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曝效法烏克蘭坐等外援 揭露「疑美自衛」致命盲點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俄烏戰事持續超過一個月,近日烏東戰局進入另一階段,台灣社會無不「感同身受」,投射台海衝突爆發後的可能情境。台灣軍事專家張競4月18日在Facebook貼出與一位台灣大學生的對話訊息,這名來自台灣南部名校的青年向張競提問:「我們為什麼不學烏克蘭,等戰爭打起來,等人家送武器給我們就好」。

據對話截圖內容顯示,該學生表示:「我是在想,全世界現在都在支援烏克蘭,又送錢又送武器,那我們(台灣)為什麼不學烏克蘭,等到戰爭打起來以後,讓全世界都來幫我們,等人家送武器給我們就好了,平常不要浪費錢去買武器囉!」他並舉蔡英文的說法為所本「蔡總統不是說,中國要是侵略台灣,全世界都會來挺台灣嗎?」從而認為「我們不要再浪費錢去自己買武器,假如真正有戰爭,到時候就會有人送來武器,烏克蘭能有別人援助,台灣一定也能」。張競則在Facebook表達無奈,「能說這位同學想法有錯嗎?」

這段對話在台灣網絡輿論場引起一些討論,不少看法諷刺這名年輕學子選擇「躺平」的想法。事實上,由於美國在俄烏戰爭中未直接派兵,而是以經援、軍援、聯合盟友制裁俄羅斯的方式「曲線援烏」,質疑一旦台海開戰美國是否馳援台灣的「疑美論」,近期在台灣達到的新高峰。包括馬英九也曾指出,美國頂多出售武器和情報給台灣,但是不可能出兵,許多人認為美國已經不可靠,還是得要靠台灣人「自立自強」,主張延長義務役役期的聲浪也隨之湧現。

台灣軍事專家張競(圖)日前因為演講的緣故和一位台灣中山大學學生對談,這名同學問他:「我們為什麼不學烏克蘭,等戰爭打起來,等人家送武器給我們就好」,讓張競直呼:「能說這想法有錯嗎?」(張鈞凱攝)

「疑美論」的大量萌生,固然對於戰後即習慣「親美保台」的台灣來說是不小的轉折,但還遠遠不到「質變」的階段。原因在於,當前台灣的「疑美論」可說只是「抗中論」的另一種變形,所謂的「自立自強」依舊創建在台海朝向戰爭態勢的前提,主張跟美國買更多的武器,靠自己的武裝與軍事動員,甚至是鼓勵年輕人勇敢不畏戰,奔向戰場以抵禦對岸敵人來犯。

就此思維底色而言,與蔡英文政府的戰略部署並無二致。例如2019年蔡英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即指出台灣的防衛能力可以承受第一波攻擊,之後再希望全世界站出來;2022年3月16日,一向對陸強硬的台灣外長吳釗燮在立法院指出,「台灣防衛要靠自己決心」,但緊接着下一句拋出其重點:「要購足所需自衛武器,美國這方面持續提供台灣武器」。

俄烏戰爭引發台灣立委關切若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美國是否將出兵護台?台外交部長吳釗燮3月16日到立院備詢時表示,台灣防衛要靠自己決心,要購足所需自衛武器,美國這方面持續提供台灣武器。(資料圖片)

無論是該名台灣青年有意效法烏克蘭的「坐等外援」論,抑或是「疑美論」當道之下的「台灣自衛」論,嚴格來說都是不自覺把西方將烏克蘭塑造出來的「抗敵英雄」形象套進自己身上,卻沒有從這場殘酷的戰火中學到真正的教訓。與大陸敵我分明在台灣已是根深柢固的主流思維,維持軍事上的壁壘也是多數台人的傾向,但關鍵的問題在於,台灣真要放任兩岸走到非戰不可的地步?台灣又能「自我防衛」到多久?

這兩個關鍵問題,在台灣「烏克蘭情境效應」的發酵下,幾乎沒有得到應有的正視。前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的顧問班多(Doug Bandow),近日在《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雜誌撰文,強調「華盛頓將對抗俄羅斯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Washington Will Fight Russia To The Last Ukrainian),該標題便反映了美方對於「代理人戰爭」的真實想法,靠着前線棋子當戰火犧牲的砲灰,美國儘可在大後方迎接敵人的失敗。不妨把班多的標題換兩個詞:「華盛頓將對抗中國到最後一個台灣人」,不就體現了美國對台海戰爭所設定的目標了嗎?

3月12日,蔡英文赴桃園視察台陸軍206旅教召部隊致詞時指出,配合教召的後備軍人「要利用這14天覆習戰場技能,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也保護自己的家人」。(總統府提供)

因此,若是單純空談「疑美」,卻未把兩岸真正的癥結放到枱面上來談,反而把內戰歷史遺留下來的「兩岸一中」和平鎖鑰當成是巫婆的毒蘋果,一樣是把台灣人推向戰爭的另一個極端,那麼所謂的「自我防衛」也就成了「華盛頓將對抗中國到最後一個台灣人」的華麗想像與包裝。

至於提出「坐等外援」的那位台灣大學生,如同張競所言「能說他錯嗎」?因為他的想法根源於民進黨政府名為「聲援烏克蘭」、實則「抗中保台」的民粹論述,「和平」被「台獨」綁架的結果,就是這名勇於表達主見的台灣青年和他的同儕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華盛頓對抗中國的「最後一個台灣人」。當然,為了選舉與政黨利益,大人們把戰爭講成了童話故事,這些令人戰慄的情節在台灣自然被隱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