八國軍隊,在天津組織了一支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Edward Hobart Seymour)擔任司令的聯軍,準備沿京津鐵路,經廊坊進攻北京。

西摩爾曾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看不起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加之聯軍中不少人認為從天津到北京有鐵路之便,對一支擁有槍炮的軍隊來說,很難遇到抵抗。西摩爾甚至對部下說:「這是一趟十分順利的行軍,當天晚上就可以到達北京,與北京公使共進晚餐。」然而,義和團破壞沿線鐵路,並在廊坊一帶伏擊,八國聯軍死傷多人,被迫撤回天津,暫停由鐵路進犯北京。

隨後,列強艦隊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攻佔大沽炮台並進犯天津。與此同時,慈禧太后在聽到「密報」稱列強「勒令皇太后歸政」消息後,立即於1900年6月21日以光緒皇帝名義對列強宣戰。宣戰詔書曰:「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在北京,義和團和清軍們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Clemens Von Ketteler)在被清軍士兵打死,圍攻使館區和克林德被殺,成為列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導火線。

裝備優良的八國聯軍於7月14日攻破天津,一路西進,8月6日攻佔楊村,直隸總督裕祿兵敗自殺。11日又突破張家灣防線,主帥李秉衡自殺。8月15日,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都遂淪為外國侵略軍的佔領地。是日凌晨,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率部分親貴大臣倉促逃離北京,途徑太原逃到西安。在逃亡途中,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並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最終覆滅。

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和北京後都曾大肆燒殺搶掠。天津被燒燬三分之一,昔日金碧輝煌的北京,數日之間已是滿目蒼荑,皇家御院中南海被闢為八國聯軍司令部的駐地,「天朝帝國」威嚴掃地。在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圓明園等地,中國曆代歷朝之積畜,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珍奇,攫掠殆盡,所失無算。

八國聯軍統師瓦德西(AIfred von Waldersee),後來在給德國皇帝的報告中承認,「聯軍佔領北京之後,曾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其後更繼以私人搶動」,「所有此次中國所受破壞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也許永遠難以為人所知,但其為數必定極大無疑。」

9月,八國聯軍陸續增至十萬人,由京津出兵,進犯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俄羅斯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人,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企圖併吞東三省。

後來,清政府全權代表慶親王奕劻、李鴻章與列強代表談判議和。列強提出懲辦禍首、賠償4.5億兩白銀鉅款、劃定使館區、拆除北京至大沽口之間的炮台、允許列強在北京至山海關沿途的軍事要地駐軍等苛刻條件。

慈禧太后雖然不甘就範,但在列強以戰爭相逼之下,「中國政府萬不可一字駁復。須知我等公使責任在重修舊好,各軍官則窮兵黷武,意在直搗西安。中國政府若允照款議,自奉旨之日起,戰事即為結束。」慈禧太后不得不全盤接受,「所有十二條大綱,應即照允」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這個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額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

《辛丑條約》規定,中國須賠款白銀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折合9.8億兩以上,以海關稅、部分地區的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史稱庚子賠款。從此清政府的財政自主權與經濟發展受到最嚴重的侵蝕,而列強不僅趁機大發利市,還靠截留關稅鹽稅要挾中國內政。得款最多的俄羅斯,其外交部長拉姆斯多夫(Vladimir Lamsdorf)公開宣稱這是歷史上少有的最夠本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