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對中美兩岸問題的警訊是什麼?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俄烏戰爭還深陷泥淖,以色列和哈馬斯武裝組織上周又爆發多年來最激烈血腥的衝突,再次曝露出世界原有秩序的脆弱與危機。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韓咏紅。

10月7日黎明時分,哈馬斯從加沙地帶發射的幾千枚火箭炮,密集射向以色列中部與南部多個目標,一向被以為固若金湯的以色列反導系統 「鐵穹」不堪重負破陣,以色列情報系統也顏面盡失,經濟重鎮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都遭火箭炮擊中。

以巴衝突:2023年10月17日,哈馬斯宣布向以色列發動攻擊,圖為以色列南部起火(Reuters)

這是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以色列遭受的最沈重打擊,哈馬斯對平民的殘暴更是刺激各方神經,一些外國人也遇難。此外,有100多人在以色列被哈馬斯武裝分子強行擄走,綁架回加沙當人質。

如今,隨著以色列矢言消滅每個哈馬斯成員,切斷加沙地帶的食品、燃料和水電的供應,並密集轟炸。各方擔憂,接下來以色列若出動地面部隊攻入加沙,將造成慘烈的人道主義災難。據聯合國統計,加沙地帶已有逾30萬平民流離失所。

以巴衝突:影片顯示,有人2023年10月7日上午駕駛推土機,推倒以色列和加沙地帶之間的邊境圍欄。圖為2023年10月7日截取的影片截圖。(影片截圖)

再下一步,西方主流輿論較多人認為,以色列將奪回對加沙的控制,並很可能會進行長期佔領,而國際社會將給予以色列廣闊空間來鎮壓哈馬斯。

但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作者與評論人則警告,哈馬斯高調攻擊以色列,並公然展示嗜血的屠殺暴行,目的正是誘發以色列做出過激反應,誘導以色列一腳踩進「加沙陷阱」。

此話何解?應該這樣說,哈馬斯為這次突擊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精心策劃,包括製造假象以迷惑以色列,絕非最近才臨時起意。不過,相信哈馬斯也估算過,這次大規模又殘暴的攻擊,將讓以色列除入侵加沙之外別無選擇,進而把以色列拖入漫長的地面戰,而且阻斷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和解進程。

以巴衝突:圖為2023年10月12日,位於約旦河西岸佔領區的納布盧斯(Nablus),一名女子出席4名巴人的葬禮時悲痛嚎哭。(Reuters)

如果能與以色列長期「抗戰」,哈馬斯能提高自己在伊斯蘭世界的聲望,甚至取代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政治地位,成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話說負責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雖說在國際上被視為巴勒斯坦的正式代表,但也被腐敗醜聞困擾,而且受到以色列的控制,並沒有得到巴勒斯坦民眾認可。

哈馬斯還能與黎巴嫩真主黨進行南北協作,讓衝突外溢到更多中東地區。比如真主黨能趁機武裝奪回他們認為屬於本國領土的戈蘭高地薩巴阿農場。

再說了,隨著未來更多巴勒斯坦平民傷亡的故事與畫面傳出,目前同情以色列的國際輿論也很可能轉向。事實上,即使在當前,西方輿論也不是一面倒完全同情以色列,不少言論既嚴厲譴責哈馬斯的暴行,也同情長期受以色列高壓統治、又遲遲不能建國的巴勒斯坦人。當然,哈馬斯以「把猶太人趕下大海」為目標,也是導致雙方不能和解的根源之一。

從中東現狀想到兩岸問題,啟示是壓迫與威懾絕不會是持久和平之道,和解須彼此都有誠意溝通與讓步。

再次激化的以巴衝突最值得引起各方警惕的教訓,就是共存和妥協的必要性。哈馬斯這次突襲的背景是美國總統拜登斡旋以沙建交即將有成之際。上個月底,這兩國間還出現了歷史上首次以色列部長率團訪問沙特的一幕。這個和平景象,在巴勒斯坦方面看來,那是背叛的象徵。

10月10日,拜登對以巴衝突發表演說,批評哈馬斯的攻擊的「徹底的邪惡」。(Reuters)

這些年來,由於和談的困難,美國和以色列都在擱置以巴問題。以色列內部產生一種幻覺,以為只要利用持續高壓管控再配合拖延戰術,就能讓巴勒斯坦問題在全球議題中消失,以色列可以高枕無憂與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塑造一個「新中東」。

它顯然是低估了巴勒斯坦反抗力量與建國意志的頑強。10月7日划過天際的火箭炮就昭告世界,若巴勒斯坦受聯合國認可的建國需求不被正視,只是扶植沒有實權的自治政府,中東地區不會有長期持久和平。當然,一些阿拉伯國家支持巴勒斯坦未必出於正義感,而只是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盤算,如伊朗、敘利亞,但他們的角色也不能不考慮在內。

圖解以巴衝突:加沙、西岸如何形成?和平協議未解紛爭?

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代採取更親以色列的立場,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近期也引起了批評。中東的最新現狀,凸顯美國的精力與資源不足以同時處理好俄烏戰爭、中東和亞洲的問題,日漸紛亂的世界尤其迫切需要中美這兩個大國和諧共處與合作。

但中美關係的現實讓人悲觀,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進程也才剛開始,除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還不具備強大動力與條件去維護正義。從中東現狀想到兩岸問題,啟示是壓迫與威懾絕不會是持久和平之道,和解須彼此都有誠意溝通與讓步,和平永遠值得給予機會,一旦戰事爆發,受苦最大的永遠都是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