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台政策四大主軸 台大學者:「雙北平模式」迫台談判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進行政治報告過後,隨着台海緊迫性升温,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話題在台灣格外受到關心。曾任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的台大學者左正東,盤點了習近平時代對台政策四大主軸,進而提出北京透過「雙北平模式」解決台灣問題的假設,同時對台與對美施壓,令台灣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走上談判桌,接受中國大陸希望的條件。

馬英九基金會「奔騰講堂」10月19日舉行「中共二十大與台灣:兩岸關係的現在與未來」座談會,邀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李德維,以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等三人主講。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全程與會,並發言作結。

在左正東看來,二十大未來對台政策應是「延續性」高於「變動性」。他指出,中共對台政策有長期一貫立場,首先是「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從江澤民時代以來皆然;第二是「反對台灣獨立」;第三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是從鄧小平時代即樹立的方針;第四則是長期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視之為對台促統最重要的基礎,習近平時代稱為「促融」、「融合發展」。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認為,二十大過後北京對台政策的重中之重,在於怎麼阻絕美國對台灣支持。(張鈞凱攝)

2016年分水嶺 習對台政策四大主軸

左正東從優先目標、現狀定義、國際空間、政策工具等四個面向,回顧了從胡錦濤到習近平對台政策的主軸。他認為,習近平上台初期延續了胡錦濤的路線,直到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成為分水嶺,大陸對台政策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左正東進一步盤點習近平時代對台政策,有以下四大主軸。

1. 推進祖國統一:

首先是「加強統一意識」。2021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到「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有別於過去主張中華民族一旦偉大復興之後,統一就會水道渠成;現在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要偉大復興,必須要統一,也就是習反覆強調的必然也必定統一,包括二十大報告所說:「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其次是「推動統一談判」。2019年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強調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號召台灣各界就推進政治談判開展對話溝通,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性安排開展民主協商。

再者是「規劃統一方案」。8月10日公布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統一事業》白皮書,談了很多統一以後台灣的地位,重要之處在於「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實行高度自治」這句話,過去中共主張統一之後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派人和軍隊到台灣,但現在有了前提,也沒再提到不派軍隊,被認為承諾台灣高度自治會做很大程度的限縮。

2019年1月,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資料圖片)

2. 嚴定現狀框架:

兩岸過去以來都認為維持現狀是雙方最重要的目標,但對於現狀有不同的定義。左正東引用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的說法「粉碎『台獨』分裂圖謀」,說明中共在過去這段時間講了很多次關於打擊「台獨」的努力。

但什麼是中共界定的「台獨」?十九大報告提了「六個任何」:「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左正東認為,這是從過去「法理台獨」擴大到「變相台獨」和「漸進台獨」。

同時限縮「一中」定義,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提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與《反分裂國家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同。左正東解讀,後者指兩邊是平等的地位,但前者把台灣放到了附屬的地位。

還要看去(2021)年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Joe Biden)視訊通話說到,「台灣問題的真正現狀和一個中國的核心內容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左正東分析,過去胡時代涉及兩岸的一中定義時,是不會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習近平2020年訪問緬甸,以及他和部分國家互動時談到一中時,加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回歸到老的「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021年11月16日上午,習近平在北京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新華社)

3. 阻絕外力干涉:

左正東展示今年7月9日王毅與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G20外長會議進行工作午餐的照片,並羅列了2016年以來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參與中斷,台灣失去八個友邦,2018年大陸要求各國航空公司更名等等。

其中看到北京越來越嚴守「非官方」和「非一中一台」的一中防線,例如2021年民進黨政府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大陸在當年8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以及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訪台舉行圍台軍演。兩相對照,左正東認為,當各國要突破跟台灣的關係時,大陸對於美國的回應是最強烈的,因為美國的行動會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效果。

4. 訴諸軍事力量: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2020年9月訪台時,解放軍戰機開始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中國大陸在2020年9月和2022年5月,兩次宣示不存在海峽中線,解放軍戰機從今年8月之後更頻繁穿越海峽中線,圍台軍演時導彈穿越台灣上空,也開始了常態化軍演。

8月4日下午,解放軍東部戰區火箭軍部隊,對台島東部外海預定海域,實施多區域、多型號常導火力突擊。(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十九大到二十大 涉台內容四大差異

左正東進一步比較了二十大報告與十九大報告,主要有四個部分的差異。

1. 從兩岸領導人會晤到反分裂反干涉鬥爭:兩次報告都有回顧過去的成就,十九大報告提到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但在二十大報告提到的卻是反分裂、反干涉鬥爭,堅定維護國家主權,說明兩岸關係過去五年的景況與2017年之前的五年截然不同。

2. 從堅持和平統一方針到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十九大報告提堅持和平統一方針,二十大講的是爭取和平統一前景,說明和平統一已非必然,意味了「武統」的可能性。

3. 從堅決反對台獨到保留一切選項:十九大報告談了針對台獨的「六個任何」,二十大所提「保留一切選項」,則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其中特別突出外部勢力干涉,表示北京看到台美關係越來越緊密,未來五年工作重中之重在於如何阻絕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4. 從期待兩岸對話協商到與台灣各界共謀兩岸關係:外界都注意到習近平在二十大口頭報告時沒有提到「九二共識」,儘管後來的書面全文並未省略,但表示北京已經放棄跟民進黨政府溝通對話的任何期望。

習近平二十大政治報告口頭未提「九二共識」,台灣學者左正東認為,表示北京已經放棄跟民進黨政府溝通對話的任何期望。(資料圖片)

「雙北平模式」 雙重施壓迫台談判

關於二十大之後台海關係的未來,左正東提出三個台灣和兩岸應該思考的問題。

第一個是中共對台政策還能保持長線思維嗎?左正東提到,最近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有一些文章在討論這個問題,基本上有兩個觀點,一個是「武統迫近論」;另一個是黎安友(Andrew Nathan)等中國專家提出的「不戰反獨論」,他們認為從中國大陸在南海等其他地方的行動來看,並沒有要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的跡象,也表示中國不希望用戰爭的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反獨」才是重點。

左正東從而提出「雙北平模式」的假設,他解釋道,軍事手段是北京的工具,重點是要使得台灣走上談判桌,接受大陸希望的方案。一方面在兩岸戰場上對台灣施壓,另一方面在外交戰場上對美國施壓,最後讓台灣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接受大陸的條件。

8月16日下午,習近平在遼寧省錦州市考察遼瀋戰役紀念館。(新華社)

第二個是台灣是否會陷入烏克蘭困境?左正東認為,美國不斷地支持台灣,大陸則不斷地把美國對台灣支持視為對其安全威脅,陷入了國際關係理論所說的「安全困境」,解決之道在於中美必須要採取信心創建措施,包括透明化和相互約束機制。左正東提出個人看法,主張台灣應該要扮演「促進者」,而非「阻礙者」和「破壞者」的角色,因為只有中美關係好,兩岸關係才會好。

第三個是如何重建中美台「大三角平衡」?左正東對此提出兩條方法,第一條是修改舊的方程式,比如「不對稱作戰」創建軍事韌性;或者是重新建立戰略模糊,有學者認為美國原來的戰略模糊已不再有效,因為對台對華都無法產生嚇阻,所以要同時加強嚇阻台灣走向獨立、嚇阻北京採取武力,既有威脅還要有保證。第二條則是建立新的方程式,左正東強調,唯有透過兩岸談判,這是台灣不能迴避的課題,要和平解決最終還是要透過談判,才能找到長久的穩定方案。

在演講的最後,左正東以習近平今年8月考察遼瀋戰役紀念館時的照片作為結論,很多人解讀這代表着大陸要從被動轉向主動。左正東說,兩岸應該要重新回頭看國共內戰,從人民和歷史的角度重新省思國共內戰。他建議,要以開放包容的架構找到兩岸可以共存共榮的方程式,讓中華民族下一代不再如內戰一代飽受戰火的蹂躪與骨肉分離的痛苦,才是以人民為本、向歷史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