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新冠毒性早已不同於三年前 消除民眾恐慌越來越重要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連日來,因為內地疫情出現反彈,呈現多發態勢,不少地方又突然收緊防疫措施。之前二十條措施公布後,率先打響防疫新路徑第一槍的石家莊,11月21日起又在全市部分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封控加碼。北京市規定民眾進入各類公共場所的核酸陰性證明由72小時調整為48小時。上海市則規定來滬返滬人員抵滬不滿5天者,不得進入餐飲服務、購物中心、超市賣場、菜市場等公共場所。一些農村地區採取封路堵路措施,其嚴厲程度彷彿回到了2020年初武漢疫情時的狀況。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可能比較複雜,但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時至今日,內地仍有許多人比較恐懼新冠病毒,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還停留在三年前武漢疫情時,以為被感染是一件很嚴重很危險的事情,談病毒色變。這種情況在內地一些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比較普遍。這也是為何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過度防疫和層層加碼更為凸顯。

10月30日,鄭州富士康港區內的返鄉員工。(紅星新聞)

鄭州富士康事件說明對於病毒的恐懼,同樣存在於大城市年輕人當中。針對10月底富士康鄭州工廠部分員工徒步返鄉事件,當時內地媒體《財經》旗下的「財經十一人」在《鄭州富士康員工:工廠正常運作,部分員工選擇返鄉》一文中寫道:「部分員工擔心被感染,又擔心感染後隔離的情況。恐慌情緒在10月29日達到頂點。周元從一位同事處得知,29日上午,廠區內某個單採點,部分員工突然情緒爆發,將核酸檢測人員的桌子掀翻。」

無獨有偶,11月1日,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刊發的文章《富士康基層管理者親述:這15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採訪了鄭州富士康產線上的一名基層管理者王海(化名)。據王海的描述,一些員工「認為被感染的幾率很大,也不完全了解病毒的情況,認為感染了之後會像2020年年初武漢感染新冠的人一樣,不僅很難受、留下後遺症,甚至可能死亡」。

2021年6月3日,廣州越秀區青年志願者隊伍支援荔灣區廣船鶴園小區防疫和物質派送工作。(人民視覺)

這說明雖然內地網絡上希望放開管控的聲音很大,相當數量的網民在了解海外疫情最新訊息後已經不再把新冠病毒當回事,但回到現實世界,恐懼、害怕病毒的人依舊為數不少。為什麼最近石家莊的疫情防控如同過山車那樣,為何那麼多人搶購蓮花清瘟,歸根結底是因為許多人恐懼新冠病毒,容易驚慌。這也說明內地民眾關於病毒和疫情的認知存在嚴重分化,不同聲音之間,彷彿置身於兩個平行世界。

對於內地來說,現在亟需讓科學和數據說話,讓公眾理性看待病毒。早在今年3月,一直為公眾普及醫學知識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便曾撰文說過,「病毒的毒力真的是明顯降低了,香港這輪疫情死亡的病例除了年紀大是高風險因素外,絕大多數有明顯的基礎疾病」,「對於這個病毒,消除恐懼是我們必須走出的第一步」,「由於奧密克戎已經變得很温和,在實現了廣泛接種和自然感染率的國家,新冠病毒現在可能甚至沒有流感那麼致命」。這本來是輿論層面比較好的科學引導,但遺憾的是,因為一些網民對張文宏的上綱上線式攻擊和不久後上海突然全城靜默,這樣的討論便未再持續下去,張文宏亦變得低調。

最近二十條防疫措施的公布,讓許多人看到內地漸次走出疫情的希望。這是好事,更是當下內地應該努力的方向。為了讓二十條防疫措施能落到實處,為了讓內地在時機成熟時漸次開放,引導民眾科學認識病毒,消除他們的恐懼,變得極為重要。

今天的新冠病毒確實已經不同於三年前武漢疫情時,危害性大幅下降。最近內地疫情雖然連續多日的感染者數量都高達2萬例,但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感染者,重症率極低,且基本都是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曾因防疫貢獻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專家張伯禮,最近指出當前的臨牀實踐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減弱。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一處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在進行核酸檢測的相關準備。(視覺中國)

當然,新冠病毒依然會威脅那些未接種疫苗的有基礎疾病的老人。考慮到內地人口基數龐大,人均醫療資源有限且分佈不均,目前仍有許多老人未能充分接種疫苗,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比較多,內地在探索優化防疫措施時,確實有必要為那些弱勢群體建立免疫屏障。畢竟,最難的不是開放,而是與弱者共存,是通過提升疫苗接種率(重點是老人)、特效藥儲備、完善分級治療和居家隔離流程、增加醫療資源(重點是重症牀位)、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群體)等工作,讓內地能以較小代價,早日走出疫情。

從內地發展大局來看,越早日走出疫情越好,政府應該及早進行與弱者共存的準備工作,讓內地走出疫情更有底氣和籌碼,其中勢必包括消除民眾的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