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張伯禮:新冠病毒毒力趨弱 調整防控政策非「躺平」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近期內地的新增個案以無症狀感染佔比較多,臨床實踐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從病毒進化規律推測,新冠病毒趨於穩定、毒力趨弱的概率較大。

張伯禮解讀,從新冠肺炎疫情之初至今,中國防控方案的調整始終與疫情形勢相關,具體來說是四個方面,包括病毒變異、免疫屏障、防控能力、治療方案。

當前的臨床實踐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減弱。但他提醒,新冠病毒傳播隱匿是因為不造成明顯症狀難以察覺,潛伏期縮短意味着感染者從被感染到傳染人的時間進一步縮短,兩者均令病毒傳播力增強。

連日來的感染者數據顯示,當前確診感染者中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者,「這樣的進化對於新冠病毒某一特定分支保持『優勢』是有利的,因此,從病毒進化規律推測,新冠病毒趨於穩定、毒力趨弱的概率較大」。

國務院日前公布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張伯禮認為,有關措施的推出是非常及時和必要,對實現「疫情防得住、經濟穩得住、發展更安全」目標,為保障後疫情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兼顧民眾生活需求將起到重要作用。

他認為,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高風險區一般以居住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等措施,都是防控進一步科學優化的體現。

張伯禮指,大家應該認識到疫情的複雜性和反覆性,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只有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才能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間尋求最適合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