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二十大報告 |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回答的問題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是對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一份全方位規劃指南,既有指導思想,又有行動綱領、還有具體路線。根據規劃,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對中國模式的具象描述。在2021年7月1日中共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也提到,中共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此次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共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即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雖然這份報告沒有明確說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會對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但是從戰略安排兩步走,2035年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看,這樣目標的達成,其意義絕對不只是中國共產黨的規劃如期完成這麼簡單。

中共二十大正式開幕,習近平發表講話。(央視網截圖)

中國的發展必將對世界產生重磅影響。中國共產黨通過十四個五年規劃,一步步帶領中國帶領實現現代化,這樣的歷程,這樣的成就,足以產生震撼性影響。中國式現代化不會是停留在中國共產黨黨代會報告中的經驗總結和道路宣示。

中國式現代化有一個天然的參照對象——非中國式現代化。走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美歐發達國家會如何看待中國道路的成功?還未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會如何看待中國的道路成功?正在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國家又會如何看待中國道路的成功?

中國式現代化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世界上不只有西方現代化的道路可以成功,證明了西方式現代化不具有普世性,不採取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也有可能成功。歷史沒有終結,每一個國家都可以開闢屬於自己的歷史。中國作為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通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成功,本身就是對於西方制度道路優越性的挑戰。

早在2017年12月的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提到「我們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求別國複製中國做法,這是中國的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不會平息爭議和風波。中國式現代化不可能不引來圍觀、評判、乃至效仿。

將中美競爭往中西意識形態對抗方向引導,是美國團結盟友屢試不爽的手段。圖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2022年2月2日在中國張家口舉行之前,美國和中國國旗在雲頂滑雪公園飄揚。(AP)

拜登政府直言不諱:21世紀是民主和專制的較量,中國是美國的全方位戰略競爭對手。2019年3月,歐盟在對華戰略文件《歐盟—中國:戰略展望》中宣稱,中國不但是歐盟「經濟上的競爭對手」,還是歐盟「向外推行國家治理新模式的制度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2021年3月,英國把中國作為「系統性競爭對手」(China as a systemic competitor)。2021年6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後,再次宣稱中國是歐盟的「系統性的對手」。

即便中國無意對外輸出中國模式,中國的空前成功不可能不引發效仿。儘管中國的初衷不是推廣中國式現代化,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必然會在全球有着廣泛的影響和傳播。志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展做貢獻的中國共產黨,不會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訣。單純的意圖、初心、動機宣示,已經無助於改變現實情況的複雜性。

中國應該很清楚,即便中國無意同西方進行制度競爭,中西方兩種制度道路現代化方式的對比觀照也已經悄無聲息地展開。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不是簡單的另外一種現代化的成功,這必然引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競逐。西方不會坦然接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目前沒有容下不同文明的雅量。中國呼籲文明共處互相借鑑,目前看是一廂情願。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防腐拒變、拒絕效仿西方的現代化,也必然是飽受來自西方的打壓和挑戰的現代化。這一點中國要做好充分的心理預期和準備。正如2004年5月1日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一書中曾自信地寫道:「機遇總是垂青勇於競爭的人。」面對未來,中國式現代化應該經得起風雨檢驗,包括競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