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周年︱像張學友一樣理直氣壯說「香港加油」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本來是一件好事情,為了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知名歌手張學友給中央電視台錄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張學友穿着白色T恤,素顏出鏡,坦言「香港這25年經歷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因為我是和這個城市一起成長的,我從這裏出生,從這裏長大,我仍然相信這個城市,仍然希望這個城市會變成一個比以前更加好的城市,香港加油。」

本來是一段很樸素真誠的祝願,可在一些內地網民眼中,卻成了「不愛國」的「罪證」:一是因為張學友沒有提到「祖國」,看看其他香港明星的祝福,都有提到「祖國」,張學友沒有提,所以就是「不愛國」;二是張學友用了「香港加油」作為結尾,因為在修例風波中,「香港加油」被廣泛使用,後被等同於一句「政治口號」;三是張學友說香港過去25年「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是不是對香港過去25年不滿意?

隨着網絡輿情發酵,考慮到負面評論太多,央視很快刪除了這則視頻。3月下午,張學友透過香港媒體發布聲明予以回應,關於愛國問題,張學友寫道:「本人(張學友)覺得我是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作為藝人不涉政治是我的基本原則。我在香港出生香港長大,也希望在香港老死。」「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本人是否愛國愛港,自有公論。」

關於「香港加油」和過去25年的情況,張學友寫道:「我見證了香港最黃金最輝煌的時刻,跟現在的香港比較實在是強差人意。特別在過去的幾年裏,香港經歷了黑暴,緊接着疫情,百業蕭條,人心惶惶,香港正是須要努力加油的時候,我聽過『北京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但『香港加油』卻因為一些犯了錯誤的人用過,『黑色』『黃色』被一些別有用心犯了罪的人穿過,變成了愛國不愛國的標準,成為了『禁語』『禁色』,我個人無法理解。」

張學友拍片賀香港回歸25周年,遭內地網民出征。(張學友歌迷會微博)

在聲明中,張學友還特別提到,「本人是經過香港受國家高速發展而獲益的其中一員,如果這世界真有奇蹟,能讓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脱貧而步入小康的中國,是本世紀最大的奇蹟,我更以身為中國人深感驕傲。本人更希望我們中國人是理性的,是以理服人的,在世界人面前展現中國人的風範。」

回看整個事件,雖然令人遺憾、讓人憤懣,但以此作為案例,仍有三個問題有必要追問和釐清:

首先,央視下架張學友視頻實屬不應該。稍微有點常識和理性的人,都不會將張學友視頻裏說的話當做「不愛國」,也不會因為一句「香港加油」就上綱上線,雞蛋裏面挑骨頭,但當這樣的網絡暴力傳導到官方層面,換來的不是力挺受網暴者,而是下架視頻,性質就開始變了。一方面,人們會誤以為,央視也認為這則視頻有問題,需要危機公關;另一方面,對網暴者而言,不僅不會收斂,反倒會將出征張學友當做一場「勝利」。當下一次再有縫隙和機會,類似規模的出征又會捲土重來。

基於此,央視不僅不應該下架視頻,反倒應該讓其理直氣壯的存在下去,並像張學友一樣,理直氣壯說一句「香港加油」,既作為對張學友的支持,也是對民粹和網暴「說不」的立場宣誓。下架視頻並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會讓網暴和民粹的勢力更加猖獗。一刪了之、一禁了之,短期來看是「眼不見心不煩」,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在埋下更大的隱患、間接培植了民粹土壤。

其次,愛國從來不只有一種形式,更不是靠嘴巴說的,而是要看具體行動。就像張學友在聲明中說的,「聽其言,觀其行」。香港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佔中運動、旺角騷亂、修例風波再加上疫情,不僅像張學友一樣生活在香港的人會感到人心惶惶,差強人意,所有關心香港命運的人也會感到前路茫茫。在這樣的階段,需要的不是撕裂,而是團結,不是一味唱讚歌、表忠心,而是直面問題與矛盾,進而更好的再出發。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5周年的講話中提到,「香港居民,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信奉什麼理念,只要真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只要熱愛香港這個家園,只要遵循基本法和特別行政區法律,都是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貢獻。」接下來,要想凝聚共識建設香港,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要擴大「愛國愛港」的圈層,讓更多人成為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千萬別因無腦的鍵盤俠讓「張學友們」寒了心。

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習近平來港並講話。(政府新聞處圖片)

最後,網暴張學友只是極少數網民,並不代表內地的主流民意。不消說,張學友被網暴,最後不得不站出來為莫須有的「不愛國」自辯,在香港社會起了很糟糕的效應,進一步拉遠了內地與港人的距離,但需要明確的是,網暴者只是網絡上極少數的一群人,內地絕大多數人和港人一樣,站在張學友一邊。

不過雖然只是極少數人,不意味着不需要引起重視。親歷過上海疫情的歷史學家蕭功秦在與一位網絡上的極端者對話之後寫道,「中國人身上極左時代形成的陳舊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殘存的極端思維會從假死狀態重新復活。一旦國際環境惡化,國內經濟困難出現,各種『陰謀論』思維、亢奮極端的狹隘民族主義、自以為是的『厲害國』觀念,受害者式的悲情主義,都會被重新激活,它們會取代人們的常識與經驗,並且具有傳染性。這是因為每個人思維中多少有過它們曾經的活動軌跡。甚至已經被全民否定的『階級鬥爭』的觀念,也會很輕易地回到我們生活中來支配人們的思維。加上人道文化的缺失,以及其他種種惡根性,其中有二千年來的專制統治形成的文化習性,也有十年動盪時代的左的思潮在國人精神與心理上積澱的文化慣性。都可能會在艱難時期不斷被激活。」

綜上,就個人情感而言,筆者希望張學友無緣由遭遇的這場網暴風波儘快過去,但就該事件的警示意義而言,筆者又希望其能成為一記長鳴的警鐘,尤其是張學友聲明中的那些話,應該成為各方反躬自省的有力提醒。因為不僅「香港加油」、「黑色」、「黃色」不該成為「禁語」、「禁色」,整個社會的敏感神經也應得以適度舒緩,文化慣性和極左土壤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想改變和剷除,也必須依託於自上而下多數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真的實現張學友所說的「以理服人」,「在世界人面前展現中國人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