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中國正在與世界脱鈎、自我封閉嗎?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我們這是怎麼了?面對中國防疫過程中上演的一幕幕魔幻現實主義場景,很多人都在追問這樣一個問題。與此問題相關的另一個擔憂與疑慮是:中國正在與世界脱鈎、自我封閉嗎?

之所以有此擔憂和疑慮,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第三個年頭,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新變種奧密克戎的襲擾下,不得不「與病毒共存」之際,作為疫情上半場防疫優等生的中國,基於「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始終如一在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不惜一切代價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於染疫者,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這樣的阻斷疫情傳播的方式,在疫情爆發之初起到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也是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都一致採取的。但隨着病毒的不斷變異,以及疫苗、藥物的研發,再加上人們對病毒本身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這大大不同於前期的陌生、恐懼和不知所措,中國之外的不少國家和地區遂紛紛打開國門,走向開放。而中國因有着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和基層力量,在被迫「與病毒共存」之外還有可選項,故基於現實國情考慮,仍在維持原有的嚴格防疫政策。

雖然此政策帶來的經濟民生代價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不可承受之重,在「講政治」壓倒講科學、講法治、講常識之後,更是出現不少引起民怨沸騰的事件,人們對次生災害的恐懼在上海等地開始壓過對病毒本身的恐懼,中國決策層基於「算大帳、算總體帳」的思維,對病毒零容忍,且表示要「堅決克服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工作不足等問題,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就在中國盡全力凝聚同心抗疫共識、對病毒零容忍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5月10日公開評論中國防疫政策時說,「考慮到這個病毒的行為,而且我們已預料到它未來還會變異,我們認為這(清零)是不可持續的……我認為轉變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譚德塞說,我們現在對冠病已有更多的了解,也擁有更好的對抗冠病工具,這意味着是時候改變策略了。此一罕見表態,很快獲得大量轉發,亦成為不少人論斷中國如果繼續「動態清零」勢必愈發與世界「脱鈎」的切實論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5月10日公開評論中國防疫政策引發關注。(世衛組織供圖)

在疫情防控政策之外,其他層面的一些做法亦加劇了這層擔憂。近日,中國三所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宣佈從今年起不再參與世界大學排名,也不會向國際大學排名機構提供相關數據,中國官方媒體已經從多個渠道證實了此消息。據知情人士所言,「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退出所謂的『國際大學排名』,反映了中國大學、中國教育、中國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氣。」央廣網就此評論說:「淡化國際排名已成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後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雖然中國三所高校與世界大學排名「脱鈎」自有其考量和內在邏輯、脈絡,但此舉發生在因疫情引發的「脱鈎」擔憂的大前提和背景下,還是被不少聲音認為是教育領域的自我封閉乃至倒退。

從「孤立」的疫情防控政策到高校退出世界大學排名,中國是否真的在與世界脱鈎、自我封閉?如果單從短期來看,從現象來看,的確如此,但放在更長時間周期中來看,不管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願望,都註定中國無法與世界脱鈎,更不會自我封閉。

先看客觀條件。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為17.7萬億美元,按照國際匯率計算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按購買力平價則位列世界第一。此外,中國對外貿易額世界第一,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及第二大進口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今天的世界早已深度聯動,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與世界「脱鈎」孤立存在。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在嚴格防疫政策之下,面對「中國還能投資嗎」的追問,仍然有不少人給予中國積極期待的原因。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新華社)

事實上,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同時作為一場認知革命,帶給我們最直接的思考就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環球同此涼熱」,人類迫切需要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來應對瘟疫、戰爭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人類社會向何處去?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幾年反覆提到的宏大命題,中國不僅是這一命題的「發問者」,亦必然會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扮演「回答者」的角色。

再看主觀願望。雖然我們無法探究主政者內心深處的「幽暗意識」,但從中共最高層十八大至今的公開表態和所作所為來看,其並無與世界「脱鈎」、走向自我封閉的主觀願望。十八大上台之初,習近平即啟動了南巡,循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足跡開新篇,並在過去十年時間裏國際國內的各個場合,不斷強調中國要堅持改革開放總方針不動搖。早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雖然遭遇不少輿論質疑,但需要承認的是,這是一項中國走向世界、與世界聯通的藍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習近平在疫情之前對世界的承諾,也必須成為疫情之後中國堅持的總方針。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新華社)

不過,雖然客觀條件和主觀願望決定了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與世界脱鈎、自我封閉,但現實政治的演進往往充滿了各種偶然性,歷史也往往是在兩股力量的較量與撕扯中以「進兩步、退一步」甚至「進一步、退兩步」的方式前進着,尤其在大流疫和外部世界激烈變局增加了越來越多不確定性的當下,稍有不慎,便可能走向自我實現的預言,犯下顛覆性錯誤。好在中國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以及中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啟動的改革開放提供的實踐經驗,提供了一面鏡子,以史為鏡,以改革開放為鏡,中國未來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