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意識彌足寶貴 高校不應成為對社會封閉的堡壘禁地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清華北大是中國最知名的兩所大學,也是內地很多中小學生心中的聖地,正常情況下,每到暑假,總會有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到校園「朝聖」,北大清華也因此而成為北京的一大熱門的學術旅遊地。

一般人們認為,暑假期間,因為大學裏的學生大多離校,正是應該開放讓各地中小學生們來參觀的時候。孩子們進一趟他們崇拜的大學校園,感受一下夢想之地的氛圍,這對孩子們的身心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大學在暑期裏作為小孩子們的特殊「大課堂」,培養他們崇尚學識的價值觀,這也是對中小學生積極良善的引導,對社會正能量的一份貢獻。

事實上,包括香港在內全球各地的知名大學,都扮演了類似角色,甚至絕大部分大學根本就沒有圍牆和門禁,都可以自由出入。

過去三年,因為疫情管控,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所有內地大學都採取了非常嚴厲的出入管控措施,外人進校非預約不可。同樣也因為疫情,各地到清華北大「朝聖」的學生也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在非常規狀態下,考慮到內地疫情防控當時的情況,這並不奇怪。

進入2023年,隨着內地終於放開疫情管控,旅遊業迅速復甦,進入暑假,各地到北大清華「朝聖」的中小學生也隨之爆棚。然而,疫情已經過去,這兩所大學卻沒有恢復開放,仍然採取每日嚴格限定參觀人數的預約措施,導致很多慕名而來的中小學生失望而歸。而一些旅行社也趁機和學校有關人員合作,搞高價「研學遊」,動輒需要上千元甚至幾千元才能進校園參觀。北大甚至還對部分與校外旅行社合作帶中小學生進校參觀的員工採取了處罰措施。

清華北大開放暑期參觀及預約。(網絡圖片)

這種因過度管控而引發的混亂在輿論場引起不少關注,《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也撰文批評北大清華的做法。胡錫進認為,疫情之後,一度封閉管理的場所絕大部分都重新開放了,恢復了疫情前的進入程序。但是很多大學、尤其是名校保留了嚴格入校規則這非常值得商榷。

胡錫進認為,讓在校大學生們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度過大學時代,也是對他們開放精神的無形薰陶和引導。如果那些學生們就讀的大學外人進校門要預約登記,是一個高牆圍起來外人進去很不容易的地方,同樣會影響他們走出校門以後的社會觀、安全觀。如果外人進清華北大從此變得困難重重,一些孩子們從外地專門趕來卻只能在校門口拍照打卡,進都進不去,那麼不得不令人擔心,這一代學生走向社會之後,中國各地的圍牆和保安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多。

內地大學的封閉式管理還引發了其他很多人共鳴,有不少人感慨,中國真是一個習慣築牆的社會,保持開放的思維與習慣真不容易。

還有人回憶,在他們上學的時候,中國哪個大學都隨便進,廣場地鐵大樓也都沒有安檢,從來沒出過任何問題。現在各種監控設備那麼多,反倒各種檢查限制預約,怕這怕那的,真奇了怪了。事實上,不光內地大學在管理上如此,在其它社會管理上也是這樣,各方面都特別習慣於「做加法」強化管控,「做減法」太難了。

中國人現在習慣了改革開放,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認識不到鄧小平當年推動改革開放有多困難,從清華北大等高校在疫情後仍拒不開放校園這件事,就能看出要推動一個國家從封閉走向開放有多不容易。如果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尚且如此封閉,恢復到原來的開放狀態都遙遙無期,其它大學或單位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