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斷交45周年 錢復揭秘辛︱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1949年秋天到冬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國府面對過無數次的艱難局面,其中,1971年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又譯季辛吉)秘密訪問大陸之後,退出聯合國、尼克遜(Richard Nixon,又譯尼克松、尼克森)訪問大陸等一連串起因「尼克遜衝擊」的事件,深刻衝擊到國府的國際地位。1978年12月,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在未徵詢國會或要求國會同意的情況下,宣布與台北政府斷交轉而承認北京政府,台北國府面對了最艱困的時刻。

撰文:本田善彥(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

1978年12月15日下午兩點許,時任外交部常務次長錢復人在部內時,新聞局副局長宋楚瑜打電話來,表示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Leonard Unger)欲於次日上午9時晉見總統蔣經國。宋透露,聽安克志的話,就馬上意識到一定在發生重大事件,讓人有不祥的預感,但美方並不明言,不便瞎猜。

據《錢復回憶錄 卷一 外交風雲動》(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稱《回憶錄》)的記載,錢復當晚三更半夜回家不久後,又接到宋楚瑜的電話,指稱安克志剛才致電,盼立刻晉見蔣經國,16日凌晨1時許,再次接到電話要即刻趕往大直七海官邸。錢氏抵達七海時,蔣經國已在客廳,總統問錢復要如何應付。錢氏據一年半前所擬的十項情況,判斷美方採取的大致是接受中共的三項條件最惡劣艱苦的那個,或者在條約方面不立即廢約而是依條約規定,一年前通知將結束條約的效力。錢氏剛報告完,蔣經國還未做出指示前,武官通報安克志和政治參事班立德(Mark Pratt)已到,時間是凌晨2時一刻。台北國府最不欲見到的局面,已到眼前。

《錢復回憶錄 卷一》書封。(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據《回憶錄》形容,四人坐定,安克志宣讀卡特致蔣經國的訊息:七個多小時後的中原標準時間16日上午10時,總統卡特將宣布美國與中共已協議次年1月1日開始建立外交關係,同日中美外交關係將終止。卡特保證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實際關係將不停止,兩國人民交往不致有任何影響。美國計劃將共同防禦條約以外的其他現存條約繼續生效,直到其他「代用品」產生之時。協防條約將依第十條規定,於一年後終止。美國將繼續提供經審慎選擇的防衛性武器予中華民國,也將此意圖告知中共。

安克志接着宣讀了美方的聲明以及與中共簽署的聯合公報,還要求蔣經國保密,說:因為這些有高度機密性,迄今為止其他人尚未知曉其內容。

蔣經國對美國極為不滿

根據《回憶錄》,蔣經國答覆:中美兩國歷史悠久,關係深厚,如此重大決定竟在七小時前才通知我們,實深感遺憾,也是不可思議的。我願坦白以言,美國以為如此仍可保持台灣內部安全及繼續發展,實施亦斷不可能,美國在如此侷促時間內決定此一重大問題,其方式及決策本身,不僅失信於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亦失信於整個自由世界人民。蔣經國接着說:此一決定對台灣的未來將有嚴重的損害,我身為總統,有責任告訴政府及人民,並且不能在上午10時以後才宣布。

1978年12月27日,憤怒的台灣群眾對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的車隊抗議。(徐宗懋提供)

安克志強調此項消息在美方也只有國務卿范錫(Cyrus Vance)及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二人知悉(其實,副助卿蘇里文和中國科長費浩偉稍早獲悉,錢氏指出,安克志所言並非事實),仍不斷要求一定要10時後宣布。據《回憶錄》,蔣經國稱:此事本人無法承諾,如此重大決定,美國竟在七小時前才通知我國,此實為對我國重大打擊,對我個人係一大侮辱。個人對中美關係的可能變化曾詳加思量,惟從未料到美國會如此輕言寡信,驟然宣布,而不容我國有表達意見的機會,此時的後果極為惡劣。

安克志於凌晨3時30分告辭七海,蔣經國指示錢復立刻通知前總統嚴家淦和行政院長孫運璿、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外交部長沈昌煥、國防部長高魁元、參謀總長宋長志、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張寶樹速來七海。蔣經國拿了外交部準備的狀況資料,指示錢復立即將原擬的政府聲明予以刪節,又指示增邀央行總裁俞國華、國安會秘書長黃少谷和國策顧問汪道淵。黨政軍高層陸續抵達七海,氛圍極為沉重,據《回憶錄》,沈昌煥囑錢復立即與駐美使館聯繫,駐美大使沈劍虹公出,找上公使陳岱礎,得知此時駐美使館剛獲得國務院通知要駐美使節8時前往,錢氏將剛在七海所發生的事告訴陳岱礎,並要他轉告全館同仁務必鎮定,沉着應付,並且立即與沈劍虹聯繫,趕回華府。

稍後,蔣經國透過電視,為「美匪建交」一事發表談話。「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們。今天大家心頭都非常沉重,美匪決定進一步的勾搭,建立所謂外交關係的消息,各位都已經知道了。」雖蔣經國的聲音沉重,但以堅定的語氣來呼籲台灣居民加強精神武裝、精誠團結、支持政府、奮鬥到底。

1978年12月27日晚,台美斷交記者會後,憤怒的台灣民眾包圍雙方代表團的座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面對中美斷交的緊急狀態,國府高層有兩項重要決定,一是原定年底舉行的公職人員增補選舉,因國家重大變故,立即停辦。二是外長沈昌煥為斷交負責,辭職照准。12月17日,錢復舉行記者會,對中外媒體說明中美斷交之因應措施。據《回憶錄》,記者提出的問題形形色色,由反攻大陸到未來中美關係、軍售和軍事上的措施等,錢復對媒體所提出的問題,來者不拒,一一對答。同時,總統和行政院長指示錢復要負責今後關係的談判,錢氏18日深夜寫了幾項必須解決的問題,包括:未來辦公室的名稱、分支單位、功能、人員地位、政府所有財產包括動產與不動產、軍售、信用貸款、文教交流活動、貿易談判如何配額問題、科技合作包括核燃料供應、司法互助、民航與海運、電信與衛星、投資、安全防衛、以及美國法律上有關「外國代理人登記」的豁免等等。稍後與各部會的首長,洽商如何使談判結果能符合其願望。

美代表團訪問台北

新任外長蔣彥士於21日下午正式接任,當天上午安克志告知,美國代表團由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率領,包括國務院法律顧問韓瑟爾(Hansel)、太平洋總司令魏斯納、副助理國務卿蘇里文、副助理國防部長阿瑪寇斯等人,預計27日傍晚抵達台北,29日中午離開,盼能晉見總統。接着,克里斯多福一行抵達後,國府和美國雙方討論未來關係的架構,以及斷交前後的具體交接事務等。

1979年年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美,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舉行正式歡迎儀式。(徐宗懋提供)

中共和華府雖於1972年2月尼克遜訪華之際簽了《上海公報》,彼此確定「中美邦交正常化」的態度,但包括美國和台北國府之間的邦交,以及中美共同協防條約等,雙方之間的棘手問題也不少,所以,1977年1月20日卡特宣誓就任美國第39任總統時,還有些人認為「中美邦交正常化」是遙遙無期的。但是卡特為何在這個時機宣布跟「中美邦交正常化」?錢復在《回憶錄》裏頭提及,當年他評估因為卡特的中東外交遭受挫折,所以期盼能有項「外交突破」的關係。錢復長期站在國府外交第一線,特別活躍於「中美外交」領域,他的回憶錄是理解中美關係以及台海兩岸關係的第一手資料。

1979年1月1日,實現「中美邦交正常化」當天,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第五次的《告台灣同胞書》,該文事前由葉劍英主持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同時,中共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了關於停止自1958起對金門群島炮擊的聲明。其內容是向台北國府提出,統一中國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應盡快結束分裂局面,統一中國,於此,並提出了結束兩岸軍事對峙、開放「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等方針。此次發表在國內外引發重大反應,被視為中共對台政策的首度轉變。此時隨着中美關係的演變,台海兩岸也迎接新時代的局勢。

(本文原載《亞洲週刊》,經作者授權轉載。)