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為台灣與中國開戰 避免挑動中美劇烈衝突︱專家有話說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隨着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訪台行程,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持續進行封鎖式的軍事演訓行動,同時對美國祭出外交戰,宣佈制裁佩洛西及其直系親屬,並取消或暫停包括中美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在內的八項合作,中美摩擦風險攀升。美國會否就軍事與中國在台海區域針鋒相對,台灣學者包宗和回應《香港01》提問時解讀,美國不會為了台灣跟中國開戰,不希望挑動中美之間更劇烈的衝突。

台灣「台北論壇基金會」8月9日上午舉行「美中關係及其對台灣的影響」講座,邀請台灣大學前副校長、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包宗和,以及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陸委會前副主委趙建民主講。活動由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國安會前副秘書長何思因主持,該基金會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以及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李明等專家亦有出席。

中美衝突的理論與實際

包宗和從歷史與理論的層次整體性回顧了中美關係發展進程,首先指出當年美國卡特(Jimmy Carter)總統與北京建交,雙方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友好,但前提是中國不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現狀。直到21世紀尤其是習近平上任之後,美國人自認霸權受到侵蝕,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規範受到挑戰,從而中美陷入了激烈的競爭對立。

美國從中國身上得到的科技、技術、戰略、國內與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的競爭壓力,包宗和援引美國學者的研究,指出美國感受到的「中國威脅」,來自於中國試圖創建反美聯盟、對美國盟邦施壓使其不要支持華府的反中議程、推動國際機構置於中國而非美國影響之下,以及致力於打擊美國的區域及全球領導地位等四個面向。

包宗和進一步說明,西方學術界為中美衝突理論發展出了至少三種理論架構。其一是「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崛起霸權對既有霸權形成激烈衝突甚至戰爭,註定了霸權保衛戰局面。其二是雙方因缺乏互信而形成安全困境,中美究竟是「囚徒困境」還是「僵持賽局」,關係到彼此對抗強度能否下降。其三則是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提出的「攻勢現實主義」,即只要對手實力強大,不論其意向如何都是敵人,此為大國政治的悲劇。

由上述的理論推進到中美實際政策面的衝突,包宗和認為雙方在南海問題、台海問題、第一島鏈問題、人權問題、香港問題、貿易戰,以及外交上的「拉幫結派」等,都存在着相悖的想法或做法。在他看來,中美關係緩和的關鍵在於,美國能以強化自身國力,而非試圖打擊中國的方式確保霸權,以及美國能降低北京敵意,而非削弱中國實力為主要戰略方針。

此外,還包括了美國能否將中國視為平等大國交往,願意一定程度面對並接受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優勢,並建立台灣問題的安全護欄,以及願意強化雙方在氣候變遷、疫情、朝鮮半島非核化、反恐等共同議題之合作。

台灣應避險與陸美友好

其中與台灣最為切身相關,也是在今天局勢下最為緊要之處,包宗和強調了中美之間是否能就台灣問題建立起護欄。他說,華府體認當兩岸關係緩和時,台灣是中美關係的橋樑;一旦當兩岸關係緊張時,台灣便成為中美關係的不定時炸彈,而非有利美國的棋子。

因此這也是何以美國長期以來採行「戰略模糊」的原因。包宗和分析,「戰略模糊」的優點是能夠產生某種嚇阻效果,但缺點在於由於美國沒把話講清楚,令中國大陸或台灣都有可能產生誤判,結果造成無可挽回的結果,因此近來不斷有改行「戰略清晰」的呼聲。不過「戰略清晰」也存在着風險,這個方向意味着美國擺明站在台灣這邊,在軍事上防衛台灣,但是中國在區域政治存有優勢,恐怕容易激發出強烈的反彈。

解放軍圍台演訓,被認為打破了「台海中線」的原有敘事與認知。(新華社)

包宗和建議,如果美方要改採「戰略模糊」,那應該要是「雙重清晰」。也就是一方面對中國大陸警告,如果貿然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必會制裁或者軍事介入;另一方面也向台灣發出警告,如果走向台獨造成軍事衝突,美國將會袖手旁觀,對兩岸雙方採取「懲罰性嚇阻」。

至於台灣的自處之道,包宗和以烏克蘭陷入戰爭致使生靈塗炭為例,表示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沒有在大國之間做好為了避險的平衡,因此台灣應採取避險政策,與中國大陸和美國都維持友好關係,從而便不會受到中美關係變動的影響,讓自身安全始終維持有利的位置。

包宗和倡言,台灣要去降低北京「克制的代價」(costs of restraint)。隔壁有個強大的政權是台灣的政治現實,過去兩岸曾經在軍事上有「海峽中線」的默契,國際政治上也有「外交休兵」,經貿上對台讓利,儘管北京的克制難免有代價,但能夠隨着時間換取台灣對大陸的友好。

倘若結果適得其反,台灣反而漸行漸遠甚至走向獨立,那麼北京克制的代價便越來越高,超過了臨界點就會出現激烈的反應,例如此次鎖台式的軍事演習,以及封殺台灣農漁產品輸陸。當北京不再克制,在軍事上對台灣安全將造成很大的威脅。

最後包宗和呼籲,台灣執政者應採行務實主義的大陸政策。要從台灣利益角度來思考,放下政治意識形態,以台灣的安全為主要考量,避免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

北京震懾台灣威嚇美日

回到今日台海的形勢發展,《香港01》記者向包宗和提問,1996年台海危機爆發時,美國調派了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令台海一時戰雲密佈。以當前中美關係態勢來看,雖然美方官員表明「美軍將在未來幾周內穿行台灣海峽」,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SCSPI)智庫發布的軌跡圖,美軍列根號航母打擊群至今仍在遠離演訓區的西太平洋海域徘徊,美國接下來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會否採取更為具體的應對動作?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公布美國海軍列根號航母打擊群在7月30日至8月9日期間的行動路線圖。(微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與此同時,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對日本的反應不小,當G7發聲明譴責中國在台海軍演後,北京隨即取消了中日外長會談。若是將日本因素放入中美關係的框架之中作為考量,解放軍同步在黃海、渤海軍演,是否針對日本釋放強烈訊息?

包宗和回應,美國協助烏克蘭的方式就是提供武器,但拜登(Joe Biden)也講的非常清楚,美國不會派兵。對於台灣,就算經過這次軍演,美國基本心態是一樣的,不會為此跟中國開戰,而是加強台灣的防衛力量,比如在整體戰略戰術上,強調弱勢對抗強勢的「不對稱作戰」,而主軸還是提供台灣武器。

關於美國可能有更積極的想法,要台灣主動打擊對岸,包宗和對此表示懷疑。他說美國從冷戰時期到現在,對於提供台灣攻擊性武器一直是有所保留的,過去是怕「反攻大陸」,現在則是不希望因此挑動中美之間更劇烈的衝突。

解放軍在黃海與渤海的演習,包宗和認為這個區域接近日本與朝鮮半島,的確有可能是針對日本。一方面是連續對台灣的威懾,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有明講,演習是要做給美國和日本看,一旦它要對台灣使用武力的話,你們不要輕舉妄動,否則我是有力量可以阻擋的,同樣是在對美日展現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