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不了出生地就改變考試地!西安「回流生」為何「移民」?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河南學生回流西安中考」問題,近段時間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陝西省會城市西安官方火速出來滅火澄清,也未能完全平息西安家長們的憤怒。這一輪回流考試的爭議,不僅帶火了「回流生」這個陌生的概念,也讓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再度被輿論聚焦。

西安「回流生」事件

何謂「回流生」?這是指戶籍在西安,學籍在河南或其他地方,最後又回到西安參加考試的考生。

自西安中考7月中旬放榜以來,網傳今年10萬西安中考生中,有多達4萬的回流生,大部分回流生均來自河南。這激起了西安家長的不滿。

好學校卻僧多粥少下,不論是本省還是外地的知名大學,對廣東高考生而言均意味着你追我趕的激烈競賽。圖為2019年6月8日下午,師生在廣東仲元中學考場擁抱。(視覺中國)

西安官方7月18日澄清上述資料不實,稱10萬3031人通過了西安市中考報名資格審查,其中戶籍在西安市、學籍不在西安市就讀(即「回流生」)3608人,佔全市報名人數的3.5%。但家長們對官方上述回應並不完全買帳,他們仍然對回流問題表示不滿,質疑回流生擠壓了當地學生的教育資源。

西安市教育局7月20日晚再度發文稱,針對「回流生」資格造假、仲介機構違規操作等問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3608名「回流生」報名資格等情況正在逐一核查,並承諾將嚴肅查處、依法打擊組織參與為考生騙取報名和考試資格服務的培訓機構及相關人員。

隔日,西安市公安局就發佈警情通報,稱發現某培訓機構以造假方式為「回流生」提供服務,涉嫌違法。已控制涉案人員13名。兩天後,西安警方又再度通報,發現當地某補習學校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為外省回流生在西安參加中考提供虛假資格審查材料,涉嫌犯罪。抓獲犯罪嫌疑人六名,刑事拘留五人。

「回流生」產業鏈形成

由於河南和西安在教育資源上的巨大落差,一部分河南回流生會在每年4月份初二會考前落戶,留在西安上初三,然後參加西安的中考。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申請西安戶籍時所遞交的個人身份資訊屬實,且符合當時政策要求,那麼他們的做法雖然引發當地家長不滿,但從政策層面看也無可厚非。

然而,除開這部分人群,有不少人是借落戶門檻降低的機會,鑽回流生制度的空子,想盡辦法讓孩子取得學籍在西安參加考試,這就催生出不少專門為學生辦理回流手續的機構,最終形成了產業鏈。

這些機構通常會協助家長空掛學籍在西安某些職高、技校、民辦高中,甚至幫助提供虛假學籍證明材料等。他們在社交媒體上也堂而皇之的打出「生在河南,考去陝西」,「你決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變你的考試地」等廣告標語標榜陝西的考試優勢,吸引家長前往。

內地於1958年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城市和農村被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目的是限制人口流動、減輕財政壓力,但也相應衍生婚配、就業與教育等問題。(網絡圖片)

西安「回流生」的前世今生

回流生的政策初衷,是為了方便那些在外隨父母就讀的陝西籍孩子能夠有機會回鄉考試。但為何會有這樣一批回流生,這要追溯到2017年2月,西安發佈了《最寬鬆落戶政策細則》降低西安市區戶籍准入門檻,以吸納各類人才在西安落戶創業。透過這一政策取得西安戶籍的人,自然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戶籍帶過去,成為西安人。

隨著近年戶籍門檻越來越低,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相鄰地區就很容易出現為了升學而「移民」的現象。

西安所在的陝西總人口不到4000萬,但省內卻有著相當數量的優質大學,僅西安市就有兩所985(中國最好的39所高校)大學,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還有五所211(中國100多所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院校,分別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

鄰近西安的河南偏偏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窪地。9000多萬人口的大省卻沒有一所985大學,211院校也只有一所。

這意味著,100多萬河南考生為了上一所好大學,要和千軍萬馬同時過獨木橋,要比其他省份尤其是陝西這樣的教育富省學子付出多幾倍的艱辛。

河南高考生面臨比外省更大的升學壓力。(網易新聞)

從「高考移民」到「中考移民」

過去長期存在的「高考移民」一度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特殊現象,近幾年中國官方嚴厲打擊,中國教育部也多次出台文件堵上了「高考移民」的政策漏洞。

西安家長此次主要抱怨的是河南「回流生」擠佔了他們的中考名額,搶奪了他們子女上高中的資源,但更深層的擔憂,是源於這些回流生瞄準的是三年後的高考。

按照陝西發佈的《外省來陝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陝西戶籍在陝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在陝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實施細則》,凡是想要在陝西參加高考的學生,除了身體狀況要符合相關要求外,還需要在陝西學籍滿三年。

為符合三年後的高考政策,河南回流生不得不在中考前就解決自己的學籍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把過去的「高考移民」提前了三年,變相成為了「中考移民」。

2012年6月8日,北京二中考場外,一位等候的考生母親默默為高考的兒子祈福。(資料照片)

「回流生」背後的教育資源配置問題

中國每年高考放榜都會引發有關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討論。從試卷類型到錄取分數,各個省市都有不同標準。

中國高考卷大體分為「全國卷」和「地方卷」,前者是中國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適用大部分中國省市,後者則是地方自主命題,只有少數幾個城市適用。

全國卷又分為全國甲卷和全國乙卷,不同地域使用的卷種也不同。

各個地方的分數錄取線差異更是巨大,以今年都使用全國乙卷的河南和陝西為例,前者第一批文科錄取分數線為547分,理科為514分;而後者同樣批次的文科錄取線僅為489分,理科僅為443分,兩地差別高達71分。

可以想像,在這71分的巨大誘惑面前,會有多少河南家長不惜多番折騰,也要為孩子在這場教育資源搶奪戰中佔得先機,甚至鋌而走險尋求灰產的協助。

2021年6月7日,在南京市第九中學考點,考生們參加完首場科目考試後走出考場。(視覺中國)

這樣的差別不僅出現在河南和陝西之間。根據2022年中國各省市985的錄取率資料,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首都北京、直轄市上海和天津,錄取率均在6%以上,而這三個城市也恰好都採用的是自主命題的地方卷。

反觀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教育資源窪地,錄取率都低於全國2.1%的平均水準。

教育資源向沿海地區以及經濟發達省份的嚴重傾斜,讓深陷教育窪地的網民深感無奈,他們虛擬出「山河大學」這樣的概念來發洩心中不滿。

「山河大學」是指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教育資源較稀缺的省份考生共同出資30多億(人民幣,約6億新元),打造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這個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的段子,卻透著當地學子們的掙扎和辛酸。

中國教育部7月6日也對此作出回應說,已關注到「山河大學」的問題,將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佈局結構,支援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教育部何時會著手優化資源尚不明確,但「回流生」引發的教育資源搶奪戰卻亟待解決。站在西安人的角度,對回流生擠佔資源的怨氣固然可以理解,但河南學生如果不走,就很可能成為教育資源窪地的犧牲品的處境,也讓人同情。

「回流生」反映出中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而這背後卻是複雜的戶籍學籍制度和龐大的中高考體系之間的多重矛盾。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