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內卷與躺平 內地網絡正在流行「罵資本」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近年來,中國網絡上流行「罵資本」,批評乃至討伐資本的聲音可謂此起彼伏。2016年播出的中國大陸電視劇《歡樂頌》裏一句吐槽「天下烏鴉一般黑,資本家都是吸人血的,每一個毛孔都滴着產業工人的血和淚」,獲得不少人的點讚和轉發。雖然目前比較少看到關於中國網絡輿情的民調,但只要大家願意去查看各大主流媒體或視頻平台的讀者留言、彈幕,不難發現一股「罵資本」、反感資本的洶湧民意。

為什麼會這樣?

以筆者的觀察,至少包括以下四種因素。第一,網路的放大效應。隨着中國社會整體性進入移動網路時代,上網人數的持續增加,網絡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公共討論平台。網絡是互聯互通的,人們獲取訊息的門檻空前降低,訊息的傳播變得史無前例的便捷,任何一個在過去看來只是局部地區的小新聞,都可能因為擊中時代的痛點或大眾的情緒而瞬間傳遍全中國。「罵資本」的聲音在當代中國一直存在,哪怕是在最亟需發揮企業家積極性的時候,批評甚至討伐資本的聲音同樣不絕於耳。比如,二三十年前,痛批血汗工廠曾是中國社會的輿論焦點之一。當今天中國進入移動網路時代,「罵資本」的聲音自然會在網絡輿情中被放大。

第二,一些人受仇富情緒或階級鬥爭思維的影響,常年都在「罵資本」。任何社會都可能會有仇富之人,中國亦不例外。受毛澤東時代晚期的階級鬥爭思維影響,中國社會至今仍存在一些滿腦子是階級鬥爭的人。只不過以前受仇富情緒或階級鬥爭思維影響的人大多在現實生活中表達不滿,而現在他們轉移陣地,去網絡上討伐。

第三,近年來中國政府基於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對於大企業、平台經濟的監管強化,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政策調控基調,既會在客觀上讓一些企業家、資本的姿態變低,學會低調、收斂鋒芒,又會在無形之中讓一些本就不忿於資本的聲音趁勢興起,將矛頭直指昔日的企業大佬們。個人風評在輿論場上備受爭議的中國網絡大V司馬南,最近之所以突然撿起中國企業聯想以前的負面材料,嚴厲抨擊聯想,固然是因為司馬南的個人意識形態取向,但未必與當前監管大環境無關。

第四,「罵資本」聲音的流行在相當程度上是對過去多年中國社會貧富分化、階層固化、資本霸權的反彈和回應。

在現代社會,不論中西,多數人還是希望社會有個起碼的平等,希望通過後天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希望企業能尊重員工的休息權和起碼的自由權、人格權,支付合理的報酬。這其實是非常正當的訴求,並且隨着社會發展,人們的訴求會更強烈。

但過去一些年以來,中國社會貧富分化持續擴大,甚至超歐趕美,階層固化日益嚴重,一些資本和企業尤其是那種不規範的小廠對於員工的壓榨、剝削、PUA令人髮指。過去多年由於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一些監管跟不上,資本在逐利本性的驅動下製造了大量的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尤其是一些金融企業、房地產企業,被投機思維所左右,導致大量的經濟泡沫,推高房價,成為不少人眼中的新食利階級,壓得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難以喘氣。

2019年,中國網絡上圍繞996工作制是否應該曾掀起巨大爭議。(Getty)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類似於社畜、打工人、996、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拼多多女孩猝死、內卷、躺平的字眼或新聞,總是能夠在中國網絡上引發巨大的共鳴。

毋庸置疑,資本有其不可忽略的正面作用,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改革開放40年以來,民營企業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成就了中國經濟的奇蹟。民營企業有大有小,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不同,既有專注於實體經濟的企業,也有從事金融、房地產的企業,有的企業踏踏實實做事,有的企業投機或欺詐盛行,不同企業的管理、文化、規範程度並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一竿子打死。但許多事情都有兩面,資本、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樣造成了許多問題,主要是嚴重的貧富分化、階層固化、資本霸權、人的異化,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的不滿。

以上四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成了今天中國網絡上「罵資本」聲音的流行。對於第一種因素、第二種因素、第三章因素,今天中國無需太在意,只需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政策,確保全社會謹守法律的邊界即可。比如,一些人如果思維固執,堅決反資本,只要他不採取法律不允許的行動,未造成社會恐慌或干擾正常經濟秩序,那是他的自由,不必太當回事,任何社會都可能不乏這樣的人,不用去較勁。

對於第四種因素,今天中國應該高度重視起來,及早採取有力的解決措施,去節制資本霸權,促進公平正義,不然的話,對於資本不滿的怒火會不斷延燒,影響整個經濟政策和經濟秩序的合法性。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說過:「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說改革開放前半場,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心在經濟增長,那麼到了現在,中國經濟政策在繼續保持增長的同時,要注意節制已經壯大的資本霸權,更加關心收入分配,努力將貧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拓寬階層流動的通道,保障上班族、年輕人的正當權益,讓更多人可以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那時縱使社會上依然有一些仇富或階級鬥爭的論調,也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