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疫還沒到「歇歇腳」的時候?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在中國本土疫情升溫之際,多家中國官媒這兩天接連對國家防疫方針進行強硬表態,似乎在間接告訴大家:中國真正放寬嚴格的防疫政策,讓社會走上後疫情復常之路的時程不會那麼快到來。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星期一、星期二(10月10日及11日)一連兩天就當前的疫情局勢發表評論文章,署名均為多次就防疫政策發聲的「仲音」。

第一篇文章《增強對當前疫情防空政策的信心和耐心》指出,當前中國疫情呈現「點多、面廣」的特點,病毒的傳播力和致病力並未減弱,對老年人和基礎病人群仍具較大威脅。因此,必須繼續保持對疫情傳播的警惕,增強對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

雖然文章有提到應進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盡可能減輕對經濟發展和群眾正常生活的影響,重點是強調:「躺平沒有出路,堅持就是勝利」。

第二篇文章《「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則稱,動態清零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能讓中國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現階段中國及時控制疫情的最佳選擇。

文章還強調,中國疫情防控任務越是處於艱巨繁重的時候,越要深刻認識到「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

除了《人民日報》,另兩家央媒新華社、《經濟日報》也發佈了同調的文章,強調「抗疫遠未到可以『歇歇腳』『鬆口氣』的時候,疫情防控絕不能『躺平』」。

文章發佈後,「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的話題星期二登上微博熱搜榜。不過,《人民日報》和轉發文章的多家媒體都在評論區開啟「精選評論」功能,甚至是關閉評論功能,限制網民在文章下評論。

從微博上看到的網民普遍立場,大致能推敲媒體限制留言的背後原因。

不少網民雖然表示官媒的定調是在意料之中,但還是感到無奈。有網民稱,支持國家義不容辭,但老百姓的感受也要去思考,看是否有改進餘地;也有網民諷刺,稱「動態清零是世界各國想抄也抄不會的作業」。

還有網民批評《人民日報》文章沒有以科學數據為證據,只是官方「一廂情願地認為而已」。

受疫情衝擊,中國失業率創新高,大量中小微企業倒閉,被迫靈活就業的群體越來越多。(視覺中國)

中國疫情升溫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中國星期一(10月10日)通報2089起本土陽性病例(包括無症狀感染者),是8月20日以來的最高點。

這些病例分佈在內蒙古、新疆、廣東、四川、甘肅、山西等20多個省市區。

10月第一周是中國國慶黃金周,民眾往往會利用這個連假到各地旅遊,造成社會面的人員流動增加,這也反映到節節上升的病例數字。10月1日,中國僅通報548起本土陽性病例。短短10天內,本土病例便以倍數級暴增。

對於一直固守「動態清零」方針的中國來說,現在正值中共二十大這一重大政治會議即將召開之際,疫情管控更成了當前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

此外,內蒙古、廣東、深圳近幾天還陸續通報發現傳播速度更快的Omicron BF.7和BA.5.1.7變異毒株,各地官員不得不再收緊疫情管控政策,透過更嚴格的人員流動管制和更頻繁的核酸檢測,遏制疫情進一步惡化。

各地加碼疫情管控

這波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從10月6日起就實行靜默管理,並開展三次全員核酸檢測;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星期二起也開始禁止市外的車輛進入。

新疆也從上星期二(10月4日)起暫停全疆離疆客運列車、暫停全疆省際客運班線等的營運,隔天再宣佈對離疆人員發放電子證明,並要求這些人員簽署防疫誠信承諾書。

新疆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還限制所有人員暫時不能離烏,導致旅客被迫留在當地回不了家。

今年4月剛陷入大規模封控的上海也再度收緊管制措施,其中上海普陀、長寧和嘉定都在星期一(10月10日)關閉了文娛場所。上海官方同一天還宣佈要求抵滬人員「三天三檢」(進行三天核酸檢測,每天執行一次);另一直轄市深圳市星期二則在檢出首起Omicron BF.7病例後,要求抵深者入境後「三天三檢」,期間不聚餐、不聚會、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較為極端的是,沒有通報任何陽性病例的山西永濟市,上週五也進入三天的靜默管理,顯示各地官方為了嚴防疫情,所抱持的「寧濫勿缺」心態。

當下,經歷了三年嚴格防疫,中國民眾已對種種的防疫、檢測、隔離要求出現精神疲勞。如今更多的出行管制和核酸檢測要求,更讓民眾無所適從。近期還有許多網民在微博上控訴,自己明明哪裡都沒去,健康碼卻無故變黃或變紅。

因此,大多數中國網民對於官媒有關「動態清零」政策的表態有什麼觀感,大概不難猜到。

對於官方來說,防疫已不再只是科學、醫學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官媒選在這個時候集中就防疫政策表態,其實是在中共二十大前表達對最高領袖決策的捍衛。但在二十大閉幕後,中國是否就有望踏上後疫情復常之路呢?

疫情之下,整個社會的預期與信心極度低迷。(李澤彤攝)

「動態清零」將持續?

高盛集團在9月13日發佈的報告中預測,中國嚴格的防疫清零政策至少會延續至明年第一季。

以閃輝為首的高盛經濟學家在這份報告中指出,在放寬防疫清零政策前,中國政府須先把一些措施落實到位,包括提升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增產廉價且有效的新冠藥物。

報告認為,要將這些措施落實,中國官方就不太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大幅改變防疫方針。

高盛宏觀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向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低,加上中國未來六個月政治日程繁忙,嚴格的防疫措施還可能延續到2023年第二季末。

無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投資官錢濤則預測,中國可能在明年第一季末放鬆清零方針。他認為,中國政府已不止一次向公眾釋放官方接受今年溫和經濟增速的信號,這意味著中國不太可能在年底前大幅改變防疫等政策。

濟容投資首席執行官劉沁東也認為,人們對二十大後中國防疫政策迅速轉變的期望可能過高。雖然二十大會消除一些政治不確定性,但仍無法預測政策走向如何,只能靜觀其變。

無論是中國官媒的強硬表態,還是專業人士的分析和預測,都給期望中國在二十大後改變清零方針的人們潑了一桶冷水。

中國的清零方針持續了兩年多,這期間「清零」與「共存」之爭不曾停歇。但隨著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高傳染性的特性讓清零的任務變得越來越困難。民眾現在希望看到的,大概是防疫政策上更清晰的時間表和規劃,而非既定立場的重申。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