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火驟起俄烏戰爭未歇 台前官員新書倡「台灣和平主義」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俄烏衝突未歇,以巴衝突又起,世人憂心台海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即將引爆的「火藥庫」?台灣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此際出版新書《給和平一個機會》,倡議「台灣和平主義」,以憲法的「一中」架構為基礎,推動兩岸對話與交流,將台灣發展為中美維持和平、管控分歧的支點。

該書書名有兩大亮點,一是書名取自約翰·連儂(John Lennon,內地譯作約翰·列儂,台灣譯作約翰·藍儂)於1969年創作的反越戰歌曲《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二是書名由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書法題字。

美國鷹派抬頭下的台灣選擇

2020年特朗普(Donald Trump,台譯川普)執政末期,民粹主義席捲美國,大選更是撕裂社會。當時朱雲鵬連手兩位台灣青年學者,合作出版了《美國夢的破碎與重建》,指出美國政治與社會結構的轉變,就像一隻在游泳池裏的巨獸,「不論因任何內部或外部原因,美國在池裏轉個身,整個池水就會晃動,導致其他國家也跟着晃動」。

台灣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出版新書《給和平一個機會》,書名由馬英九題寫。(Facebook/給和平一個機會)

三年之後,中美博弈從貿易戰、科技戰,延伸到了全方面的角力。發明「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概念的美國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分析,美國為了壓制中國崛起,不排除採取支持「西藏和台灣獨立」等「顛覆破壞」的做法,從西方的視角見證台海危機重重。

在此態勢下,朱雲鵬《給和平一個機會》新書,便可視為《美國夢的破碎與重建》的續集。作者搖身一變化為一位「傳教士」,以文字奔走呼籲台灣人民站在主體性立場,發揮自己的權利、能力和影響力,在全世界各地挺身而出追求和平。

朱雲鵬在書中從美國對華與台海政策談起,指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對台海兩岸採取「雙重阻卻」的「戰略模糊」,但近年來內部鷹派勢力抬頭,鼓吹美中「新冷戰」對抗,很有可能從「雙重阻卻」走向「主動挑釁」,讓台灣捲入戰爭。台灣人民如果想要「避戰」,朱雲鵬認為台灣執政者不應該一味拉攏美國鷹派,而是利用美國猶存愛好和平的理性聲音,遊說美國政界與民眾保障台海和平。

美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2022年7月19日在訪台記者會上建議,台灣應該不分男女、全民皆兵,役期延長到一年以上,並確保全體國民都有足夠裝備以嚇阻中國。(Getty)

美國台獨相互代理恐引戰火

朱雲鵬從其經濟學專長,根據具體資料統計推算,倘若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勢必重創台灣經濟。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可以透過陸路得到補給,但台灣必須依賴海空運輸,一旦被切斷且淪為游擊戰場,人民與經濟的損失將不計其數,「相信絕大多數台灣百姓,都不希望看到這天的到來」。

該書提出了兩個相當值得台灣社會深思的問題:一是美國會不會幫台灣打一場台灣法理獨立的代理戰爭?二是台灣會不會幫美國打一場拖累中國大陸崛起的代理戰爭?

朱雲鵬的答案是,台灣選民相當有可能在喪失主體性的情況下,「夢遊」式或被「催眠」式地走入法理台獨,有心政客將「利用」美國打一場台獨「代理戰爭」;而儘管美國出兵站到台海戰場第一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美國也有力量希望「利用」台獨,打一場拖累中國崛起的戰爭。倘若兩股勢力結合形成「相互代理」(mutual proxies),戰爭恐怕將成為必然。

台海兵兇戰危,台灣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圖)新書《給和平一個機會》指出,「我們(台灣)生活在和平中久了,可能把和平視為理所當然。」「不過,從歷史的經驗得知,和平不會是理所當然」。(資料圖片)

呼喚和平之後的下一步思考

眾所周知,近來華府各種台海兵推不勝枚舉,大部分的結局都是就算美國參戰「保住台灣」,但最大的死傷還是台灣的人民與軍隊。朱雲鵬在書中主張,台灣人民應該維護自己的主體性,發展出和平的道路,選擇「台灣和平主義」,其內涵包括以下三點:

1. 尊重現行憲法架構,不要改變;

2. 兩岸關係發展「異中求同」,追求對話與交流;

3. 台灣應盡力推動中美雙方維持既有和平架構,管控分歧。

要做到以上目標,朱雲鵬認為「一個中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中美維持和平、往良性方向發展的重中之重。對台灣而言,《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精神,顯然是一個關鍵。

2022年8月4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火箭軍部隊,對台島東部外海預定海域,實施多區域、多型號常導火力突擊,導彈全部精準命中目標,檢驗了精確打擊和區域拒止能力。(影片截圖)

「台灣和平主義」要如何實現,朱雲鵬引述了源自於甘地(Mahatma Gandhi)的說法:「你應當成為你所希望看到的改變」,呼籲「有心追求和平的人,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權利、能力和影響力,在台灣、在美國、在全世界各地,做出有助於和平的舉動,給和平一個機會」。

當然,在台灣「好戰勇武」、「抗中保台」民粹的動員與渲染下,諸如朱雲鵬等有識之士的「反戰和平」聲音,顯得格外理性珍貴。然而,台灣所面對的現實是,如同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為該書推薦所言:「要仇恨,就先要把鄰居妖魔化,同時把自己神聖化,建立一個『黑與白、好對壞』的簡化論述,彷彿自己面臨一切疑難雜症,都來自這個可惡的鄰居」,「結果,和平離我們愈來愈遠,戰火卻愈來愈近,其中又以台海最險」。

2024大選將屆,台灣如何在選舉激情中,跳脱出政客的情緒勒索與思想綁架,重新認識兩岸關係的多重可能性,並直面台海新局與統一進程帶來的挑戰,從中找到具有台灣主體性的和平新選項,或許是讀者看完朱雲鵬新書《給和平一個機會》的下一個思索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