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 | 第一場政見辯論會 台獨突然「政治不正確」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台灣「中選會」12月20日舉行了本次大選的首場電視政見辯論會,三位候選人分三輪,每輪每人限時10分鐘發表政見。

通觀本次政見辯論會,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研究兩岸關係與台灣政治演變的深度觀察者,最直觀的感覺是以往總是被民進黨操弄,且往往成為民進黨最大得分點的台獨,賴清德避之猶恐不及,成了「政治不正確」。

12月20日的政見辯論中,無論侯友宜還是柯文哲,都對民進黨和賴清德的台獨主張提出質疑,認為民進黨和賴清德的台獨主張危害台海和平、會給台灣帶來戰爭風險,侯友宜甚至直接點名質疑賴清德台獨。

賴清德在辯論時雖然竭力攻擊國民黨和民眾黨的兩岸主張,認為侯友宜和柯文哲的主張會給台灣帶來「主權」滅失的災難,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以台獨包裝自己和民進黨,而是用其它語言對民進黨及其個人的台獨主張進行包裝。

這種情況,是本次大選不同以往的最顯著特點!

之前幾次大選,民進黨幾乎赤裸裸把台獨搬上台面,把自己包裝成台灣政治和生活方式的唯一保護者角色,通過抹紅對手、操弄台獨議題,吸引選票。

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國民黨雖然之前也批評民進黨的兩岸政見,但是對兩岸一中、反台獨等高敏感議題都採取迴避態度。即便認同「一中」和「統一」的馬英九在選舉時也以「不統不獨不武」來模糊國民黨的兩岸主張,到2016、2020年大選,國民黨甚至連「兩岸一中」、「九二共識」都很少提及,台獨儼然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政治正確」。

馬英九。(Facebook@馬英九)

但是這次大選,包括本次辯論,台獨突然成了「政治不正確」,不僅賴清德極力洗清自己昔日的「台獨工作者」形象,國民黨、民眾黨也一起圍剿民進黨的台獨主張。

究其原因,可能是兩岸實力懸殊下,大陸對台獨不留任何空間、敢下死手的態度,讓台灣開始感到了台獨確實是死路一條,是真的會給台灣帶來戰爭風險。

此外,美國拜登政府不樂見台灣在台獨之路暴衝,擔心自己被拖進戰爭,對賴清德的激進台獨主張心存疑慮,美國前官員和智庫學者也公開發文敦促賴清德若當選應凍結台獨黨綱等,也是台獨突成「政治不正確"的一大原因。

除了以上最大觀感。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在辯論中的表現各有千秋。

賴清德因為代表正在執政的政黨選舉,受到來自藍、白指責民進黨執政不力的攻擊,因此採取了左右開弓的辯論方式,同時對侯友宜和柯文哲展開回擊,突顯了民進黨街頭政黨的好鬥性和草根性,和賴清德這個人的政治好鬥性格也一貫相符。而反觀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侯、柯之間就很少互相指責,即便柯文哲對侯友宜恢復成立「特偵組」說法提出異議,也點到即止,侯友宜在再次辯護時也未有太多着墨。

2024台灣大選,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12月21日出席「唱土地的歌,拼咱的希望─宜蘭場」。(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侯友宜在三位辯者中的表現最令人意外。侯友宜本來給人一種笨嘴拙舌的憨厚形象,一般認為他會在辯論中吃虧,大家對他的預期不高,但是這次他的政見表達卻相當到位。侯作為第一個辯論者,絕大部分時間都用閩南話(台灣稱台語)發言,以彰顯其本土身份,且不受稿件框架約束,感情上也更能進入角色,不迴避其它兩位候選人的質疑,這些都成為他的加分點。相對而言,賴清德和柯文哲在回應輿論熱點及對手的質疑時就不夠坦誠,要麼輕輕一筆帶過,要麼乾脆跳過迴避,要麼以攻代守回應。

柯文哲在辯論會上的表現也和他既往平鋪直敘的說法風格相似,不過,就「辯論」來說,柯文哲給人的感覺太悶,更像是在自說自話,自顧自闡述自己的政策主張,「辯」和「論」的色彩都不夠。之前在競選台北市長期間及任內,柯文哲譏藍諷綠,往往妙語連出,比如「垃圾不分藍綠」等膾炙人口,這次辯論缺少這樣的亮點。相反,賴清德攻擊柯文哲並闡述自己兩岸主張時,說柯和藍營簽合作協議惹家人哭,如果他選上和對岸談合作會不會讓台灣2350萬人哭,以及「選總統還是選特首」言論,從辯論的角度,就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辯論後,"美麗島「發布的最新民調也支持了上述觀感。

據美麗島第94波追蹤民調,民進黨「賴蕭配」的支持度與前一波相比,略增加1.1個百分點,至36.3%;國民黨「侯康配」的上升幅度最大為2.2個百分點,獲得32.8%;民眾黨「柯盈配」是政見會後唯一下滑的候選人,流失1.9個百分點,以17.7%排名墊底。賴清德與侯友宜的差距已經縮小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