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 DUNK內地票房口碑雙收 日本動漫在中國為什麼這麼火?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日本動畫電影《灌籃高手》(又譯作《The First Slam Dunk》、港譯《男兒當入樽》)2022年在當地上映後票房火紅,上個月到了中國票房同樣出色,外界預計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日本電影。表現如此亮眼,玄機何在?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灌籃高手》在中國票房出色。(《THE FIRST SLAM DUNK》劇照)

公開資料顯示,《灌籃高手》(又譯作《Slam Dunk》、港譯《男兒當入樽》)最初是由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創作的以高中籃球為題材的漫畫,1990年開始刊載,1993年《灌籃高手》同名電視動畫片播出,1996年6月宣布完結。

電影版《灌籃高手》時隔20多年後終於在去年底上映,一樣由井上雄彥執導,故事改編自漫畫原作的最終章《全國大賽篇——湘北VS山王工業》,主要講述兩支籃球隊對決的勵志故事。

中國大陸幾乎是整個亞洲最晚看到《灌籃高手》的地方。此前,該電影已經先後在日本、韓國、香港和台灣等多地上映。雖然晚了一些時間,許多大陸觀眾仍對電影抱有很高期待。《灌籃高手》的動畫在90年代曾在大陸電視上播出,並成為了許多80後、90後的兒時回憶。有網民說,當年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為這部動漫而愛上籃球。

《灌籃高手 SLAM DUNK》(Youtube@灌籃高手 SLAM DUNK PV灌籃高手 SLAM DUNK)

據中國電影資料分析軟體燈塔專業版資料,《灌籃高手》在中國上映前13小時16分,預售票房破億元(人民幣,下同),最終預售票房1.15億元,預售人次286萬人,創下中國影史進口動畫預售票房冠軍。

截止上星期三(4月26日),《灌籃高手》在上映一周後票房已破4億元。收穫亮眼票房的同時,電影品質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截至5月2日下午3時,《灌籃高手》在豆瓣的電影評分高達9.0分,近20萬人打分,五星好評占了60.4%。

《男兒當入樽》是經典運動漫畫,是許多港人兒時回憶。(《男兒當入樽》漫畫截圖)

有人在豆瓣頁面留言說:「我為井上雄彥的電影技法、實現的視聽效果而震撼,聽著全場排山倒海的歡呼聲跟著激動,想到自己的青春記憶熱淚盈眶。」

也有人說:「說實話去看之前,沒有報太大期望。覺得畫風有點不是當年的味道。但是,灌籃高手還是當年的灌籃高手!熱血程度完全不減!」

除了《灌籃高手》,此前由日本導演新海誠執導和編劇的動畫電影《鈴芽之旅》,3月底在中國上映後一樣掀起觀影熱潮。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少女和一位神秘男子,二人一起踏上了關閉災禍源頭之門的冒險故事。

日本動畫電影《鈴芽之旅》3月底在中國上映後掀起不少討論度。(互聯網)

資料顯示,《鈴芽之旅》在中國大陸上映30多天后,票房截止上周已突破7.5億元。如果沒被《灌籃高手》反超,它將是中國電影票房史上最成功的日本電影。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王鵬飛就此在《澎湃新聞》撰文。他以《灌籃高手》電影版掀起的熱潮為例稱,這側面說明它不僅是一部動漫電影,它更是80、90後共同的青春以及與青春有關的回憶。

王鵬飛也點評:「追本溯源,這份共同的回憶可以說是上世紀中日『蜜月期』民間文化交流結下的碩果。」

中日關係:圖為2018年10月25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中國國旗和日本國旗。(Getty)

日本動漫在中國的40多年

中日在1972年正式建交,兩國外長六年後在北京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此後十年間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

在這背景下,中國電視台在1979年引進並播放日本動畫,以加強民間文化交流。第一部登陸的動畫片是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松谷美代子的作品《龍子太郎》。

隨後,日本動漫大師手塚治蟲的作品《鐵臂阿童木》(港譯《小飛俠阿童木》、台譯《原子小金剛》)也引進中國,觀眾反應之熱烈,形成萬人空巷的場面。這部科幻作品也敲開中國人通過動漫作品認知日本的大門。

王鵬飛說:「自此,《灌籃高手》、《足球小將》、《哆啦A夢》、《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等諸多經典的國語配音日漫相繼進入觀眾的視野,這些作品雖出品年代不同、題材不一,但為國內無數80後、90後構築了一段段童年回憶,形成專屬於自己的‘日本印象’。」

不過,在1995年前後,隨著衛星電視、有線電視以及教育電視台的興起,中國進口動畫片的引進呈現出氾濫之勢。

《界面新聞》官方財經號「文創資訊」在2016年12月發出一篇題為《日本動漫「入侵」中國30餘年,緣何「相愛又相殺」?》的報道,當中內容就提到因為動畫片進口不受審核、配額限制,一些暴力傾向突出的日本動畫片隨之頻頻出現中國的在電視螢屏上。

《北斗神拳》講述當世界由於大規模的核戰爭而遭到毀滅性打擊後,人類為了爭奪僅有的資源開始互相搶奪廝殺的故事。。(《北斗神拳》圖片)

報道指出,其中影響最大的《北斗神拳》在各地方電視臺播出後,其「血肉橫飛,五官挪移」的畫面震驚許多人。隨後,該片被緊急叫停,但「日系動畫片的成人化傾向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開始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北斗神拳》講述當世界由於大規模的核戰爭而遭到毀滅性打擊後,人類為了爭奪僅有的資源開始互相搶奪廝殺的故事。

後來,在盜版盛行、監管無力的大背景下,2000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頒布標誌著「封殺日本動漫」的《關於加強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管理的通知》。

根據中國政府網,該通知要求各級電視臺在每天每套節目中,播放引進動畫片的時間不得超過少兒節目總播放時間的25%,其中引進動畫片不得超過動畫片播放總量的40%。

報道稱,這是廣電總局首次就進口動畫片的引進播出作出明確規定。然而,這還不是日本動畫片在中國處境最糟糕的時刻。

一位叫「關中阿福」的作者,2015年4月在鳳凰文化評論欄目《洞見》撰文寫道,2006年前後,進口動畫片特別是日系動畫片負面論再度甚囂塵上,尤其是民族動畫產業界對日系動畫片頗有微詞——一些日本動畫片為推廣其動畫品牌,不惜將相關動畫片以免費或極低的價格提供給中國電視臺播放,這讓一些國產動畫片公司難以生存。

文章說,廣電總局因此兩度下達「禁播令」,要求各電視臺在晚間黃金時間不得播出進口動畫片。

廣電總局先是在2006年8月頒佈《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規定中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在每天下午5時至晚上8時之間,禁止播放境外動畫片。

隨後在2008年2月刊發《廣電總局關於加強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規定同年5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動畫片、介紹境外動畫片的資訊節目以及展示境外動畫片的欄目的時段,由原來的下午5時至晚上8時,延長一小時至晚上9時。

這意味著,中國人在電視黃金時段幾乎看不到境外的動畫片。

不過,隨著互聯網時代在2008年前後來臨,進口動畫片的觀看管道不再受限於電視臺。因此,相關措施不再妨礙大部分中國民眾觀看日本動漫作品。

日本動漫在中國真正的復興,實際上可從大銀幕上初見端倪。

2010年,伴隨中國影市的開放,日本動畫電影又躍上中國大銀幕,率先登場的是《名偵探柯南:漆黑的追蹤者》(港譯:《名偵探柯南:漆黑的追跡者》)。一年後,另一部劇場版《名偵探柯南:沉默的15分鐘》上映,並拿下不俗票房。

但好景不長,中日關係因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問題惡化,中國在2013年和2014年沒有引進任何日本電影。2015年後,情況才回歸正常。

日本動漫在中國為什麼這麼火?

綜合中國媒體報道和分析,日本動漫在中國受歡迎的兩大原因是:第一,中日兩國文化背景接近,容易產生精神共鳴;其次,日本動漫推陳出新,品質過硬。

中新社去年6月曾引述日本岩波書店前總編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外籍專家馬場公彥分析說,中日兩國歷史交往悠久,有相似的文化價值觀和社會環境,而歐美地區民眾的生活方式與東亞地區有很大不同,因此相較在歐美,日本動漫在中國更受歡迎。

《One Piece》在全球都有許多粉絲。(資料圖片)

他說:「對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日本漫畫被比喻『三點鐘的點心』。小學生下午三點放學回家後邊吃點心邊看動漫,這樣的『童年味道』讓人既開心又回味,類似情況在中國學生群體中也非常普遍。同時,日本動漫也吸引了一些成年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這反映了中日兩國在文化和社會層面的共通點。」

按馬場公彥觀察,支撐中日文化消費的城市中產階級在生活方式、消費行為方面也比較接近。兩國還有相似社會環境,出現了晚婚、單身、丁克等類似的現象,也都面臨老齡化等問題。「這些共同因素使得兩國年輕人容易產生共同的動漫『語言』。」

2022年10月17日,遊客走過通往日本東京淺草寺走道,路上兩旁都是紀念品商店。(AP)

至於第二點,根據前述文章《日本動漫「入侵」中國30餘年,緣何「相愛又相殺」?》闡述,日本動漫人才輩出,他們能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推成出新;這種創新精神,也體現在其獨特的畫面風格,人物形象設計,鏡頭表現手法。

文章還寫道,一部動畫是由畫面、劇情、腳本、配音、配樂伴奏這幾個部分組成。而日本動漫之所以能夠吸引觀眾,就是其在這幾個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而劇情則是日本動漫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日本動漫在劇情上做了十足的功夫。」

《男兒當入樽》的經典畫面,在三井壽帶人到籃球館裡搗亂後,安西教練一言不發走到三井面前,令他重新尋回自我。(《男兒當入樽》漫畫截圖)

總的來說,日本動漫陪伴了許多中國80、90後,甚至00後的成長,也讓他們當中許多人打破了向來對日本認知的刻板印象,從某種層面而言,這算是中日兩國溝通的橋樑。

但隨著民族主義思潮湧動,地緣政治形勢尤其是東亞各國和地區的關係又趨緊張,動漫這種軟性的文化聯繫,在中日關係近年來跌宕起伏的背景下,已難發揮多大的緩頰作用。更何況,中日之間還有複雜的歷史和領土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