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鬥慘新世代?「啃老」不分國界 負債纍纍是常態

撰文:陳進安 林芷瑩 羅保熙
出版:更新:

中美關係被稱為是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而年青人與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密不可分。那麼,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兩個大國,中美青年各自的生活現狀是如何呢?他們又分別面臨著怎樣的難題?本文將從數個方面的數據,試圖勾勒出當代中美青年的生活面貌。

失業:中國兩成年輕人無工開 保障各有對策

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方面,去年以16至24歲的失業率最大,達9.4%。相對其他歐美國家,該數字其實算低,就算是美國國內也是相對的低位,遠低於20年的14.9%及10年的18.4%,這兩個過去40年的高峰。不過,其他年齡層失業率在過去兩年大幅下降,但16至24歲去年的下跌幅度明顯較其他年齡少。

而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就要高得多,據國家統計局5月份最新數據顯示,16至24歲青年城鎮調查失業率來到20.8%,是中國自2018年開始公布這一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相當於約有兩成年輕人口處於失業狀態。

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方面,去年以16至24歲的失業率最大,達9.4%。(Getty)

針對民眾失業期間的生活保障,美國有失業救濟金(UI Program),金額方面各州差異頗大,法律規定為領取失業勞工的一半薪資,金額從每月不足1000美元至逾3000美元不等,另外子女會有額外金額。

中國方面則設有「失業保險金」, 據《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保險金的標準,應當按照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水平,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以兩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為例,2021年8月起,北京失業保險金標準在現行基礎上每檔上調218元。具體金額視累計繳費時間而不同,其中累計繳費時間僅滿1年不滿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2034元,至於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為2143元。上海亦自2022年7月1日起對失業保險金支付標准進行調整,具體為:第1—12個月支付標準為2055元/月;第13—24個月支付標準為1644元/月;延長領取支付標準為1420元/月。

中國兩成年輕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圖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的應屆畢業生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

債務:美青年增幅最大 中國近九成90後負債

接下來是兩國的債務情況,去年,美國家庭債務總額已達到16.5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較前一年增長8.3%,是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大漲幅。

而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美國「千禧一代」(24-39歲)的債務總額超過3.8萬億美元,較2019年底增長27%,增幅是所有年齡段中最大的,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三年期債務積累速度最快的一次。

中國家庭的債務壓力近年來亦不斷增加,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22年,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達到124.4%,比2013年差不多翻了一倍。

中國90後消費貸用處。(《當代青年消費報告》)

在2021年,中國銀行旗下的中銀消費金融公司聯合時代數據(Datagoo)發布《當代青年消費報告》顯示,中國90後的1.75億人口中,有86.6%的人都背負了各種債務,需要分期或逾期還款,只有13.4%無負債,人均負債超過12萬人民幣。

養老:「養兒防老」觀念大不同 中國年輕人兩頭受壓

雖然表面上青年與老年人看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然而人口老化、養老觀念等因素都會影響老年撫養比,從而影響青年的負擔。

美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在高收入國家和OECD國家中並非最嚴重,作為移民國家,其養老保險制度已有200多年歷史,體系比較完善,保障程度也較高。現時的養老保險體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構成,即聯邦退休金制度、企業年金計畫及個人退休金計畫。三大支柱俗稱「三腳凳」,分別發揮相互補充,為退休人員提供多管道且可靠的養老保障。

美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在高收入國家和OECD國家中並非最嚴重。(Getty)

同時,有別於中國內地,美國年輕人沒有撫養老人的負擔。一般來說,在他們18歲成年以後,許多美國父母也會要求子女自立,自此雙方各自為自己的財務負責。不過,近年由於生活成本的急劇上漲,去年的數字顯示有近三分一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年青人仍然依賴父母的財政支援。

至於中國亦在短短三十年時間建立起覆蓋10億人口、參保率超過90%的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其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領取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另外,中國去年起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其在中國養老保險體系中稱為「第三支柱」。

在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4億,佔比將超30%。(新華社)

不過與美國相比,「養兒防老」是中國的傳統觀念,這也導致中國青年往往需承受更多撫養老人的負擔。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預計,在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4億,佔比將超30%。這種情況下,老年撫養比大幅上升,養老負擔加重。2020年老年撫養比19.7%,預計2050年突破50%,意味著每兩個年輕人需要撫養一位老人,從而兩頭受壓。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向來有「421家庭」模式的說法,即一對獨生子女結婚生子後,家庭結構組成為個父母長輩、1個小孩和他們2人,兩個年輕人要負擔起4個老人的養老重任和至少一個孩子的家庭壓力。而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受高學歷的心態以及受到近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不少求職困難的年輕人乾脆選擇「啃老」,繼續依賴父母。

置業及金錢觀:美青甘當月光族 華青七成認成家須有房

過去半世紀以來,美國置業率一直保持在逾62%水平,去年的最新數字則為66%。其中,35至44歲的置業率為62.5%,35歲以下更只有39.3%,相關數字自2000年代起持續下跌,過去20多年一直低於40%的水平。

美國置業率一直保持在逾六成水平。(Getty)

大多數美國人並沒有儲蓄習慣,即使一些人收入不錯,仍然有可能是月光族,甚至部份人會背負沉重的信用卡債務。過去,當地人普遍很早成家立室和置業,由於郊區的房價便宜,一對夫婦工作數年便可負擔。不過,當地的新趨勢是接近一半18至29歲美國年輕人選擇搬回父母家住,是自194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高紀錄。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當地樓價上升、高等教育的註冊上升和遲婚有關。而他們多出來的收入,則改用以購買名牌奢侈品,以滿足自己的心靈。

而在中國傳統理念中,「房子」是繞不開的話題。2017年,滙豐銀行曾發布了一項橫跨9國,上訪者接近上萬人的調查報告,訪問對象為9個國家的「千禧一代」年輕人(出生在1980至2000年間)。報告指出,中國的80、90後年輕人住房擁有率高達70%,遙遙領先第二名墨西哥(46%),也是美國該項指標(35%)的2倍水平。

在中國傳統理念中,「房子」是繞不開的話題。(視覺中國)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12名35歲以下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成家時要不要有自己的住房,67.1%的受訪青年明確必須要有。不同年齡中,18-25歲的受訪者(70.4%)認為成家必須要有自己住房的比例最高。

不過與美國人相比,中國人向來有儲蓄習慣,據央行披露的今年1月份金融數據,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儲蓄熱情高漲,去年四季度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61.8%,這一比例為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總括而言,隨著時代轉變,中美青年對「及時行樂」式的消費態度趨同,這反映在愈來愈沉重的債務數據上,同時房屋問題也是債務的一大來源。然而,現時中國青年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失業問題,在對置業的執著及老年撫養比增加的加持下,往往需承受更多負擔,兩頭承壓。未來,中美青年面對這些共同議題的鴻溝到底是會愈來愈大,還是漸漸縮小距離,有待時間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